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影 張國磊 梁欣 安欣華 汪寧
北京市石景山區艾滋病防治綜合管理模式探討
姜影 張國磊 梁欣 安欣華 汪寧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疫情現狀和各項管理工作現狀,分析石景山區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可能遇到的障礙,探索全區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對石景山區部分衛生行政部門、疾控中心(CDC)、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會組織、志愿者及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等6個人群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結果截止到2014年底石景山區累計有隨訪狀態的HIV/AIDS病人328人,共調查HIV/AIDS病人260名,其平均年齡為(32.04±9.54)歲,以青壯年為主,性別以男性為主,戶籍地以本市戶籍為主,傳播途徑以男男性行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為主。HIV/AIDS病人對于疾控機構的滿意度較高,對醫療機構的服務滿意度不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非政府組織參與度有些欠缺;在綜合防治工作中,各機構工作銜接不夠順暢,社會各行業參與程度不夠。結論石景山區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中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不高,各行業各部門合作不足,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應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長效防控機制;采取一站式服務,建立 “四位一體”現代綜合預防體系。
艾滋病;綜合防治;管理模式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嚴重傳染病,艾滋病防治不單是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種社會問題[1],新形勢下,全國各地都在積極調整和完善相應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模式[2,3]。但是針對目前艾滋病疫情流行形勢及防治策略,國內尚無統一的有效隨訪和治療模式。現通過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區HIV/AIDS病人疫情和各項防控工作的實施現狀,針對北京市石景山區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和薄弱環節,探索適合該區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1.1 對象 定性研究選擇石景山區衛生行政部門、疾控中心、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會組織中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關人員以及現住石景山區的部分HIV/AIDS病人。定量研究選擇截止到2014年底累計存活并在隨訪狀態的HIV/AIDS病人。
1.2 方法
1.2.1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主要采用定性訪談的形式,根據制定好的訪談提綱由調查員負責對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和HIV/AIDS病人6個人群進行面對面訪談。運用歸類歸納總結等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
1.2.2 定量研究:采用“石景山區在訪 HIV/AIDS病人信息調查表”,在獲得研究對象同意的情況下,對現住在石景山區的HIV/AIDS病人進行面對面調查。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使用SAS 9.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
2.1 定量研究結果
2.1.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石景山區截止到2014年底累計存活并在隨訪狀態的HIV/AIDS病人達到328人;該研究共調查HIV/AIDS病人260名,其平均年齡為(32.04±9.54)歲,HIV/AIDS病人以男性為主,占97.31%(253/260),女性占 2.69%(7/260);民族以漢族為主,占96.54%(251/260);文化程度以大專及以上為主,占65.38%(170/260),高中或中專占21.92%(57/260),初中及以下占 12.69%(33/260);HIV/AIDS病人戶籍所在地主要是以本市戶籍為主,占60.38%(157/260),外省戶籍占 39.62%(103/260)。
2.1.2 對就診機構服務的滿意度:本研究調查的260名HIV/AIDS病人中,主要就診機構為疾控機構,對其滿意度高的占99.05%(209/211),滿意度一般的占0.95%(2/211);對醫療機構的滿意度高的占51.92%(54/104),滿意度一般的占 44.23%(46/104),滿意度差的占3.85%(4/104);調查對象對咨詢檢測機構滿意度高的占100%(56/56,表1)。
2.1.3 研究對象的醫學隨訪需求:在調查的260名HIV/AIDS病人中,既往接受的醫學隨訪主要是在疾控機構,占 95.00%(247/260);抗病毒治療醫院占4.62%(12/26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0.38%(1/260);調查對象愿意接受醫學隨訪的機構以疾控機構為主,占78.85%(205/260),抗病毒治療醫院占21.15%(55/260);大部分調查對象不能接受住址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指定的社會組織定期接受醫學隨訪,分別占 93.85%(244/260)和 95.38%(248/260,表 2)。

表1 石景山區HIV/AIDS病人對就診機構服務的滿意度

表2 石景山區HIV/AIDS病人醫學隨訪需求情況
2.2 定性研究結果
2.2.1 HIV/AIDS病人的接受相關服務的滿意度情況:訪談對象對 HIV感染確認、隨訪、轉介治療、抗病毒治療等環節醫務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都比較滿意,特別肯定了 CDC的工作,認為服務態度很好,有耐心,能夠細心解答所問的相關艾滋病的問題,起到一定的心理疏導作用。工作人員會向HIV/AIDS病人介紹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相關知識,鼓勵其盡早的進行抗病毒治療。有些HIV/AIDS病人認為應當加大對隱私的保護力度,社會大眾的恐懼感和歧視仍然存在,由于醫院進出的病人較多,比較質疑醫院對就診的HIV/AIDS病人的隱私保護。
2.2.2 艾滋病相關工作者的訪談結果:訪談中了解到艾滋病相關工作人員中對HIV/AIDS病人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有: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不能保證工作質量和滿足HIV/AIDS病人的要求;工作人員中對艾滋病的恐懼與歧視仍然存在,對咨詢者及HIV/AIDS病人服務態度較差;無有效的監管手段,使得某些工作人員將HIV/AIDS病人信息外泄、私下向患者推銷保健品;艾滋病防控經費不能專款專用;醫務人員工作中無有效的激勵機制等。
3.1 首先肯定社會小組是目前艾滋病防控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Jeifrey等[4]研究結果顯示,社會小組中骨干力量和有影響力的人對組織內的其他成員進行宣傳教育和高危行為干預時可以產生積極影響。男男同性性接觸傳播已經成為北京市及全國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5],盡管目前男男性接觸者的艾滋病宣傳、干預、快檢等工作主要依靠社會小組同伴教育志愿者開展,但仍未形成長期有效的工作模式。影響因素主要有兩方面,社會小組方面:社會公認程度低、人員工作能力層次不齊、工作不能持續性保質保量、經費嚴重不足、人員流動性大等;疾控中心方面:社會組織參與機制尚不完善、監管培訓不到位、經費限制等。近幾年社會組織之間的相互詆毀和拆臺的事件時有發生,石景山區的社會小組中已經有5名男男同性戀骨干志愿者相繼感染HIV,此現象表明組織內部的骨干或核心成員比其他普通成員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要高[6],這些結果都是應該深度思考和研究的難題。
3.2 近年來很多地區已經開始探索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HIV/AIDS病人的管理模式[2]。目前石景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乏專兼職艾滋病管理醫生,工作人員經驗不足,防治技術力量薄弱,實行績效工資以后,工作積極性降低。研究結果顯示,目標人群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水平不信任,而且非常擔心自己的信息會在社區被泄露,同時擔心受到歧視。
3.3 盡管全國各地對艾滋病防控工作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和試點,但疾控中心“包打天下”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北京市豐臺區建立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抗病毒治療定點醫院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PLHIV綜合管理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資源[7]。因此,石景山區應積極探索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營造政府領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良好局面;加強對各部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導檢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充分發揮疾控中心統籌協調綜合管理的職能,遵循端口前移的原則,充分發揮醫療機構、社區及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建立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非政府組織例會制度,擴大監測檢測,加強病人管理;采取一站式服務,建立“四位一體”現代綜合預防體系。
[1]全球基金中國艾滋病項目辦公室.全球基金第3輪中國艾滋病項目文件匯編[S].2005:5.
[2]都佳,申泰華,黃磊,等.疾控中心、社區和 HIV感染者共建社區艾滋病管理網絡模式的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4):865-866.
[3]張色爾,張遠翠.布拖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綜合管理模式[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2,28(11):895-898.
[4]Jeffrey A,Yuri A,Elena K,et al.Prevention of HIV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in high risk social networks of young Roma(Gypsy) men in Bulgari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EB/OL].http://www.hm j.com/, 2006.
[5]魏巍,李立明,曹衛華,等.北京市海淀區男男性接觸者性行為特征及HIV感染影響因素[J].首都公共衛生,2015,10(9):198-202.
[6]Julie A, Bettinger, Nancy E, et al.Risk perceptions,condom use,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mong adolescent females according to social network position[J].STD,2004,31(9):575-579.
[7]謝彧洋,劉超,李彥奇,等.“三位一體”艾滋病病例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實施效果[J].職業與健康,2013,29(7):885-887.
A discussion on com prehensive 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 ent patterns in Shijingshan district,Beijing
JIANG Ying*, ZHANG Guo-lei, LIANG Xin, AN Xin-hua, WANG Ning
(*Shijingsha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43, China)
ObjectiveTo 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V/AIDSepidemic and themanagement patterns,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potential obstacles in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AIDS in Shijingshan district,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management patterns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prevention.M ethodsInterviews and surveys were done in the primary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loc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ocial organization, volunteers, and HIV/AIDS patients.Resu ltsThe total number of HIV/AIDS patients in Shijingshan districtwas 328 at the end of 2014.260 HIV/AIDS 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The average age was(32.04 ±9.54)years-old.Most of the subjects HIV/AIDS patients were young adults,male and non-local residents.The main route of transmission was MSM.The satisfaction with medical services was low among HIV/ADIS patients.There was a lack of cooperation among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In Shijingshan district,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for HIV/ADISwas less well-organized,and there was a need for further support from social networks.ConclusionThe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ded by medical institutions need improv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AIDS in Shijingshan district.Cooperation need to be organized between departments.The staffs need to be further activated by establishing a government-led, department coordination,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chanism.A one-stop service and “four in one” moder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ID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anagement pattern
R512.91
A
1673-7830(2017)02-0077-03
100043,北京市石景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姜影,張國磊,梁欣,安欣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汪寧)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