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
當代段子
我們來回憶下事件始末:
事情的起因來自一條朋友圈截圖,內容是:“一個中年謝頂的攝影師朋友,年輕時候玩過搖滾。前段時間他去給黑豹拍照,回來甚是感慨:‘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當年鐵漢一般的男人,如今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事件的當事人就是黑豹樂隊的前鼓手趙明義。而趙明義事后也發表了微博回應道:“聽說我的保溫杯在微博上火了”。
至此出現了大批調侃保溫杯的段子—“到了這個歲數,喝啤酒都想放兩顆枸杞”;更有網友將黑豹的名曲《無地自容》改編成段子:“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最終都要一起養生……”大家比照當年黑豹樂隊的激情歲月,難免生出“英雄遲暮”之感,更有人直指搖滾應守住最后的倔強,并認為背后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中年危機。
可是拿個保溫杯算什么中年危機啊!
40歲的你一大清早來到公司,見到辦公室里除了你之外全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你跟他們一樣的職位,他們叫你一聲“哥”,這是你每天能收到的唯一尊重,因此你對你的工作感到滿意,變得不再進取。然而比你小幾歲的領導計劃著將公司重新整編,把公司里年紀較大的員工開除。40歲,你的家人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你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這些都需要花更多的錢。你工作了這么多年,希望得到生活的溫柔對待,你向朋友們傾訴,他們只是不咸不淡地說一句“生活一向如此”。又有一天,朋友聚會,你拿著保溫杯出場,這一次朋友們反而嘲笑你老了……
中年危機怎么來的?
生活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在追逐各自的生活,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人關心別人是否在經歷著中年危機?也許在現在的互聯網,緬懷過去,唏噓時光無情是主流,“喪”文化是主流。互聯網就像是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的大熔爐,大量的信息與討論深深植入人們的大腦,成為經驗一般的存在。
這些信息最早來自個人的發言,借助傳播的力量慢慢超越了個人,最終在互聯網信息流中演變成主體,操控著人群。這樣的大潮下,思維被簡單化、標簽化了:今天保溫杯可以可以被視為“中年危機”的象征,明天買個包也可以被當作“土豪”的象征。潮流趨勢下不斷地把人定性,但還有誰去觀察生活?如果生活如此簡單,還有誰去走進人的內心?也許我們對人和生活都有太多的誤解。
回憶下我們對“中年危機”的印象來自哪里?我們看到長輩在微信中分享養生公眾號,轉發造謠的、聳人聽聞的言論;我們看到父母開始不解我們所做的選擇。這是年輕人對“中年”印記的第一道印象,人到中年,開始不再較真、不再學習、不再分辨,于是我們打從心底鄙視,不想成為這樣的人。且不說這樣的行為是否稱得上“危機”,這樣的判斷是凌駕于時代之上的誤解,不同的經歷自然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與行為。其實我們對于中年危機的認識,更大的一部分來自年輕一代人的想象和對未來、對生活的恐懼,而這些想象與恐懼又深受大量的互聯網信息左右。
中年危機這個詞最初來自經濟學上的分析。人到中年,各項能力指標開始下降,收入開始減少,而此時又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關鍵時刻,因此會有壓力很大的感覺,引發了中年危機。但實際上即使收入降低,依靠前半生積累下來的財富和人脈,大部分中年人也能過上比年輕人富足的生活。實際上,中國社科院在2015年所做的關于家庭幸福感的調查顯示,年齡越大,家庭幸福感也相對越高。
這么看來,中年危機更像是自己對身邊人以及對自身的期望值,通過對比形成的心理落差往往是造成心理危機的關鍵。作為中年人,擺正“攀比”心態,調整自我情緒亦可平穩度過該時期。我們再看依然戰斗在搖滾圈的趙明義,此時此刻他依然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是否手持保溫杯就表示著對青春記憶的叛逆、對搖滾的反叛?這可能見仁見智。但他在近五十歲之際,面對網絡的輿論聲起,正視自己的所為,平淡地回應“保溫杯讓自己很舒服”,單從這點,我認為他的心態還是正當壯年。
在“保溫杯”上升為話題后,更多的是年輕人們的討論和唏噓。他們或許表現出擔憂、或許只意在調侃,最終他們只是作為一個局外人的想象。那些手持保溫杯的中年人,我想他們的心里只有四個字“冷暖自知”。
“溫”柔以待的權利
在互聯網普及之后,那些出入于臺前幕后的明星,紛紛被揭開了面紗,出現了多次引發話題的形象顛覆。曾經,明星是不被允許談戀愛,他們專注于演戲,又要保持著高于群眾的優質形象,接受人們的仰望。一旦明星被賦予了某種印記,這個印記就無法被抹除,例如只演武打片的成龍,只唱情歌的鄧麗君,只拍喜劇片的馮小剛。
互聯網的出現拉近了明星的距離,也打破了這些印記。曾經的王菲在鏡頭前是神秘、高冷、不羈的,立于奢華的舞臺上依然能保持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不想卻在微博時代走下神壇,人們紛紛看到她逗逼的一面;又如那些登上各類真人秀節目的明星們,更是盡情地釋放自己的天性,展現出與鏡頭內完全相反的性情。現在的明星開始意識到信息傳播的力量,意識到貼近人群,才能更受歡迎,也不再懼怕戀情被曝光,不再懼怕將自己的真實性格展現出來。
而處在新舊時代的明星們則受到了固有印記的困擾,人們認為的他們,是記憶中的他們。沒有人說過女歌手不能講笑話,也沒有人說過搖滾歌手不能拿保溫杯喝熱水。但固有記憶越是深刻,這樣的反差帶來的震撼越是強烈。但不要忘記,每個人不管想向世界散發出如何的價值觀,他們是作為一個人存在,也應享有被生活溫柔以待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