文|秦曉宏
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基層
文|秦曉宏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斗力。當前,一些地方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還比較薄弱,基層干部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量大面廣,管黨治黨實際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上強下弱、力度遞減等問題。因此,為了發揮好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模范作用,我們必須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基層,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
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工作報告中說,2016年全國共處分鄉科級及以下干部39.4萬人,增長24%,其中處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7.4萬人,增長12%。這些數據一方面體現了過去一年嚴查基層“微腐敗”的力度和成績,另一方面表明基層治理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任重道遠。被處分的干部有的吃拿卡要、雁過拔毛;有的虛報冒領、貪污侵占;有的到處伸手,在扶貧款、救濟款上打主意,連百姓“救命錢”都不放過……有人說,“‘老虎’離得太遠,‘蒼蠅’每天撲面”,話雖然說得重了點,但反映出群眾對身邊腐敗的感受是何等痛切,對解決基層貪腐問題又是何等迫切!
“蠅貪”泛濫,其害如“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從基層實際情況出發,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當前的反腐敗重點,包括開展扶貧領域專項整治,加大對“小官大貪”、侵吞挪用、克扣強占等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查處力度;加大對“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的整治,決不允許其橫行鄉里、欺壓百姓,侵蝕基層政權等。這些要求直擊基層治理的痛點,傳遞了不斷加大治理基層“微腐敗”力度的強烈信號,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落實,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不能輸也輸不起的戰斗。
制度管根本,最有可靠性?;鶎邮菣嗔\行的末梢,不能“天高皇帝遠”,成為管黨治黨的死角。當前基層黨員干部隊伍中,有少數黨員干部不守紀律、不講規矩,或是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或是口無遮攔、亂評妄議,或是自由散漫、目無組織,或是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或是說情拉票、跑風漏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不把違反黨規黨紀當回事,即使挨了處分、受到通報,也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照樣滿不在乎、我行我素,甚至破罐破摔、變本加厲。這種“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習氣,絕不允許在黨內存在。
況且,隨著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從農業補貼、城鄉低保,到危房改造、精準扶貧,再到征地拆遷、工程建設,每一項工作落實都依靠基層干部,他們掌握的公共資源和治理權限不斷增多,權力尋租機會、廉潔風險也必然隨之增高。要從源頭上防范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發生,就必須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等六大紀律及各項工作制度。一是要精準化設計,準確把握基層反腐敗斗爭形勢、任務和特點,重點研究腐敗易發多發的重要領域、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及時制定針對性強、有效管用的制度規定,避免“牛欄關貓”。二是要認真落實紀檢體制機制改革,突出差別化治理,著力改變鄉鎮紀委和司法、審計等部門監督有心無力、村監會虛置空轉的傾向,避免監督權跑偏。三是要最大限度發揮群眾參與監督的作用,借助群眾的慧眼延伸監督視線??梢蕴剿鹘⒕W上投訴平臺、舉報監督平臺、聘請黨風政風監督員等措施。同時,既要對違紀違規者嚴肅處置,又要為被錯告誣告者澄清問題,保護基層干部敢作敢為、大膽創新的積極性。四是要強化壓力傳導,推動主體責任落實。當前仍有一些基層黨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按照主體責任要求,細化基層縣區黨委、鄉鎮黨委、村居黨支部三個層面的責任清單,構建上下一致、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始終緊抓問責不放松。
習總書記說,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精神“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在基層黨員干部中,這種“缺鈣”的人并不少見。有的人認為,講共產主義理想虛無縹緲,不如講吃喝玩樂實惠具體,于是就信奉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一天到晚只顧圍著個人得失打轉轉。在《打鐵還需自身硬》專題片中,有的貪腐分子面對手拷鐵窗,才幡然悔悟,認識到自己用一生的代價謀取那些“用不上”的巨額錢財“傻不傻呀”,實在是“太傻了”。他們的失足墮落再一次證明,丟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用科學的眼光認識社會,用健康的態度對待人生,用合理的準則規范行為,就必定利令智昏、權迷心竅、自取其辱、自我毀滅。
有的人認為,講理想信念是唱高調、喊口號,空表態,在實際工作中沒什么用。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習總書記明確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只有把堅定理想信念與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相結合,認真細致地做好每一項造福人民群眾的工作,才是真正讓理想信念在心里扎下了根,才不是“徒有虛名的共產黨員”。戰爭年代,革命前輩流血犧牲,一塊一塊奪取敵人的陣地,建立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族人民攻堅克難,一磚一瓦地日積月累,建起了宏偉的社會主義大廈;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黨員干部敢闖敢試,腳踏實地,“殺出一條血路”,使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事實表明,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干”,撲下身子抓落實,才能把信念付諸行動,把理想變成現實,成為經得起考驗的“有覺悟的共產主義先鋒戰士”。
習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強調:“強化黨內監督,重在日常、貴在有恒。黨的各級組織要敢于較真碰硬,見物見人見細節,從點滴抓起,從具體問題管起,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要坦誠相見、開誠布公,讓正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政治空氣的清潔劑,讓黨員、干部習慣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進步。”落實這個要求,就要堅持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等經常性的提醒、約談乃至輕處分,成為紀委工作的重頭大頭,而立案查處只能是多種處置方式中的極極少數。當前,要堅決整治和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快查快結扶貧領域的突出問題,以“精準監督”護航“精準扶貧”,切實維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增加獲得感,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無論好事壞事,都有個發生發展的過程,腐敗分子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墮入嚴重違紀違法深淵的。有的腐敗分子在懺悔書說,“假如當初自己身邊少一些抬轎子的,少一些吹鼓手,多一些批評聲、敲打聲,或許自己就不會落到今天這一步了。”面對這種遲到的醒悟,有位老領導痛切陳言,“要拉下臉來批、橫下心來管、硬起手腕抓,寧可管得嚴了聽罵聲,也不能等進了監獄聽哭聲。”對有問題的干部公開批評、督促糾正,也許會使他們感到難堪,甚至覺得下不了臺。但是,從對干部的長遠著想、一生負責來看,這樣批評的結果是得罪他一時,不得罪他一生;他可能記恨一時,卻會感激一生。所以,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把批評的武器拿起來,不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戰斗性,促使每個黨員干部都成為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同志。
(作者系白沙黎族自治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本文責編/曹秋秀 郵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