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評論員 矢弓
做大做強海南南藥黎藥
文|本刊特約評論員 矢弓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增強南藥黎藥研發能力”。海南有豐富的藥物資源,也有一流的制藥企業,還有開放的政策優勢,海南南藥、黎藥應該做大做強。
海南,見仁見智。愛美的上島,滿眼都是風景;吃貨上島,到處都是美食;而在藥物學家眼里,海南島的山上水下可都是藥材。
何謂“南藥”?根據國內藥學界通用的定義,南藥即指中國長江以南地區所產的地道藥材,約計1500種。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南藥,即檳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目前產地主要在海南,其產量占全國90%以上。海南不僅擁有迷人的自然風光,還有獨特的生態環境,更被譽為“熱帶寶島,南國藥庫”。
何謂黎藥?黎藥是黎族的寶貴財富,在善于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黎族同胞眼里,世間萬物都是上蒼恩賜給人類的寶貝,植物、動物、昆蟲、礦石甚至雨露都可入藥。海南目前記錄在冊的黎藥約800余種。有關專家認為,黎族醫藥因純天然、藥材來源無污染、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在今年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省長劉賜貴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2016年成就時指出,“醫藥產業保持快速增長,一批優質的醫藥項目入駐,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2%。”在部署2017年工作時,劉賜貴強調,“加大醫藥產業扶持力度,促進南藥、黎藥發展,支持企業加快完成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推動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
2016年,海南醫藥產業交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成績單:全年完成產值165億元,增長10%;上繳稅收16.6億元,增長18.6%。全省201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醫藥企業有69家,高新技術企業納稅十強中,醫藥企業有7家。醫藥產業繼續領跑海口工業,產值占全省9成以上。
在《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增強南藥黎藥研發能力”。2010年,“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海南基地”獲批建立,省委、省政府也增加了南藥黎藥資助力度。但據省科技廳提供的數字,海南當前醫藥產業主要集中于以抗生素為主的化學藥物制劑的生產,南藥黎藥產品開發相對滯后。目前上市的黎藥產品不超過10個,年產值3-4億元。業內戲言,“海南是捧著金飯碗討飯吃。”
說“金飯碗”,是因為海南地處熱帶地區,熱帶植物資源豐富,是我國熱帶藥用資源最集中、最多產的地區之一。全世界約50%的新藥、60%的抗癌藥直接或間接來自天然藥物。海南全島有高等植物4200多種,可入藥的植物達2000多種,占全國的40%,《中藥大辭典》中收載的有500種,其中經過篩選的抗癌植物有137種,南藥30多種。海南靈芝據調查有38種,占全國的59.4%。
資源優勢沒有成為強勁的產業優勢,著實讓人惋惜。正如檳榔雖產在海南,粗加工后卻成為湖南的支柱產業;被譽為“胃藥之王”的“三九胃泰”,處方來自黎藥,但產地不在海南。更讓人憂心的是,人工種植的南藥幾乎沒有,用藥大多還是靠采集野生,海南的資源優勢正在逐步退減。
人吃五谷雜糧,都會生病,生病最怕的是找不到藥。前些日子,海口市有一位烈士的女兒因為找不到悄然停產的救命藥,不得不求助于媒體。媒體披露后,得到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的兩次批示,在全城動員和尋找下,救命藥終于找到了。
此事引起了省人大代表、全國十佳警察符傳泉的注意。他在今年海南省“兩會”提案中建議,“建設網上買藥平臺,利用互聯網優勢,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尋找救命藥。還可以結合國際旅游島建設,建設多語種的全世界救命藥求助平臺,利用海南的政策優勢,向全世界尋找救命藥,進口救命藥,服務對象從海南擴大到全國。”他還提出,用大數據重整南藥,讓海南藥業走在全國前面。求助平臺不僅可以在全國、全世界求助救命藥,還可以指導藥企生產救命藥。已有的我們調運,沒有的我們生產,借助現代物流,讓海南的救命藥走出去。
不管新藥老藥、西藥中藥,能救命就是好藥。海南有豐富的藥物資源,也有一流的制藥企業,還有開放的政策優勢,海南南藥、黎藥應該做大做強。人們期待海南進一步開發利用南藥、黎藥,在2017年有一份更喜人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