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評論員 連中華
無規矩,不成方圓
文|本刊特約評論員 連中華
摩拜單車入駐海口,忽如一夜春風來,剎那間,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涌現在海口的大街小巷,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市民出行方式的改變,對于志在綠色崛起、永葆青山綠水的海南島來說,意義深遠。
把以摩拜單車為首的共享單車,稱之為“魔族”,并不過分。所謂“魔”,是指不平常和奇異。從歷史來看,“單車共享”并不算市場中的“新人”。早在1965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就開始實驗當時被稱之為Witte Fietsen(White Bike Plan),即“白自行車”的“公共自行車”項目,2007年,法國巴黎市政府又重啟了類似項目,推出了“單車自由騎”,后來陸續推廣到南錫和尼斯,但都沒有成功發展起來。中國是全球自行車第一大國,從2008年9月開始上線的公共自行車項目,除了杭州市,其他城市也不成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摩拜單車作為全球第一個智能共享公共自行車項目,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互聯網+交通”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和思維方式。市民使用手機下載APP,用戶注冊賬號并繳納300元的押金后,即可搜索發現并用智能手機掃碼解鎖單車。共享單車橫空出世,一掃出行領域之煩惱,伴隨著天價融資大戰,讓業界為之一振。借助網絡強國戰略和最新的物聯網技術,共享單車在中國這個最大的互聯網市場迅速火爆起來,瞬間成了“網紅”。
共享單車在全國高歌猛進的同時,也遭遇了某些可以預見的尷尬和困境。令人欣慰的是,海口市民對摩拜單車十分友好,絕大多數市民都能做到文明用車,蓄意破壞單車等個別現象和行為極少發生。這充分顯示了海口作為海南首善之城的良好風尚和道德水準,彰顯了海口市民的文明素養。
每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都伴隨著成長的煩惱,共享單車也有它與生俱來的“負面清單”,如城市繁華街道無處停放、市民亂扔、被損毀、遭盜竊、涂改二維碼……這已引起各地政府管理部門和輿論的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和騰訊CEO馬化騰,分別就共享單車問題答記者問。一些政協委員也建議加強共享單車管理,提高共享單車生產標準、采用GPS定位等辦法,規范共享單車有序發展。全國首個規范共享單車的管理規定已于3月3日在成都市出爐,為全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指引。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共享單車的品牌入市會越來越多。除摩拜單車外,“快兔出行”“ofo”等共享單車品牌也陸續登陸海口,市場競爭將不可避免。無規矩,何以成方圓?海口市應在認真汲取其他城市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取長補短、因地制宜,盡快出臺以規范性、全面性、技術性見長的相關管理辦法。唯此才能切實保障共享單車健康有序發展,最大限度的維護各方面的合法權益,使綠色出行真正促進海南的綠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