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娥
摘 要:黨員干部作為為人民執政、行使公共權力的公仆,應當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因此,從踐行黨的宗旨、嚴以用權和加強黨性修養三方面論述了樹立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對黨員干部的重要性。
關鍵詞:黨員干部;馬克思主義;權力觀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2-0072-02
一、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基本要義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起,就是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通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幫助人民大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由此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指導思想。權力觀是人們關于國家和社會權力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政治視閾下的集中體現和反映。馬克思主義權力觀作為人類迄今為止最先進、最科學、最正確的權力觀,來源于馬克思、恩格斯在解讀剖析前人經典著作的前提下,結合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經驗,針對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性質、發展趨勢和歷史使命提出的。對于權力的來源和基礎,馬克思明確提到:“國家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不得世襲。”[1]對于權力的歸屬,即權力是為誰而用的問題上,馬克思總結巴黎公社經驗時也指出:“舊政府權力的純粹壓迫機關應該鏟除,而舊政府權力的合理職能應該從妄圖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那里奪取過來,交給社會的負責的公仆。”[2]
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基本觀點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權力的所有者和決定者。其科學地指出了權力的來源、本質和用途,從而為中國共產黨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指明了方向。從毛澤東同志的“堅持人民主體權利,主體地位”到鄧小平同志的“掌權為公,當官為民”,從江澤民同志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到胡錦濤同志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都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不論在革命建設時期還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都能夠根據時代特點和現實需求,在結合中國具體國情的基礎上,完成對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繼承發展,同時也高度重視用馬克思主義權力觀來不斷教育廣大黨員干部。
習近平同志在2010年9月1日出席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時發表了重要講話,闡述了領導干部應有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觀,并強調,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習近平同志也曾強調盡管這個權力觀的“知識產權”是屬于“馬克思主義”的,但它的意義仍不可低估。權力觀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取向,影響著黨員領導干部的施政行為。當前,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中,還存在一些領導干部“忘記手中的權力是來自于人民的,從而放棄了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現象[3]。
習近平同志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在新時期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針對性。黨員干部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把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作為必修課,不忘初心,做好本職工作,當好人民公仆。
二、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是黨員干部踐行宗旨的必要前提
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標志之一就在于它與最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了最密切的聯系,并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鄧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國共產黨員的含義和任務概括起來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準繩。黨員干部要堅持并踐行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前提是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手中的權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最根本的是要明確權力的來源、職責和如何行使權力的問題”[4]。
權力從何而來?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進行總結后提出,權力來源于人民,國家全部權力的主體就是人民,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最基本的觀點。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代表中國人民掌握并行使領導權的。人民是權力的委托者,黨員干部作為人民權力的受托者,理應將權力的使用回歸人民,為人民服務,當好人民的公仆。
權力為誰而用?馬克思主義權力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和他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權力關系到為誰服務并謀取利益的問題。”[5]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國家的主人。這就要求黨員干部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權力是服務人民的工具,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作為人民的公仆,黨員干部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角度正確、謹慎的行使權力,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
權力如何行使?馬克思主義權力觀認為,政府各層次的工作人員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權力,是公共權力的具體行使者。“根本克服公共權力失控的途徑,主要是在最廣泛人民參與基礎上通過普選制確立人民代表大會的最高權力機關地位。”[6]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習近平同志指出,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過程,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過程,就是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過程。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既是人民對自己的一份信任,也是自己對人民的一種責任。權力需要約束而不能濫用,因此在行使權力時黨員干部應該將權力置于人民的監督之下,保證權力的合理使用和配置,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三、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是黨員干部嚴以用權的必然要求
馬克思主義權力觀認為,“權為民所賦”,人民把權力交給社會的負責的公仆,公仆應當把行使權力與承擔責任緊密聯系起來,對人民和社會負責。習近平同志也提出,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應該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權力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嚴以用權是黨員干部掌權、用權的靈魂,具體而言對權力要“依法用之、為民謀之、盡責行之”。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2015年3月5日,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談及簡政放權時這樣強調,雖言簡意賅,但卻振聾發聵。權力的本質是獲取利益的工具,它具有兩面性的特點,即“為民則利”、“為己則害”。從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的角度來看,權力的公有性質決定了權力是大家的。用權為公還是為私,是檢驗黨員領導干部是否正確用權、是否黨性堅強的根本標尺。習近平同志一再告誡我們:“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的使用,絕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有失公允地為個人或者小團體撈取好處,搞以權謀私、貪污腐化,公權私用,與賊無異。權力是公器,黨員干部代表人民和國家行使權力,理應對權力持敬畏之心,只有心存敬畏,才會“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顧忌、行而不忘法紀”[7]。endprint
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控”。馬克思權力觀認為,“權力是一種實現目的的手段,相對權力者站在金字塔的高處,如果不對權力加以約束監督,相對權力者就容易迷失在權力的迷宮里。”[8]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好可以保護人民的利益,濫用便容易成為少數人謀取私利的工具。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讓廣大人民群眾對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和制約是確保合法行使權力的必要條件和應有之義。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或糾正權力被濫用的傾向,克服黨員干部脫離人民群眾的危險;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在監督公共權力、防止黨員干部濫用權力的過程中,為行使自己正當的權利拓展了空間。黨員干部應當樹立好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增強憂患意識,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始終從黨的需要、黨的宗旨、黨的形象出發,管好權、用好權,不任性、不亂為,才能確保黨的事業生機勃勃、黨的執政地位堅如磐石。
四、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是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必要途徑
權力是靠人來行使的,單純強調對權力的外在監督制約和法律規范是不夠的,必須加強權力行使者自身的修養,把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使權力健康陽光運行。黨性修養是黨員干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也是一個不斷改造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增強黨性觀念,搞好思想改造,樹立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是防止黨員干部隊伍出問題、預防和減少腐敗的必要途徑。
沒有理論指導的行動是盲目的,理論上的清醒、堅定、自覺,也是一個人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標志。權力觀問題實質是世界觀問題,對領導干部來說,最根本的是加強學習和黨性鍛煉,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的侵蝕。用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武裝頭腦,有助于黨員干部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和行為方式,正心修身,以集體利益和人民利益為重,從而掌好權、用好權。
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也是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以及自我批評也是黨員干部在用權問題上應當堅持的原則。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端正自己的作風,增強責任心,杜絕、克服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黨紀國法是限制領導干部權力的有效保障。我們黨是受人民委托執掌國家政權的執政黨。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告誡黨員干部,要加強紀律修養,把紀律作為自己行動的戒尺,保持清醒,站穩立場,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依法用權、公正用權,做到廉政與勤政的統一。
在依法用權的同時,黨員干部也要以德用權。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時時告誡自己:講原則、講道德、重操守,慎獨、慎微,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清白做人,陽光用權,敬業干事,把黨和人民的利益始終放在首位,不越底線,永葆浩然正氣,做一名名副其實的人民公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