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玲 崔嘉珊 李紫君 侯曉亮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實驗實訓課程的必要性
◎范淑玲 崔嘉珊 李紫君 侯曉亮
現如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如何使高校畢業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進行創業,從而使學生在就業市場獲得優勢,是目前各大高校不斷探索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制約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結構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實驗實訓課程,充分地利用校內現有設備和資源,同時依靠專業的教師隊伍,使高校學生能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點對點地了解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在課程中發現可行的創業項目,可推薦入駐大學生創業園進一步實踐,提高了學生們創業成功的幾率,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近年來,因高校擴招政策的進一步實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在不斷增大。基于此種情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 》明確指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楚江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因而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收到了廣泛地重視。然而,目前雖然創新創業的理念被大力宣傳,但實際上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力度還有待加強,支持高校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還不夠濃厚。同時,學生接觸社會和市場的機會有限,存在自身經驗缺乏的特點,加之學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制約,阻礙了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從學生自身條件的角度分析。一是思想觀念存在偏差。許多學生并不滿足于現狀,但又僅僅是滿腹抱怨,缺乏行動力,加上受到傳統就業觀的影響,對自主創業望而卻歩。(陳敏毓.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可持續性發展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3(36).)二是在準備創新創業項目前不懂規劃。很多學生在申請創新創業項目時并未進行深入的調研,僅憑一腔熱血就冒然行事,盲目跟風,白白浪費了很多前期資源。三是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缺少毅力。每一位成功的創業者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而,有許多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就退宿,遇到阻礙就放棄,導致創新創業項目無疾而終。
從院校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的角度分析。很多學校常常以講座形式進行此類教育,學生很難通過幾次講座就對創新創新產生正確的認識。近幾年,各個學校加開了《就業指導》課程,此課程多為統一的教材,未能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缺少專業特色。授課時,甚至是多系部混合上課,很難做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從院校師資的角度分析。院校往往缺乏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由輔導員老師代為完成。缺乏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更缺乏企業管理實戰經驗,多為紙上談兵,無法使學生通過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有真正的收獲。
因此,基于以上幾點因素考慮,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日常的實驗實訓課程中就變得十分必要。
首先,實驗實訓課程均在實驗室或實訓場地開展,儀器設備及配套設施相對完善,動手操作性強。在實操訓練過程中引入創新創業教育,能較好的避免紙上談兵的尷尬狀況。其次,實驗實訓教師多為雙師型教師,除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外,很多教師具有企業的實際工作經歷,他們對本專業的市場需求有較充分的認識,更容易充當創新創業活動的指導者,有利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而非傳統教育中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曹瑞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指導方法探析[J].學生工作.2016(12).)在實操過程中,教師更善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鍛煉了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實驗實訓的環節能增加學生的代入感,在此過程中引入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實踐訓練,使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知識與成果,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第四,便于在實驗實訓課程中發現可行性強、有前景的創新創業項目,并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在校內的大學生創業園或創業孵化基地實施。幫助學生們結合自身所學的專業,將課堂上掌握的工藝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王婭、張文穎.高校校園創業基地模式的構建與運行——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出國與就業.2012(2).)同時,實驗實訓課程中的指導教師可以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對創業學生提供持續地點對點地定向幫助,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幾率,增加了學生對創業成功的信心,更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帶動更多的學生投入其中。
通過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實驗實訓課程,能夠充分利用校內現有實驗實訓資源,依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幫助高校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創新創業知識,專業性更強,可行性更高,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結構的優化和發展。通過此種方式,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走入社會。近些年來,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但我們深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我們還需在實踐中不斷的進行學習、探索和優化。
(作者單位: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本文系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互聯網+大學生乳品坊》,項目編號:20161393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