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紅霞+周曉濤
摘 要: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較之以往有了明顯改善,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在醫療服務水平享有上的差距也在逐漸的縮減,健全我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并且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對于預防和控制農村地區重大疾病,提高農民居民健康水平,保障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進行有重大意義。該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以A縣為調查對象,研究發現 A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甘肅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6-0013-03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System
——Taking A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for an Example
Gou Hongxia et al.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the issues of people′s "medical care is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hat has been remitted.In urban and rural,the gap of hygiene service of various people has been shrunk.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system and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improving the system of rural basic level hygiene servi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in rural areas,improving their health,protection of the system of rural basic level hygiene service have great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the related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service system of County A were foun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The rural;The system of rural basic level hygiene service;Gansu Province
近年來,許多人士從不同角度對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行了研究探索,其中杜長宇在《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2011)中,從英國、古巴和印度3個國家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做法中受啟發,基于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有效的建議,即建立財政分類投入機制,基本醫療服務責任分擔機制,加強對農村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發展、重點加大對農村村衛生室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構建鄉村醫生首診機制和雙向轉診機制、并建立合理的分工機制等,以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資源閑置”[1]的問題。同時,由于醫療衛生服務層次的高低是由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的,王桂秀在《社區衛生人力政策評價研究》(2010)中,認為社區在這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存在于醫護人員與非醫護人員之間的差異,因此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來改變這種現狀,如采用多形式的培訓方式,定期對社區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此外,醫生職稱晉升可以通過社區衛生服務績效來評定、以此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收入水平[2]。
農村基層醫療衛生組織在地理位置上更加接近農民,改進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條件,提高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改進農民的就醫環境,并與推進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結合,對于預防和控制農村地區重大疾病,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提高農村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水平有重要意義。
1 甘肅省“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現狀
我國農村衛生服務是國家根據農村實際情況,依法制定的有關疾病的預防、治療等對農民權益保護的各項政策一體化的體系,其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如:醫療設施、醫護人才、健康教育、衛生監督等。它是由農村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和全覆蓋的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構成的全面的一個體系。甘肅省人民政府在繼國家新醫改方案后,出臺了《甘肅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09-2010年)》,作為甘肅省3a改革的階段性工作指導方案,在這3a時間里,對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做了詳細和明確的要求,加大了對縣級醫院,中心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力度,要求每縣至少有一所縣級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現標準化建設。同時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定期培養制度,創建骨干醫務人員進修政策,落實鄉村醫生的補助政策等。
1.1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
1.1.1 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推行護士人事代理制度 推行護士人事代理制和護工同工同酬制度,要求醫院必須把護士的人事關系放在人事部門代管,醫院按月給其繳納“三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并實行護士同工同酬,對醫護人員的管理和考核進行了加強,以此來維護護士隊伍的穩定,提高護士隊伍建設的水準。endprint
1.1.2 實施省、市、縣、鄉、村五級中醫帶徒項目 在全省內選擇1000名中醫,每人帶幾位,財政補助每位老師6000元/月,每名學徒3000元/月,進行為期5a的師承教育,培養一批中醫臨床骨干和實用型人才。全面實施省、市、縣、鄉、村五級中醫帶徒制[3]。
1.1.3 積極改善就醫環境,推進中醫特色基層醫療機構建設 為了讓老百姓對鄉鎮衛生院的信任度提高,相信醫院的就醫水平,甘肅省在全省內開展中醫特色鄉鎮衛生院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并計劃在兩年內使所有鄉鎮衛生院和8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改進并完善基層中醫藥能力。
1.2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建設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服務水平和能力決定的。甘肅省為了健全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切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重點在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等環節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且可行的方法與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和成效。
1.2.1 根據相關政策,建立大學生引進機制,公開選拔大學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2009年,甘肅省實施“醫療衛生類大學畢業生進農村計劃”,開始每年招聘5000名醫學類大學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2a內共招大專以上醫學畢業生10000名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全部按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管理,省財政按年人均15000元標準補助。同時為基層公開招聘340名執業醫師,為農村定向免費培養醫學類大學生200名,有效解決了鄉鎮衛生院衛生人才缺乏的問題。
甘肅省衛生廳聯合省人社廳下發印發了《關于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中建立動態流動機制的通知》,建立了大學生的引進機制,規定縣級以上引進大學生必須從基層逐級選拔,引導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服務,為基層醫療機構吸引人才奠定基礎。
1.2.2 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建設,進行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甘肅省衛生廳印發了《甘肅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方案》,優先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骨干人員以及曾接受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全科醫生骨干進修或者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和崗位培訓的技術人員,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參考培訓對象個人意愿,采取按需分程,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
1.2.3 為解決農民就醫問題,開展千名醫師支援農村活動 甘肅省衛生廳每年抽調1200名醫護人員到基層醫院工作,并把到基層工作1a作為晉升職稱的必備條件,保證了千名醫師下基層支援農村的效果。連續6a共選派7645名城市醫務人員到基層開展對口支援工作,達到了“派出一支隊伍、帶好一所醫院、服務一方群眾、培養一批人才”的目的,每年培訓基層人員3000多人,并且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遠程會診平臺,連接到鄉鎮衛生院,開展遠程會診和遠程培訓。
當前甘肅省農村衛生工作相比之下發展較為滯后,特別是農村公共衛生發展的水平與呈增長趨勢的農村健康需求水平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的矛盾日漸明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全面強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為根基的醫療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積極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4]。為此甘肅省A縣衛生局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規范全縣基層醫療服務工作,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安全的就醫環境,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做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建設。
2 甘肅省A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醫療機構基礎設施不足 由于地處山區,經濟比較落后,工作人員知識比較匱乏,A縣鄉鎮衛生院基礎服務設施設備比較落后,有近50%的鄉鎮衛生院還未達到標準化的建設水平,并且有部分地方的建設水平較低,建設面較窄,衛生用房較緊。農村居民沒有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
2.2 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人員整體素質普遍偏低 A縣屬于國家貧困縣,鄉鎮衛生院的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水平偏低,呈現出醫務人員數量較少,質量較差的局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緊缺,鄉鎮衛生院基層醫務人員素質偏低,醫療水平不高,且醫務人員學歷較低,取得醫師資格證的人數極少,存在小病看不好,大病治不了,病人不相信醫生的現象。
2.3 農村基層醫療機構機制不健全 A縣的好多鄉鎮衛生院在患者接受治療時,沒有掛號,沒有診療記錄,拿完藥后只有一份藥品清單,而之后也沒有人去核實,并且缺乏有效的監管。并且有些基層醫療衛生部門沒有對相關的資料進行記錄存檔,使得相關部門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在這種松散的監督下,很有可能使一些基層衛生機構鉆空子,無視制度,很容易出現損害百姓權益的問題。
2.4 農村基層衛生資源浪費嚴重 近年城鎮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大量農村居民移居到周邊的城市,農村人口需求量也相對減少而近幾年我國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開始重視,投入大量的硬件設施,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已經提高了一個檔次,但鄉村人口銳減,醫療需求也隨之較少,鄉鎮衛生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變成閑置。而許多村衛生室都有病床和幾間診療室,但幾個醫生中往往只有一個人值班,病床也呈現出從未使用的跡象。鄉鎮衛生院門診樓和住院部,前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建設,但大量病床閑置,大多數病人只是因為不住院不能報銷而不得不每天到衛生院休息。
3 甘肅省A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
3.1 多方投融資,改進基礎設施設備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醫療方面也同樣適用。地方政府應當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將基層醫療歸入到重點規劃范圍內,設法籌集資金,加大對基層醫療的投入。在基層醫療的硬件投入、基礎設施引進、設備的更新、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方面竭力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從而有效保障基層的醫療水平,滿足更多居民的需求。
3.2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隊伍建設 建立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項目,多方面培養縣級骨干醫師、鄉鎮衛生院實用人才,比如通過對基層衛生從業人員的培訓、考核來提升其專業素養,培養德醫雙馨的醫療人員,以此建設更有活力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endprint
3.3 建立對社會大眾負責的工作機制 根據現狀分析,對現有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機制的弊端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首先要使基層醫療的日常行醫合乎規范。其次,要提高醫務人員的道德素質,提高處理和緩解醫患關系的水平。再次,是在制度上的約束,強化全行業監管職能,加強基層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要讓人人都有監督的意識,把監督責任落實到具體個人[6]。將監督的具體范圍、流程、事宜都明確下來。調動醫療衛生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增強服務意識,實現按勞分配,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管理。
3.4 探索城鎮化下的財政投入重點 在城鎮化過程中,大批農村居民移居城市,一些農村形成空心村,農村衛生院(室)也呈空心化。按新醫改政策,政府在農村地區投入了大量財政資金,但移居城市的原村民不可能回到原住地享受醫藥服務,造成一方面鄉村衛生院(室)閑置,另一方面大中城市醫院床位緊張,居民就醫難[7]。因此,國家應調整財政投入重點,適應城鎮化發展的要求,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公共衛生資源,既保證居民醫療需求,又不浪費公共衛生資源。
4 結語
醫療衛生事業是關乎全社會的事業,而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是這一環上較為薄弱的一節,因此完善農村醫療衛生體系是造福人民的事業,是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體現。基本的就醫和衛生保健服務是每一位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權利,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標志,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完善和改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保障能力和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公共衛生信息體系,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等。基本實現每個居民享有安全、便捷和經濟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杜長宇.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理論界,2011(8):170-172.
[2]王桂秀.社區衛生人力政策評價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2010.
[3]崔慶榮.甘肅:中醫藥讓綜合醫院如虎添翼[N].中國中醫衛報,2013(58).
[4]劉錦林.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經濟藥物學,2014(11):244-245.
[5]劉鈺曦,袁兆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26(12):28-29.
[6]黃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J].社會學研究,2013(11):12-14.
[7]王銀安.關于深化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3(68):59-63.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