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呂躍
產業扶貧:“一生二,二生三”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呂躍
石阡縣聚鳳鄉從“油茶”這個“一”出發,發展出了“三”:賣油茶生果直接得到收益;低產林改造和管護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返鄉農民既能在家門口掙錢,又能照顧家庭。
發展產業是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是貴州省脫貧攻堅“四大硬仗”之一。如何因地制宜培育有市場前景的產業,發展比較優勢突出、市場占有率高、增收潛力大、貧困農戶參與度高和受益面廣的特色產業,打造扶貧產業鏈、利益鏈,是當前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基層黨委政府在思考的大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在石阡縣聚鳳鄉,野生油茶產業蓬勃發展,是產業扶貧的一個生動實踐。聚鳳鄉擁有超過10萬畝的野生油茶資源,是一座財富潛力巨大的“礦山”,是脫貧攻堅的產業支撐。聚鳳鄉黨委書記黃晉說,運用全新理念,圍繞市場需求選準做強主導產業,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研究打造全產業鏈,創新產銷對接和利益聯結機制,走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新路,讓當地油茶產業煥發生機,帶動更多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
“一生二,二生三”。從“油茶”這個“一”出發,聚鳳鄉發展出了“三”:賣油茶生果直接得到收益;在低產林改造和管護過程中,給農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園區周圍大部分群眾不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既在家門口掙了錢,又照顧了家庭。
四年來,聚鳳鄉利用產業扶貧資金1500萬元改造5.8萬畝低產油茶林和新植了4260畝野生油茶,一個核心區基地400余畝,兩個示范區共3.5萬畝,14個拓展區約2萬畝,以廖家屯為核心,打造現代高效生態油茶示范園區,并成功申報成為貴州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
在2016年的基礎上,按照“高效、生態、集約”發展理念,進一步優化園區布局,以油茶、綠茶、特色種植、農產品交易為主導產業,以突出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經營主體培育,著力做大產業規模、創建品牌開拓市場、增強示范帶動作用為總體要求,打造農旅融合三星級園區和生態休閑觀光旅游勝地,帶動群眾參與產業化經營,提升貧困戶“造血”能力。
聚鳳鄉充分挖掘油茶花果同期的獨特景致,大力打造觀光旅游,依托油茶省級示范園區的優勢,把廖家屯傳統村落打造成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農旅融合,農旅一體”的綜合園區。該園區總投資達3.05億元,集成科技優勢、產業優勢、經營優勢和市場優勢,建設油茶、綠茶、旅游、日光溫室蔬菜示范園區。該園區建成既是聚鳳鄉振興區域農村經濟,實現農業生產根本性變革的重要陣地,也是游客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我們這里的環境、風景各方面都還可以。以前我在深圳打工,回來我看到這么美的地方,就想在這里發展,同時帶動老百姓一起發展起來。所以現在我把這一片全部做成農家樂,包括我的茶香糯米雞,就想在這個地方把它做得更大更強。”聚鳳鄉廖家屯村村民廖益彪說。
長期以來,聚鳳鄉這些野生油茶樹被老百姓當成薪柴任意砍伐,使得這一寶貴資源被閑置浪費。
在最早的時候,聚鳳鄉油茶只是本地村民自己食用的“家用品”。現如今,這一“家用品”正在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實現了“家用品”到“商品”的身份轉變。
與此同時,發展方式從分散發展向規?;a、公司化運營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也由傳統的種植模式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民不再是靠天吃飯,生產方式的多元化確保了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10萬畝野生油茶,目前已改造5.8萬畝,3.5萬畝已投產。如5.8萬畝全部盛產,按照每畝產量1000公斤、2元/公斤生果計算,產值可達1.2億元;按照出油量3300噸、每公斤120元計算,產值可達2億元。聚鳳鄉群眾僅出售生果,人均純收入就可增加5400余元。油茶產業可覆蓋貧困戶774戶2126人。
“昔日的‘柴火山’如今已變成了‘聚寶盆’?!秉S晉說。
油茶產業發展以來,聚鳳鄉共整合資金1300多萬元修建產業公路60余公里,硬化產業公路27公里,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遍布各個油茶產業帶的交通運輸網絡。1000余戶農戶告別了農業生產靠肩挑馬馱的歷史。
隨著油茶的市場效應提高,一些油茶附生產業逐步形成,如“仡家”牌茶油、茶香糯米雞、全茶宴等特色產品?!柏罴摇迸撇栌鸵蚱洫毺氐钠焚|備受消費者青昧,遠銷北京、上海等地;林下養殖業不斷得到壯大,全鄉共發展林下養殖土雞2萬余羽,養殖山羊1萬余只。
聚鳳鄉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圍繞羊角山茶葉省級示范園區,規劃了三條茶葉產業示范帶。今年以來,聚鳳鄉已投入資金120余萬元管護油茶12000余畝;加大全鄉2.4萬畝綠茶產業茶園管理;在烤煙產業上,專門安排一名班子成員抓工作,通過在各村動員,目前已簽訂合同面積4800畝。

石阡縣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聚鳳萬畝苔茶。(崔卿 / 攝)
今年,聚鳳鄉又投產茶園12380畝,盛產茶園6500畝,半投產茶園3950畝;幼齡茶園1750畝,共計茶園24500畝;茶葉種植戶1700多戶,其中精準扶貧戶400多戶,茶產業涉及農戶3200多戶,覆蓋貧困戶900多戶,實現產值1000余萬元。
茶葉覆蓋全鄉18個行政村124個村民組,茶葉發展緊緊圍繞羊角山茶產業園區,以高坪、高原為重點,逐漸形成高坪、高原、廖家屯、馬鞍山、牛塘壩5個茶產業中心區域。
“以石阡苔茶為主,聚鳳鄉還有福鼎大白、龍井43號和茗山131等茶樹品種。”黃晉說,為了延長產業價值鏈,聚鳳鄉開始做油茶加工。
截至目前,全鄉共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7家,其中大宗茶生產企業2家;名優茶生產企業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一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形成了大宗茶和名優茶生產的優化配置模式,年生產大宗茶350噸,年產值450萬元,生產名優茶15噸,年產值645萬元。
到2020年前,聚鳳鄉茶葉總面積將達到45000畝,人均兩畝茶,茶產業人均純收入2000元,茶產業成為全鄉的主導經濟產業,真正成為茶產業大鄉。
聚鳳鄉將培育油茶技能型人才作為促進油茶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積極培育油茶種植能人大戶,與縣扶貧、林業部門咨詢探討油茶林新建和改造的技術要求,通過開設精準扶貧產業培訓班,對貧困戶進行集中培訓,提高對油茶產業的管護能力。
聚鳳鄉立足集中連片的野生油茶林資源,為了解決農戶短期效益問題,通過大力發展油茶林下養殖,把現有資源合理利用,形成了“林上林下齊發展、近期遠期都得利”的良好模式。
(責任編輯 /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