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娟
小樹最近學習薩提亞的課程,然后又學習了他們的睿智父母課堂。每每上完什么課,小樹都要和我在電話里如絲如縷地剖析、分享。這次也不例外。但是小樹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學習了,這么多,可是為什么遇見問題還是不能更好的解決呢?”
其實,在小樹提出問題之前,我就一直在思索如她問的一樣的問題:學了這么多,可是真的能解決什么問題呢,似乎對現實沒有任何作用。但是就在小樹問的時候,我隱隱地找到了答案,分享給小樹:
1.學習的收獲,不是追求答案,因為問題如恒河沙數。學習只要抓住本質就好。我們學習了,就比不學習的人能瞬間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皆因人、皆因家庭。那心里就更多的是慈悲與柔軟,無疑帶給自己的是解脫。否則就會陷在那個問題當中,無法自拔、麻木不醒、牢騷滿腹、不斷抱怨。
2.你說的問題,不是工作中的問題,也不是需要處理的棘手的問題,而是親密關系中夫妻關系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沒有答案,因為親密關系中折射出更多的是我們自己。就如你說的例子:學員傾訴自己的問題,請教老師如何處理。后來干脆問說:老師你們能告訴我怎么說嗎?但老師為什么不說,因為他們的答案來自他們的處理方式和處世態度,而非學員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包括活著的方式,無一點雷同。這就是老師的高妙處,這高妙處是看懂了人生之后的修養。
3.當我們把夫妻關系中出現的事情當成問題時,我們就已經把對方放在一個對立面的位置。當你面對要解決的問題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是不是有些恐懼,有些擔憂,有些急切 ,有些憤怒?這時候對方已經被你放置在對立面,你無法與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又如何能更好地面對。相反,如果我們把出現的事情,當成一次旅行,就像我們要去從未去過的地方,有些小新奇,又會如何呢?當然,這個過程很難,因為我們要時時刻刻培養自己正向的能力。
4.親密關系,就是我們的人生。在親密關系中,我們能照見太多的自己。在人生中,有煩惱,才有智慧。所有事情的本身,就是關系的外顯,就是人生的外顯,我們怎么能徹底解決呢?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一句話:對于神秘莫測的人生,我們只要用心探索,而不是解決問題。
想了解家庭,想了解人,想了解人生,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家庭和最原始的動力,那就去看看薩提亞的家庭系列治療圖書。
書摘:
1 .和諧家庭中的父母知道孩子并不是有意地犯錯誤。如果孩子的行為不當,他們會意識到肯定是有什么誤解或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家長很清楚,人只有在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并被別人認可時,才能有所收益,所以他們不會采取任何會傷害孩子自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即便指責或懲罰在有些情況下可能是有用的,但由此留在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卻不容易治愈。
2.養育孩子恐怕是世上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就好比兩個獨立的經濟實體要融合他們各自的資源共同生產一種產品一樣,當一對成年男女要共同將一個襁褓中的嬰兒撫養成人,一切潛在的問題都有可能出現。和諧家庭中的父母會預見到這些問題,因為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因此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求新的辦法來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而問題家庭里的父母卻竭盡全力徒勞地想阻止問題出現,然而現實中總是會有各種問題,一旦問題來了,這些人反而沒有精力來應對危機了。
和諧家庭中的父母能夠意識到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們在飛快地改變,成年人從未停止過變化,我們周圍的這個世界也沒有一刻是靜止的。他們接受了生活就是伴隨著變化的這樣一個事實,而且努力地在想如何能更好地利用這些變化使家庭變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