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霞
青海省黃南州水源地保護和飲用水水質檢測建設的幾點思考
◎翟紅霞
如今,全球淡水資源緊缺,各個國家都在通過各種措施來對水源地進行保護,同時也加強了對飲用水水質的檢測建設。在文中就結合具體地區的情況,對水源地保護以及飲用水水質檢測建設提出幾點個人見解。
黃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稱黃南州)位于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上游第一大彎曲部,因地處黃河之南而得名,總面積1.89萬Km2。隨著小康社會建設的全面推進和《“健康青海2030”行動計劃》的出臺實施,人民群眾對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不斷提高,飲用水水質也不斷建設、發展和完善。但我州水源地保護和飲用水水質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不加大力度采取措施認真解決,勢必損害政府的公信力和群眾基礎。因此,水源地保護和水質監測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擺到了水利部門的重要議事議程。
水源地。黃南州現有省州批復的城鎮水源地7處,其中同仁縣3處,尖扎縣2處,澤庫、河南個1處;農村牧區人飲工程水源地主要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為主。
水質。(1)河流天然水水質。黃南州64處檢測河流(斷面)PH值在7.9~8.7之間,94.8%為Ⅰ~Ⅲ類水質,水質總體良好,均屬弱堿性水。主要離子中的HCO-為優勢陰離子。河流水化學演化模式為巖石風化型。(2)地下天然水水質。2013年檢測的4處地下水均屬弱堿性水質。除同仁縣保安鎮一處地下水各類主要離子含量與地表水相當外,其他三處地下水CA2+、MG2+、CL、SO2-4、HCO等主要離子含量高于當地地表水。尖扎縣康楊、澤庫縣城地下水礦水質分別為 1.6g/L、1.4g/L, 達到微咸水標準,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或灌溉用水。(3)水功能區達標情況。青海省水功能區劃(2015~2020)中一級水功能區涉及黃南州的8條河流,共13處河段,二級水功能區涉及黃南州4條河流,共5個河段,水質達標比例均為100%。甘肅夏河、洮河青(青海)甘(甘肅)省界5處斷面出省水質均為Ⅰ類。
一是積極推進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縣城主要水源地保護取得省政府批復并劃分完成;鄉鎮供水水源地也已劃分完成,得到州政府批復;各水源地均規范設置了保護區界標、警示牌,并實施了隔離工程。二是強化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州級水源水質每月檢測一次,檢測項目61項,每年一次109項全分析。縣級水源地地表水檢測每季一次,檢測項目61項,每年一次109項全分析;縣級水源地地下水每半年檢測一次,檢測項目23項,每兩年一次35項全分析,并向環保等相關部門報送數據。三是加大水源地環境監測和綜合治理。結合每年的全州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加大施工區衛生的清理工作。扎實推進飲用水源地保護計劃,堅決制止水源地肥水養育,著力整治化肥、農藥殘留物和畜禽類便對飲用水的污染。
水質檢測成本大。長期以來州及四縣水利部門均無水質檢測室,無論是項目建設所需的水質檢測還是已建成的集中水源水質檢測,因州及縣衛生部門監測設備落后,大部門取樣送省衛生檢測部門檢測,因各種因素,檢測成本大且影響檢測結果。
水質檢測未實現全覆蓋。目前檢測到的只是縣城和五個重點鄉鎮水質情況,但已建成的300多項農村牧區小型人因工程水質檢測一直處檢測的盲區,其主要原因州及縣檢測能力十分有限,農村牧區飲水點多、面廣、分布在全州269多個行政村1.89Km2的土地上,一些牧區偏遠村因沒有正式公路取一次水樣需要10多個小時。
四縣水質檢測中心運營難度大。雖然四縣水質檢測中心已建成,但從中央到地方機構編制和人員編制卡的緊,機構編制和人員編制落實難度大,機構代碼證及檢測中心證照無法辦理。從相關部門臨時抽調的人員有的業務不熟,有的因各種因素不能安心從事檢測工作。

農村飲用水源保護難度大。現已建成的300多項農村牧區人飲工程建設投資規模相對較小,配套工程標準低,水源主要以地下水、地表水為主,絕大多數農村牧區人飲工程無水源保護設施,生物(人、畜)排泄物、腐爛殘體等污染普遍。與城鎮重點飲用水源相比,沒有專項保護經費,保護難度大,全覆蓋保護仍需時日。
加強飲用水源地建設保護力度。編制生活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對全州水源地進行基礎情況調查,明確保護目標、任務、責任和措施;對重點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污染源進行全面調查,明確水源污染防治重點;禁止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養殖場等涉污項目,已建成的要限期搬遷或關閉;在生活飲用水源地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做好建設項目的報批、驗收工作;制訂生活飲用水源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對威脅飲用水安全的突發事件進行處置;依法打擊向飲用水源地傾倒工業固體廢物、危險物的違法行為;采用爭取國家投資、貸款、引資、地方自籌、受益區群眾自籌等方式,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強水源地保護工作,力爭五年內實現全覆蓋。
推進水質檢測中心運營工作。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與各級編制部門的溝通銜接工作,盡可能地爭取四縣水質檢測中心機構和人員編制,盡量做到水質檢測人員固定到位,并聘用有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爭取“送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系統的、正規的培訓,取得水質檢測從業資格證書,使水質檢測中心工作全面推開,為飲用水質檢測實現全覆蓋打好基礎。
確保水質監測經費落實。經費是水質檢測工作正常開展的基本保證,要采取政府撥款、爭取專項資金、收取適應檢測費等方式籌措水質檢測經費,把水質檢測經費落實工作納入州水利部門對縣水利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確保設備更新、維修,檢測材料和人員培訓等費用的落實,保證監測工作正常運轉。
(作者單位: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