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哲+孫威
摘要:糧食干燥技術作為糧食儲備管理的重要環節,其技術發展的優劣至關國家的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以期推動糧食戰略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實。客觀認識并明確追趕跨越的方向和對策已成當務之急。本文以國內外糧食干燥技術發展水平的比較看到的差距為切入點,概要闡述了我國糧食干燥技術今后一個時期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糧食;干燥技術;對比差距;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S379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11.015
1與國外糧食干燥技術對比的差距
國外幾個發達國家的糧食干燥技術研究起步早,時間跨度上大致比我們早三十到四十年,因研究早,投入大,見效快而成果應用多,形成了很大的比較優勢,目前依然保持著領先地位。
美國和日本等國在此方面一直是領跑者。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便投入了大量科技和財力資源,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即成就了多項技術,后經計算機的拓展應用又有新的發展,獲得了一系列在國際上占有主導地位的科研成果,不僅保障了本國糧食安全,也從國際技術推廣中獲得了巨大利益。其中,日本技術的顯著特點是兼顧了糧食水分和儲存品質,積累了“收即干燥處理,水分控制適中、使用節能燃料”等一系列典型經驗,成為該項技術研發理念超前的先行者。
正當美、日等國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之時,我國的糧食干燥技術才剛剛起步。我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介入這項研究,雖然借鑒和吸收了發達國家的新技術起點比較高,但畢竟科技基礎差距大,并沒有收到“捷徑效應”,技術水平落后于美、日二十年,主要差距是科技含量低,綜合效能差,應用規模小。而就在此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又以“ 國家補貼、政府投入各半 ”的政策補貼手段,加大技術研發扶持的力度,面向節能環保目標,開發了太陽能干燥設備設施。 但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美國和日本相繼成功研制出流化床干燥的模糊控制技術,以更好的控制特性再次實現一次跨越,再次拉大了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有權威部門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糧食干燥技術應用不夠廣泛、控制技術能力差而導致糧食霉變等損失達10億kg,浪費驚人。
2我國糧食干燥技術存在的典型問題
(1)為減少糧食儲存中的霉變損失,糧食干燥后的合理水分偏低,“陳糧”營養成分和口感不好。主要原因是沒有實現水分控制與糧食質量二者有機的兼顧。更多注重干燥后易于存儲,而難以顧及質量指標。究其根源是技術理想化的數字模型不完善,管理過程的誤差較大,缺少精準控制措施。
(2)在智能化控制方面,可控目標單一,不能實現多目標控制。溫度水分變化較大,品質方案得不到優化。
(3)自動化應用水平低,受技術推廣和傳統觀念束縛,糧食干燥儲存的自動化程度不高,尤其溫度控制缺少智能控制手段,難以實現科學的控制指標。
(4)我國糧食干燥機制作質量水平亟待提高,原因除了基礎科研不夠扎實外,還缺少上規模的大型設計制造的集團化企業,很多小企業科研投入能力差,科技含量不高,設備質量參差不齊。
(5)以煤、電為主要燃料,達不到環保要求,易產生污染且熱能綜合效率不理想,糧食干燥成本加大。有些地區的糧食干燥設備成本明顯高于人工晾曬成本,導致不能廣泛推廣應用。
3關于追趕方向和對策的粗淺思考
(1)在方向上要加強智能化設計應用,而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是基礎保證,通過現代科研技術手段的充分整合,助推糧食干燥成本向高科技含量邁進。
(2)要敢于以實事求是精神承認差距,虛心學習國外的技術創新經驗,認真開展國際交流,消化吸收新技術,同時總結我國二十多年來的經驗,二者兼容并蓄,加快成果創新。
(3)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時代的前沿應用理論,啟發拓寬科研和技術創新思路,特別是要借助我國物聯網在國際上的領先優勢,揚長補短,找出一條適合國情,優于對手的發展捷徑。
(4)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想,逐步取締那些污染環境的技術及其裝備,面向環保目標,鼓勵在糧食干燥技術上使用清潔能源的科技創新項目優先立項,資金扶持,完善“ 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步跨越 ”的目標模式。
(5)宏觀政策環境到微觀落實都有配套的具體對策和措施。一方面,國家政府應該更加積極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導向激勵,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在人才隊伍建設、產業政策延伸、社會資源整合上搭建適應糧食干燥技術發展的平臺,尤其應加大資金扶持。例如,在2011年國內烘干設備列入農機購置重點補貼目錄,最高補貼12萬元的基礎上,再度按照地區發展狀況,調劑或增加補貼并舉,讓更多財力有效地支持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
隨著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戰略部署的全面展開,我國正迎來糧食干燥技術(包括食品烘焙技術)快速成長的發展時期,抓好配套政策和措施的落實,就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糧食干燥產業會迅速壯大。
(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