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初 秦文霞 彭東杰 莫玉煥 陳蓉 賈明生 趙忠新 劉易芝 黃美夢 姜岳明
2013-2015年融水苗族自治縣急性腎小球腎炎流行病學調查
孔祥初 秦文霞 彭東杰 莫玉煥 陳蓉 賈明生 趙忠新 劉易芝 黃美夢 姜岳明
目的探討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急性腎小球腎炎流行特征,分析病例發生的高危因素,為調整防制措施提供依據。方法根據病例定義在縣級醫療機構及鄉鎮衛生院住院病例中搜尋研究對象,查閱病歷,采用統一的表格進行調查研究,并對2014年96名學生病例進行個案追蹤調查,部分病例進行血清學檢測。結果2013-2015年,全縣共發病215例,年均發病率15.13/10萬,秋冬季為發病高峰,男性156例,女性59例,年齡1~46歲,平均 (12.0±5.4)歲,職業分布以學生為主,占85.58%。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及瑤族、苗族和侗族人群發病率較高。血清檢查發現部分患者白細胞增高,抗“O”抗體檢測陽性率為71.43%(35/49)、血清補體下降率100%(24/24)。發病前上呼吸道感染率60.78%(62/96),上呼吸道感染后不治療或不規范治療率90.32%(56/62)。結論8~15歲學生是發病的高危人群,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地區是高發區。改善衛生條件及時對病人開展早期規范治療,督促病人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鏈球菌感染后腎炎疫情的關鍵。
急性腎小球腎炎;流行病學;苗族自治區
急性腎小球腎炎(APSGN)是以急性腎炎綜合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其特點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可伴一過性氮質血癥,雖具有自愈傾向[1,2],但一般需要住院治療。2013-201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融水縣)各級醫療機構病例住院診治呈增高趨勢,特別是2014年融水縣人民醫院兒科腎炎病例較以往增多。因此,對2013-2015年該縣急性腎小球腎炎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以期為當地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流行采取有效的對策提供科學依據。
1.1 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為融水縣境內常住居民,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發病,在融水縣各級醫療機構出院診斷為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新發病住院病例。
1.2 調查方法 在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收集病例,填寫調查表。對52病例采集血清做抗“O”抗體試驗、血清學補體 C3、白細胞、血沉檢查。對2014年96名學生病例進行電話隨訪,填寫調查表。
1.3 人口資料來源 全縣人口資料來自縣統計局資料,學生人數來自縣教育局資料。
1.4 統計學方法 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當有1/5格子的理論頻數 >1、<5,或有一個格子理論頻數<1時,采用確切概率法,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流行病學特征
2.1.1 流行概況:2013-2015年,全縣共發病215例,其中2013年42例,2014年124例,2015年49例,無暴發疫情,無死亡病例,發病率分別為:8.42/10萬、26.52/10萬和9.56/10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28,P<0.001)。
2.1.2 時間分布:從季節分布看,腎炎全年均有發病,10、11、12、次年 1、2 月出現發病高峰,3 年發病資料提示腎炎發病集中在秋冬季節(圖1)。

圖1 融水縣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時間分布
2.1.3 地區分布:融水縣轄20個鄉鎮,該調查發現每個鄉鎮均有發病,平均發病率為15.13/10萬,病例無明顯集聚性,其中發病率最高為汪洞鄉,年均發病率為35.83/10萬,其次為大浪鎮(28.76/10萬)、同練鄉(27.39/10萬)和白云鄉(26.03/10萬)。良寨鄉、安太鄉、融水鎮年均發病率都超平均發病水平,其他鄉鎮也有病例發生。發病率較低的后3個鄉鎮有永樂鄉(5.71/10萬)、睦鎮(4.01/10萬)和大年鄉(3.86/10萬)。
2.1.4 人群分布:215例腎炎中,男性156例,年均發病率為 19.43/10萬,女性 59例,年均發病率為8.18/10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發病率比為2.3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04,P<0.0001)。 發病年齡最小1歲,最大46歲,平均年齡為 (12.0±5.4)歲,主要集中在8~15歲(占79.07%)。職業以學生為主,為 184例(占 85.58%),其次為農民,為 10例(占4.65%)。民族分布瑤族 22例,年均發病率23.29/10萬,其中苗族103例,年均發病率16.34/10萬,侗族26例,發病率14.44/10萬,漢族43例,年均發病率11.11/10萬,壯族19例,年均發病率9.53/10萬,其他民族2例,年均發病率8.44/10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9,P<0.05)。
2.1.5 2014年學生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情況分析:對2014年所有發病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初中學生病例數43例,發病率2.76‰,小學生發病數47例,發病率1.22‰,幼托機構發病數6例,發病率0.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40,P<0.0001)。 校內住宿和校外住宿生發病人數為70例和26例,發病率分別為3.39‰和0.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95,P<0.000 1)。縣級學校、鄉級學校和村級學校發病率分別為:0.60‰、1.79‰和 2.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59,P=0.0007,表 1)。

表1 2014年融水縣學生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情況
2.2 臨床特征
2.2.1 臨床表現:抽取52例病例陽性體征調查顯示,主要癥狀為:水腫、高血壓和咽炎,部分有發熱和皮疹,其中發熱陽性率19.23%(10/52),眼瞼和顏面部浮腫陽性率100%(52/52),咽炎陽性率 73.08%(38/52),高血壓陽性率44.23%(27/52),皮疹陽性率5.76%(3/52)。
2.2.2 實驗室檢測:(1)白細胞超正常值陽性率為40.38%(21/52),抗“O”抗體陽性率為 71.43%(35/49),血清補體下降率為 100.00%(24/24),血沉異常為 75.56%(34/45);(2)尿隱血為 90.38%(47/52),尿紅細胞為 76.92%(40/52),尿白細胞為 48.08%(25/52),尿管為 25.00%(13/52)。
2.2.3 病例追訪:對2014年所有96學生電話追訪調查,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有60.78%(62/96),感染后規范治療的有9.68%(6/62)。96例病人病程追蹤6個月還遷延不愈有4.16%(4/96)。
3.1 融水縣位于廣西北部,屬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總面積4 665 km2,境內地理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群眾居住分散。全縣2015年年底總人口512 744人,其中有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人口37.4萬人。急性腎小球腎炎是融水縣兒童常見病,由于未形成大面積暴發,未引起關注,往往會低估發病人數。近十年來,該縣無有關疫情報道。在發達國家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呈下降趨勢[3-6],全球每年發病470 000人,其中97%發生在經濟落后的國家或地區[7],2005年中國貴州省東南2個縣曾有該病暴發疫情報道,主要為在校學生和散居兒童[8]。此次調查發現,融水縣急性腎小球腎炎流行特征與貴州省的報道吻合[8],也與廣西柳州市 A群 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猩紅熱流行特征一致[9]。A群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猩紅熱作為丙類傳染病報告,但是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腎小球腎炎不屬于傳染病,未納入疾病報告系統管理,盡管在經濟落后地區發病率較高,但未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3.2 此次調查結果提示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未及時規范治療與發病有關。急性腎小球腎炎可疑為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病例經過控制感染,對癥支持治療,大部分有好轉,病程追蹤6個月還遷延不愈的有4.16%。
3.3 融水縣近幾年每個鄉鎮均有急性腎小球腎炎住院病例發生,而且呈上升的趨勢,特別是2014年發病顯著增高,2015年發病有所降低,可能與導致該疾病的致病菌低發后,易感人群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出現高發,當易感人群減少后又進入低發的流行特征有關。成人發病率較低,說明致病菌致病后有一定的免疫水平。
3.4 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鄉鎮發病率較高,瑤族、苗族、侗族發病率較高,可能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后、衛生習慣差有關[10]。中小學生為發病主要對象,這與農村地區中小、學住宿條件差,群體性大宿舍居住,通風環境不好,衛生條件不良可能有關。農村地區學校內宿生大部分為留守兒童,衛生習慣差,而且男生生性好動且不講究衛生,增加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機會。學校對疾病防控工作重視不高,無保健醫生,晨檢、午檢不到位,對有發熱、咽炎癥狀的學生,未及時通知家長帶孩子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治,導致致病菌在托幼機構或學校傳播,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增多。因此,改善農村地區中小學生住宿條件,加強衛生宣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早發現并規范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成為預防此病的關鍵。應聯合教育、衛生監督等部門,加強對托幼機構和中小學重點疾病防控的培訓和督導。
[1]王小琴,邵朝弟,巴元明.急性腎小球腎炎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1,9(9): 128-129.
[2]王小琴,邵朝弟,巴元明.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循證診治指南[J].臨床兒科雜志, 2013,31(6):561-564.
[3]Yap HK, Chia KS, Murugasu B, et al.Acute glomerulonephritis-changing patterns in Singapore children[J].Pediatr Nephrol, 1990,4(5): 482-484.
[4]Rodriguez-Iturbe B, Musser JM.The current state of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J].J Am Soc Nephrol, 2008,19(10): 1855-1864.
[5]Luo C, Chen D, Tang Z, 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J].Nephrology(Carlton),2010,15(6): 625-631.
[6]Marshall CS, Cheng AC, Markey PG,et al.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of Australia:a review of 16 years data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literature[J].Am JTrop Med Hyg, 2011,85(4): 703-710.
[7]Carapetis JR,Steer AC,Mulholland EK,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group a streptococcal diseases[J].Lancet Infect Dis, 2005, 5(11): 685-694.
[8]龍江,張麗杰,唐光鵬,等.一起不明原因急性腎小球腎炎流行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 2007,34(12): 2336-2338.
[9]白玉,呂榜軍,沈潘燕.2005-2012年柳州市猩紅熱流行特征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4,20(10):795-796.
[10]劉琳硯,李秋,趙曉東,等.急性腎小球腎炎697例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8,23(5): 358-359.
R692.3+1
A
1673-7830(2017)02-0090-03
545300,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孔祥初);廣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秦文霞,彭東杰,莫玉煥,黃美夢,姜岳明);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人民醫院(陳蓉,賈明生,趙忠新);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中醫醫院(劉易芝)前2位作者對本文有同等貢獻,均為第一作者
孔祥初,E-mail:kxc261@163.com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