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摘 要】文化館是由國家創辦的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以普及文化知識、傳播文化內容、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為宗旨,是我國公益文化事業服務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加強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我國國民素質,進而促進社會和平穩定、團結發展。但在目前的落實中,大部分的文化館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免費開放程度也不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因此如何加強文化館的建設,提高我國公益性文化服務水平,是我國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文化館;免費開放;公益性;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0-0243-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廣大人民對文化的需要不斷提升。如果公共文化館能夠免費開發,將有助于提升廣大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在當前新形勢下,文化館免費開放,從公益性文化服務方面做起,才能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共享文化建設發展的成果,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本文從文化館公益性服務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抓住公共文化館發展的現狀,并嘗試性提出文化館公益性服務的途徑,讓文化館建設走出一條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從而進一步體現文化館免費開放的意義,并不斷完善免費開放的體制。
一、文化館公益性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文化館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其人員崗位設置、人員結構設置,以及崗位的薪資待遇等都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文化館公益性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并在諸多層面上制約了文化館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文化館建設方面,建筑老化、建筑場地較小、辦公區域少,甚至還會出現租房辦公的情況。這些問題都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要,也制約文化公益性服務事業的發展。
二、文化館免費開放,提升公益性服務的途徑
(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近些年來,我國加強了對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文化館可以充分利用社會文化活動資源,發現和挖掘更多公益性文化服務人才,為公益性文化服務的發展注入活力,使其能夠經久不衰,永遠保持著強勁的生命力。文化館的工作人員,除了專業的精英人員外,主要依靠的是群眾的力量,積極吸引著熱愛文化活動,并時刻保持積極向上心態的人民群眾。因此,文化館應在日常的發展中時刻觀察和培養對文化創造充滿熱情和興趣,又具有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精神的人民群眾。
因文化館隸屬于公益性服務體系,所以文化館更應在社會、政府、醫院等公共場合舉行文化活動,全面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吸取人才,感染他們加入到公益性文化服務事業中,并及時對人才進行引導和培養,使其能夠掌握公益性文化服務的精髓。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為文化館的公益性服務提供人才,還能夠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增添文化活動的活力。
(二)提高資金吸引能力。文化館的經費問題一直是制約文化館公益性服務的核心問題之一,當前文化館的投入資金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經濟支持,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文化館應在政府支持的基礎上,主動吸引社會其他企業的資金,從而保障文化館的資金來源。文化館可以利用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作品和館內組織的優秀文化活動,吸引社會企業的資金。例如,民間剪紙活動、皮影戲演出活動、民間話劇表演等活動,將具有地區特色的文化遺產進行整理和重新編輯,賦予其時代意義,從而在文化演出中吸引社會和企業的關注。或在企業的開業典禮、公司年會、周年晚會上利用文化活動與企業進行資金上的置換,這不僅為文化館吸引到了資金,還能夠豐富企業的文化活動形式,同時還可以尋求社會企業的捐贈,吸引地區知名企業對文化館進行贊助,將文化館內的優質文化內容和文化活動與企業共享。
(三)及時了解群眾動態的文化需求。文化館公益性文化服務主旨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內容和文化活動,所以文化服務也必須植根于人民群眾中,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及時了解和掌握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形式,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文化館的公益文化活動應與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緊密聯系,對不同時期群眾的文化需求動態進行了解和掌握,及時根據動態變化調整文化活動內容。與此同時,國家可以組織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到專業的文化表演團隊進行參觀和借鑒,提高文化館工作人員的素質,并為其謀取與專業文化團隊配合演出的機會,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應以飽滿的熱情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將更多、更豐富、更精彩的文化活動帶給群眾,從而真正實現文化的公益性服務功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館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完善公益性文化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還要與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時刻掌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動態,了解人民群眾的文化習慣。不斷創新文化服務方式和內容,保證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免費開放文化館,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繁榮起來。
參考文獻:
[1]章萬卷.做好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初探[J].新聞傳播,2011(11).
[2]程艷英.有關做好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