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王建軍+縱瑞敬+朱本玉+李成江+代晉+付玲+任懷富
摘 要:該文介紹了宿州市特色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規模、栽培方式,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加快宿州特色蔬菜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宿州市;特色蔬菜;產業現狀;發展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1-0054-03
宿州市地處淮北平原東北部。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多種作物的生長,蔬菜年種植面積12萬hm2,產量達350萬t以上,其中蔬菜種植面積0.33萬hm2以上的10個鄉鎮,0.07萬hm2以上的有20個鄉鎮,具有國家級、省級、市級標準園近百個,隨著蔬菜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配置的優化,發揮區域優勢,形成地方品牌,提高種植效益,是推動宿州特色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 產業發展現狀
1.1 產業規模與發展成績 宿州全市特菜年種植面積約有0.87萬hm2,多為分散種植,主要包括蓮藕、大蔥、大蒜、芥藍、雪里蕻、蘆筍、鮮食豌豆莢、干辣椒等,產量18萬t以上,產值超過4億元。蓮藕種植面積約有0.07萬hm2,以埇橋區祁縣、桃園、蘆嶺、朱仙莊等鄉鎮塌陷區、泗縣丁湖濕地、蕭縣和碭山縣黃河故道等水域或復墾地帶為主,埇橋區西二鋪、符離等環城郊區和部分農業休閑觀光園區也有部分旱地池藕,品種主要有鄂蓮系列、新1號、無花等,年產量2~3萬t,產值8000多萬元。蔥種植面積約0.15萬hm2,以埇橋區汴河街道、三八街道、西二鋪鄉,蕭縣杜樓鎮、大屯鎮、永堌鎮較為集中,品種主要是章丘大蔥、鐵桿梧桐蔥、河北丘蔥、日本大蔥和地方品種香蔥、小蔥等,年產量7萬~9萬t,產值9000~20000萬元。埇橋區“邵楊大蔥”先后被安徽省農業委員會、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邵楊村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蒜種植面積約有0.2萬hm2,以埇橋區楊順河鄉、西二鋪鄉、三八辦、楊莊鄉,蕭縣楊樓鎮、黃口鎮、新莊鎮較為集中,品種主要有四川二水早、大青棵、徐州白皮蒜、蒼山紫皮蒜等,年產量蒜苗6萬t或蒜頭3萬t,不同年份銷售價格波動較大,年產值12000~36000萬元。其中楊樓鎮花莊行政村種植大蒜200hm2,認證了無公害農產品品牌。蕭縣境內也建有大蒜食品加工廠。干辣椒各縣區鄉鎮均有種植,生產面積較小,分布較為分散,品種主要有線椒和朝天椒,面積約33.33hm2。干椒一般3750~52500kg/hm2,1hm2產值3萬~6萬元,干辣椒市場占有率不高。芥菜、雪里蕻面積約有0.03萬hm2,各縣區鄉鎮均有種植,郊區蔬菜基地相對集中,一般6萬~7.5萬kg/hm2,1hm2產值3萬~6萬元,年總產量約2萬t,產值1000~2000萬元。芥藍種植相對集中,面積有26.67hm2,主要分布于城鎮郊區,如埇橋區桃園鎮、靈璧縣虞姬鄉,一年4茬,產量2400~4000t,產值800萬~2000萬元。
其他特菜,有鮮食豌豆莢,面積約0.33萬hm2,主要集中在蕭縣孫圩子鄉、圣泉鄉、東南山區,品種為中豌6號等系列,年產量2.5萬t,產值4000萬元。蘆筍,種植約有0.03萬hm2,主要分布在蕭縣、碭山,年產量0.5萬~1萬t,產值1500萬~2000萬元。蕭縣杜樓鎮蘆筍獲得無公害產地與產品認證了品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編號為WNCR-AH15-01581,蘆筍產品證書編號為WGH-15-12391)。
1.2 產銷情況(包括商品采后處理、加工及產品流向等) 蓮藕主要在當地和周邊地區銷售。一是通過蔬菜銷售市場直接銷售;二是經過加工企業初加工(切邊)后銷售;三是當做藕種銷售。由于出口外銷情況不是太好,蔥蒜類產品大多是采后粗落處理,凈菜上市。大蔥一般采后簡單捆扎后即銷售,沒有加工。大蒜一是銷售青蒜苗、蒜黃;二是銷售蒜薹;三是銷售蒜頭。產品多銷往山東、徐州、淮北等附近城市。干辣椒主要在本地和周邊地區銷售。采后制作干辣椒或醬。芥菜、雪里蕻主要在本地和周邊地區銷售,采后腌制。芥藍主要為凈菜包裝銷往上海、江浙、廣東等地。蘆筍目前為鮮菜銷售,主要銷本地及山東、江蘇等地。鮮豌豆莢主要銷往哈爾濱、北京、天津等全國各大城市。
1.3 組織化程度 總體來說,特菜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多為農戶自發零散種植,也有是大戶流轉土地后,成立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實行統一耕種、管理、收獲上市。蓮藕種植主要采取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形式組織生產,單個主體生產規模在2~13.33hm2之間,組織化程度較高。大蒜生產組織化程度較高,主要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進行大蒜的銷售和初加工,但總體規模較小,沒有形成出口能力。大蔥種植組織化程度一般,大蔥育蔥秧相對集中,移栽種植較分散。干辣椒、雪里蕻種植組織化程度一般,種植較分散。鮮食豌豆莢、蘆筍種植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多是于產地批發銷售,有的是合作社+農戶,有的組織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2 存在問題
2.1 品種方面 由于特菜種植面積相對較小,在品種的選育、引進方面的存在明顯不足,多為地方品種,有少數引進品種。總而言之,在特菜品種方面需選育、引進適合本地種植和市場口味的高品質優良品種。水生蔬菜種植歷史較短,規模較小,品種主要從外地引進。白蓮藕生產上急需適合皖北地區淺水種植的優質、高產新品種,要求適宜作涼拌菜或清炒食用,質地脆嫩,肉色白、節間長而均勻。大蒜品種以地方品種為主,農民多數選擇大頭、大瓣蒜自己留種,不夠的年份再進行購買,難免出現品種退化現象。銷售以本地銷售為主,缺乏出口品種的引進。大蔥以山東品種為主。香蔥和小蔥以地方品種為主,缺乏高品質品種。
2.2 技術方面 栽培方式主要是露地栽培。生產管理粗放,采后處理加工環節薄弱。淺水藕種植初次投資較高,修建淺水藕池需要一定的投資;池藕成熟后,人工挖藕成本高,每kg0.5元,冬天每kg0.7~0.8元。蓮藕采后加工主要是切片后銷售,沒有深加工。大蒜的病蟲害防治方面以根蛆較為麻煩,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蒜蛆的防治,部分地方存在用藥過量或不規范的現象。采后大蒜的腌制和出口數量較少,采后處理加工能力較為薄弱。大蔥種植主要露地種植,設施反季節栽培面積較小。缺乏集中度高的生產基地,組織化程度不高,市場經常需要外調。干辣椒、芥菜種植缺乏集中度高的生產基地,組織化程度不高。采后處理加工簡單,需引進加工企業和技術。endprint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品種資源收集和品種選育工作 好品種是實現好收成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應加強蓮藕資源收集整理和品種選育工作。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品種選育,盡快選育出高產優質新品種。如蓮藕,目前推廣應用的蓮藕新品種主要為鄂蓮系列品種。應選用適宜皖北、河南、山東、蘇北等地居民喜好用蓮藕作涼拌菜或清炒食用的品種。品種不僅要質地脆嫩,而且要皮色白、節間長而均勻。需要引進適合蒜苗、蒜黃、蒜薹、蒜頭和深加工專用品種。大蔥應加大適宜宿州市區消費習慣的優質高產新品種的引進。小蔥和香蔥為地方品種,應提純復壯,保持原品種良好的品質。
3.2 改進栽培方式 目前,蔥蒜類等特菜多是露地栽培,大蔥、大蒜苗、芥藍實現了周年生產與供應,但是,蒜頭等其他特菜目前還只能夠依靠生產加貯藏實現周年供應,還未能夠實現周年生產。蓮藕栽培中,有淺水藕、深水藕、池藕、地膜蓮藕、設施蓮藕等多種栽培方式。淺水藕是采用地上圍埂鋪膜全封閉栽培,土層淺,水層淺,水溫高,成藕快,藕質潔白,脆嫩可口,豐產穩產,節水節肥60%以上,便于收獲。這種栽培方法剛起步,市場前景廣闊,它將是我市蓮藕栽培的主要模式與途徑。為滿足市場需求,大蒜根據栽培目的,合理采用設施栽培、露地栽培等方式;大蔥適當提升大蔥和小蔥的設施栽培面積;適當提升干辣椒、芥菜的設施栽培面積,生產出優質、高產的產品。
3.3 推行標準化生產 生產的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隨著農業生產標準化設施化步伐的加快,蔥蒜類都有行標和省、市、縣及企業等各級標準化的指導,其標準化生產水平定能提高到新的臺階。加強其他特菜的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的制定頒布,印發成冊發放到每個生產單位手中。搞好技術培訓,對種植農戶進行集中培訓,在關鍵生產季節組織現場指導,做到從土地整理、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到采收實行全程標準化操作。
3.4 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安全意識強烈提升,目前,省、市、縣等各級農業部門每年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抽檢方式,再加上一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定期自檢及產品上市前的抽檢,產品質量安全定會有大幅度提高。同時提倡生態種植、科學管理,在農藥使用上,嚴格執行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和GB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等國家標準,不得超出其使用范圍;在肥料使用上,要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嚴禁使用城市垃圾、污泥以及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等有害污染物要及時進行深埋或運出產地處理,以保證產地環境符合NY/9849的標準。
3.5 提高組織化程度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組織化程度是保證質量、提升效益的最佳途徑,上級部門要不斷加大對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扶持力度,產業技術體系要不斷加大對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的技術引導力度,通過合作社和行業協會,高效開展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增強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其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
4 結語
因為“特”,所以“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當代,特色蔬菜產業方面,不僅在品種選育上少有研究,在栽培技術研究上也幾成空白。因此,要加強栽培技術研究和產業體系建設,使特色蔬菜產業朝向標準化、優質化、產業化、高效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子強,王文鳳.濱州市蔬菜產業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果蔬,2007(3):5-6。
[2]孫國躍,徐亞蘭,吳婧,等.江蘇響水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11):55-57+119.
[3]李建,沙宏鋒,沈玉瓊.如皋市“十二五”期間蔬菜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長江蔬菜,2016(20):89-92.
[4]段梅芳,曾林,陸順生,等.淺水蓮藕栽培技術的應用[J/OL].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9):44-45.
[5]景明儀,韓萌萌,潘妍.蓮藕淺水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6(06):18-20.
[6]張洪永,孟雷,王秀梅,等.徐州地區地膜大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6(15):34-36.
[7]范建新.露地大蔥秋季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6(20):23.
[8]郝士龍. 淺析安徽省大棚蘆筍豐產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22):168.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