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娟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其塑造的形象相對于文字、繪畫來說,是非常抽象、模糊的。有調查表明,人通過視覺感官獲得知識的比率要比通過聽覺感官獲得知識的比率高72%,可見視覺感受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以視覺和聽覺的有機結合來使學生對音樂學習保持良好的興趣、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呢?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的日益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新研究課題。多媒體教學通過聲音、文字、圖像等有機結合,能創設出悅耳、爽目、怡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具有形象和直觀的特點,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多媒體教學手段進入音樂課堂教學已成為必然,打破了一本書、一架琴、一臺錄音機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音樂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一、巧用多媒體創設意境,以趣激情
音樂通過聲音來打動人的心靈,使人們在“音”的感受中得到心靈的抒發,從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質。若音樂教學僅僅依賴課本上的文字、音符、節奏的學習,那只能將學生帶入枯燥無味的文字怪圈中,心理學家拉扎勒斯說:“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針對兒童的興趣缺乏持久性,易激發又易減退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文、聲、圖相結合的多媒體方式來創設意境,將音樂形象具體、生動、逼真地展示出來,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其興趣的持久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感受音樂。
如一年級歌曲《劃小船》歌詞“劃呀劃,劃小船,你追我趕來競賽,你掌舵,我劃槳,乘風破浪沖向前,沖向前,沖向前,乘風破浪沖向前。”低年級學生在歌曲欣賞與學習中通過音樂動畫的視聽結合,看到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精彩場面,了解人們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的賽龍舟比賽。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學習興趣高漲,急不可待地想學好歌曲,唱好歌曲,用身體律動來表現歌曲。
音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是需要通過想象來感受的。又如,管弦樂曲《彼得與狼》,低年級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相對比較低,而多媒體課件通過精彩的畫面呈現,描述出一個精彩的童話故事,將抽象的音樂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眼和耳,使學生興趣高漲地看和聽,積極思考,把樂曲理解得更加深刻。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顯著作用。
二、巧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系統,讓學生樂在其中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系統同時參與所產生的學習效果比單一的感知效果要好百倍。在以往有限的教學條件下,學生只能憑借書、鋼琴和錄音機單一地聽和看,感受面比較窄。而多媒體教學則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們通過豐富多彩的視頻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更加積極與熱情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鑒賞音樂。
例如,我在《力度的變化》一課中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選用了幾組幻燈片,第一組(視覺感受):火車漸漸遠去、火箭升空的一瞬、講悄悄話、放鞭炮四張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來感受聲音力度的變化。第二組(聽覺感受):狗的叫聲、小雞的叫聲、大雨噼里啪啦的聲響和小雨淅瀝淅瀝的聲響作對比,讓學生從聽覺感受來理解、分辨力度的強弱和變化。第三組(動覺感受):節奏譜幻燈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模仿拍打出的節奏來進行強弱力度的聲勢變化,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掌握音樂知識。這種互動式的、多種感覺系統的綜合作用,不僅能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還可以有的放矢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樂在其中。
三、巧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延伸、發散思維
在教學中多媒體電腦以其存儲容量大、顯示信息快捷、方便等特點,被廣大教師所喜愛與認同。通過多媒體教學,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了解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向學生提供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看到的,無法聽見的事物現象和過程。
如,歌曲《游擊隊歌》,單憑歌詞的學習和教師的講解已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也無法讓學生深切地感受當時特定環境下作者所表現的音樂形象。我利用多媒體上網搜集了大量的圖片、相關知識和視頻等資料,優化后制成了教學課件。通過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到了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身臨其境地感受著游擊隊員的聰明機智與勇敢頑強。這種拓展教學用任何教學語言都顯得單調乏味,而多媒體的引入則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雖然多媒體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多媒體技術不是萬能的,要真正發揮其作用,不能只圖熱鬧而使用多媒體,一定要恰到好處,不能喧賓奪主。形式要為內容服務,多媒體的應用應注重實效性。課件的形式要為教學的內容服務,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體現其實效性。而且必須找準多媒體使用的最佳時機,注重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
總之,充分發揮多媒體教育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優勢,是不斷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獨立的音樂領悟力,鑒賞力,拓寬視野,帶領他們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斕的音樂殿堂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每位音樂教師都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不斷地更新觀念,掌握并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來推動音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最終使音樂教育跟上信息時代迅猛發展的步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