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省政協副主席、省科技廳廳長 史貽云
強化高端科技支撐引領加快推動美好新海南建設
文|省政協副主席、省科技廳廳長 史貽云
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加快科技興海步伐,加強海洋科技研發及能力建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進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在海南建設研發基地,增強本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力等。省科技廳認真組織學習了會議精神和報告內容,結合科技重點工作,提出以“制度建設年”專項行動和廳領導定點聯系市縣制度為抓手,聚集高端科技資源,打造科技創新平臺,著重從四個方面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為美好新海南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打造海洋科技新高地。爭取高端海洋科技資源匯聚海南,實現海洋科技跨越式發展,使海南成為國際一流的深??萍汲晒a出地、海洋儀器與設備實驗基地、海洋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深海海洋產業新興地等。一是引進大院名校和大型企業建設研發基地,開展海洋科技創新研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依托海南獨特的海洋區位優勢,推動與中科院在深海領域的合作,共建國家級深海技術科技創新平臺;推動中船重工建設海洋裝備研究院承接深??臻g站組裝和運行;支持中電科建設海洋信息產業基地、海洋應用大數據中心建設;引進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建設海底觀測系統等。推動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省內科研院所與國內外其他海洋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創建一批涉海領域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開展涉海重大關鍵性技術研究。協調、服務、保障好從事海洋領域科學技術研究的公益性科研機構的用地,保障岸線和用海需求等。二是大力實施一批重點海洋科技項目并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進“智慧海洋”建設。著力在深海探測、海洋生物技術、海洋信息技術、海洋生態環保等領域研究、突破一批重點關鍵技術,推動海洋資源利用、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生態環境、深海裝備、海洋信息技術、海水淡化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以中科院深海所、中科院遙感所、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為基礎,深化與廣東、福建、廣西等省區合作,建設海洋領域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全國海洋科技合作區,支持??谏陥髧液Q蠼洕鷦撔掳l展示范城市,引進一批海洋科技成果在我省轉化實施,建立海洋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團體、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參與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
爭創航空航天科技新業態。為順應航天強國戰略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時代需要,不斷完善海南“北文昌、南三亞”的航天產業布局,全面提升海南省天空地一體化信息獲取水平與影響力。推動文昌從航空發射基地向航天發射產業基地發展,帶動更多研發、設計、組裝和應用產業鏈落地,省級科技服務跟上并融入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依托三亞中科院遙感研究所,積極推進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建設,提高空間科技、航天相關產業項目入園數量,形成涵蓋微小衛星設計研發制造,航空航天傳感器研發,衛星遙感數據接收、存儲、處理以及行業應用的完整遙感產業鏈;積極引進資源衛星中心、測繪衛星中心等國家科研機構和國內外知名企業來瓊,順勢推動航天航空、遙感信息等相關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打造相關產業集群。
培育熱帶高效農業科技新高地。積極創建海南國家農高區,培育熱帶農業發展新動能。以現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基礎,培育海南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揮海南熱帶作物、海洋養殖和南繁種業的特色和優勢,集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新創業人才和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園區,突出“熱帶、海洋、島嶼”和“紅色、藍色、綠色”發展方向,按照以??诠鹆盅蠼洕_發區為核心區的“一核多園”發展模式,建設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農高區,實現產業鏈融合,引領海南現代農業發展。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依托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三亞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海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和農業科技公司,實施國家和省級農業科技計劃項目,解決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和關鍵技術問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研發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繼續抓好創新基礎平臺建設。全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數已達98家。省部共建的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9個月以來,在聚賢引才、培養優秀科技人才和團隊、整合資源、協同創新和科研產出等方面成效突出,對提升我省自主創新能力乃至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未來,海南將繼續推動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大科技基礎創新平臺,使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覆蓋全省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推動創新型企業規模增長,形成行業產學研戰略聯盟,推動大型儀器共享平臺開放,使科技資源開發、應用、共享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并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出臺了《海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制定了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管理辦法,明確了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模式和管理制度。吸引社會資源開展新型研發機構、中試與轉化基地、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目前已建成4家新型研發機構和1家中試與轉化基地。下一步將繼續促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傳統研究體制機制束縛,遵循市場規律,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決定項目研發,從根本上解決科研、市場“兩張皮”的問題,推進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產業化統籌發展。
加強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出臺了《海南省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實施方案》《海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認定管理辦法》,認定省級孵化器機構17家、在孵企業1300多家。今后將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營造科技型創業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和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動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倡導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引導全社會更多地關注創新、理解創新、參與創新,使創新創業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著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建設。為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戰略,更好地支撐我省知識產權服務和創新體系建設,將開展海南省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知識產權資源平臺、省知識產權人才庫建設等。充分發揮省知識產權協會、知識產權聯盟、代理服務機構、發明協會和科技企業聯合會的在服務知識產權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工程。組織“千企培育、百企引進”,建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以生態軟件園、大學科技園等現有科技園區和中科院深海所、遙感所等科研機構為依托,加大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與引進力度,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在此基礎上培育發展新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做大做強??趪腋咝聟^;提升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能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家,實現總產值1500億元。
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助力產業發展。設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基金,印發創新券試點方案和管理辦法,開展創新券工作,開展專利權質押融資,與海南銀行、中信銀行等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下一步將繼續匯聚金融服務資源,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加強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創造更加寬松的選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環境,為海南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開展“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認定工作,柔性引入院士及其創新團隊,在開展科技研究的同時培育帶動本土人才成長;開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百人專項”工作;開展海南省創業英才培養計劃,推進科技副鄉鎮長選派,及科技部的“千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
本文責編/曹秋秀 郵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