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今年以來A股板塊分化嚴重,熱點切換頻繁,很多投資者遭遇“只賺指數不賺錢”的尷尬。理財專家建議,當前A股投資追漲殺跌的難度不斷增加,在缺乏明確投資判斷的情況下,投資者不妨考慮投資指數型基金。
華夏旗下ETF平均上漲20%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指數型基金的整體表現突出,截至10月13日,華夏基金旗下18只ETF基金和ETF聯接基金今年全部實現正收益,年內凈值增長率算數平均超過20%,達到21.71%,其中漲幅最高的華夏消費ETF,凈值增長36.75%,其成立以來的總回報達120.53%。
A股市場中,今年以來消費行業牛股頻出,伊利股份年初至今漲了62.80%,貴州茅臺股價超過500元,10月13日收盤價為556元,創歷史新高,市值逼近7000億元,這兩大消費牛股,華夏消費ETF的第一和第二大重倉股票,二季報顯示,分別占凈資產比例為15.44%和14.43%。
港股今年以來一直備受市場關注,截至10月13日,恒生指數年內漲幅已超29%,港股的強勢上漲也帶動投資港股的指數基金收益連創新高。Wind數據顯示,華夏恒生ETF、華夏滬港通恒生ETF兩只密切跟蹤恒生指數的ETF年內凈值增長率分別為25.30%、24.18%,其成立以來的總回報分別為52.42%、29.56%。以美元計價的華夏恒生ETF聯接基金今年漲幅則超過了30%,達到30.56%。
旗下眾多指數基金業績靚麗的背后,是華夏基金在指數投資特別是ETF方面的及早布局和強大的ETF管理能力。在產品線布局和發展規模上,截至2017年上半年,華夏基金在境內共成立10只股票ETF產品,產品體系涵蓋了大盤藍籌ETF、中小盤ETF、香港寬基ETF、MSCI中國A股ETF、行業ETF等,是市場上ETF產品線最齊全、產品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ETF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指數型基金可讓投資者避免“只賺指數不賺錢”的尷尬,對此,股神巴菲特也一直看好指數型基金。據不完全統計,巴菲特過去18年至少10次推薦指數基金。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說:“我們對自己的股票是非常有信心的。現在的問題是,今天如果你不是專業的投資人,我想那個時候你不要很老了還不是專業的投資人。但是你不要天天擔心,去買指數股票就可以了。”
自從兩年前美國ETF資產規模首次超過對沖基金,目前美國ETF資產規模相對對沖基金的優勢正在擴大。倫敦咨詢公司ETFGI LLP研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資產規模首次較對沖基金高出1萬億美元。
在海外ETF資產規模節節走高的同時,我國ETF市場經過十多年也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自從華夏基金2004年底成立國內首只ETF基金——華夏上證50ETF以來,國內ETF資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容。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國內股票ETF資產規模已經高達1933.03億元,其中華夏基金ETF管理規模達547.97億元,在境內股票ETF的市場占有率為28.35%。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負責人張弘弢表示,“海外ETF發展很快,目前看國內的ETF規模也在繼續擴張,無論從成長空間還是產品特性看,ETF未來都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我們要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勢頭,持續深度耕耘ETF市場,傾力強化‘ETF專家這樣的行業地位和形象。”他認為,ETF產品比傳統指數要更透明、高效、折溢價率低、不易受資金操縱,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