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彥+於世海
摘 要:在目前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關鍵發展時期,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比較分析法等,對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進行闡釋,整理和分析太極拳在全民健身中的優勢與發展策略,得出發展機遇期太極拳應充分發揮優勢的三個核心價值和一個必然選擇。研究認為:新形勢下,太極拳的傳播與發展有機遇也充滿挑戰。現時期,我們應當認識到健康時代已然來臨,必當全力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太極拳的健康價值發揮到極致;隨著全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太極服務的目標定位于公共服務;面對如今的全民健身對強身健體的超越,太極拳運用其文化價值感召受眾,力圖將太極拳打造成“國家名片”,進一步促進太極拳跨文化傳播;體育社會組織內容豐富多樣,太極拳組織必須政府等多元主體幫助下進行革新,提高為全面健身服務的能力和質量。
關鍵詞:全民健身國家戰略 太極拳 健康價值 公共服務 國家名片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10—0054—06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1]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建設“健康中國”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特別提出要“發展體育事業,推廣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民族復興、增進人民福祉的高度,將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并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一個全新概念——健康中國以綱領的形式進入人們視野,落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全民健身以其廣泛的參與性和超強的滲透性,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健康生活方式。
當今社會存在的各種體育運動,對人的身體、心理、道德素質和社會適應的提升有積極作用,成為全民健身得以全面開展的堅實后盾。尤其是太極拳,作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身心鍛煉方式,被譽為“未來體育的一顆明珠”。有研究表明,太極拳鍛煉改變大腦功能活動,此研究將更好地幫助人們理解太極拳促進身心健康的神經機制,以及其在替代醫學和傳統醫學中的特殊地位。[2]太極拳作為一種身心技術,在醫療康復、強身健體、陶冶性情等方面價值不可估量。由此,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緊緊圍繞黨的會議精神,明確提出了“太極拳健康工程”。基于以上政策的發布與實施,通過分析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健康宗旨和時代意義,梳理太極拳的核心價值,進而整理出在文化系統時代和大健康時代太極拳面臨的問題所在。勢必把握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國民體育消費提供的改革保障,打造太極拳健身文化品牌,提升太極拳服務意識,加快太極拳由“技術教學”向“文化推廣”和“健康服務”的重要轉型。
1 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之解讀
“十二五”時期,全民健身各項事業發展良好,《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實施平穩有效,這些堅定了我國全民健身發展的思路與方向。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即要求建設和運用國家各方面的實力和人力,以實現國家對全民健身的總目標,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體育事業,特別是全民健身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對此,學術界也掀起了對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思考熱潮,對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內涵與發展思路進行探討,全面分析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背景下體育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城鄉居民體育權利均等問題、公共體育服務創新發展路徑、體育休閑健身產業的發展方向以及體育消費觀的時代意蘊及其實現路徑等等。基于此,全民健身作為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成為全體人民增強體質、幸福生活的重要發展方向。為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制定并要求貫徹執行。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李穎川表示,《計劃》將全民健身定位于“健康中國建設的有力支撐”,意味著在“十三五”國家發展總體布局中,“健康中國”與“全民健身”首次對接。建設“健康中國”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目標之一,它的內涵是健康人民,主要內容是全民健身,并提出到2020年,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指標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建成“全民健康社會和全民健身型社會”。2016年,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全民健身事業不斷豐富內涵。全民健身再次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并提出了“形成全民健身新時尚”的新要求。全民健身被融入了健康中國建設,成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的重要內容。面向“十三五”,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2 太極拳運動發展的簡要回顧與現狀分析
從明末清初創拳發展至今,太極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分出六大流派。太極拳的發展史也是太極拳的傳播史,太極拳的傳播基本上是與晚清至民國的社會轉型同步的,它大致經歷了一條由農村進入城市,由北方而南方,由南方而海外的發展道路。[3]自中國人開始關注體質以來,太極拳就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其中以鄧小平的“太極拳好”廣為流傳。太極拳的角色定位逐漸由冷兵器時代的“技擊為主,健身為輔”轉向新時代的“健康養生為主,娛樂觀賞為輔”。1956年及以后,國家體委為普及太極拳,融合各種太極拳流派的技術動作,先后創編了一系列的太極拳簡化套路,這些套路至今還在國內外廣泛流傳,為太極拳在國內外的傳播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后在全民健身興起的熱潮中,健身太極拳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項目。然而太極拳發展至今,發展事態中也存在隱憂。
競技體育影響下,競技太極拳不可避免的走上了“高、難、美、新”的道路,太極拳標準化、規范化和可操作化。隨著健身健康思想的高漲,健身俱樂部、養生館遍布城市,健身養生項目多種多樣,人們有更多機會和選擇,此情形下,太極拳有了明顯劣勢。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只有少數的健身俱樂部有武術項目設置,太極拳項目更為罕見,各城市專門的太極拳拳館少之又少。即使存在太極拳拳館也存在人氣不足、練習拖拉、年齡偏大等現象。究其原因,大多數人只看到太極拳運動外部特點是架勢平穩,動作柔和緩慢,以中老年人為主要練習群體[4],自然將太極拳歸為“老年拳”。活潑好動的青少年人少有興致,而多數中年人在高壓力工作之后更喜歡靜臥或短時間高負荷運動。另外,當代年輕人的養生保健意識薄弱,太極拳推崇的“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對他們影響甚微。老年人養生保健意識加強,并且有大量時間鍛煉身體,他們的活動場所多是社區活動中心或公園,自發組織學練各種太極拳(械)套路。這樣的社區民間活動隨意性強,學習內容多樣,學習渠道多是“自愿者”或網絡視頻,此條件學到的只是動作招式,而非精髓,有時達不到健身目的反而受傷。太極拳傳播不僅需要技術的傳播,更離不開理論的支持。但是現實不盡如意,傳播過程中有些人不習練太極拳卻也是太極拳的傳播者,他們有太極拳文化愛好者也包含部分太極拳理論研究工作者,愛好者不喜歡“運動”只熱愛太極文化,和研究者們一樣尋根溯源研究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文”太極之外還有兩種“武”的方式。走訪各大公園發現,習練太極拳的人群分為兩類人,一類太極拳套路愛好者,一類太極推手愛好者。不可否認,這些太極拳愛好者為太極拳的普及傳播做有一定貢獻,同時卻也使太極拳傳播兵分兩路。另外,太極拳練習效果很難評價,愛好者只是簡單以整齊度,標準性,亦或穩定性判定好壞優劣,這同樣加劇了太極拳傳播的“異化”進程,太極拳成為了“太極操”“太極舞”“摔跤”。歷數種種,對太極拳傳播現狀總結如下:其一,太極拳運動指導人員多為“公園派”;其二,太極拳運動傳播內容分成“三張皮”;其三,太極拳運動組織機構呈現“混合式”;其四,太極拳運動參與人群趨向“老齡化”;其五,太極拳運動傳播效果評價是“空白紙”。endprint
3 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下太極拳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面對太極拳發展現狀,分析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指導思想、戰略主題與戰略目標,我們需要重新尋出適應時代潮流的太極拳價值和組織特點,揚長避短。各全民健身計劃與健康中國綱要文件都將工作重心放在推進全民健康、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營造文化氛圍以及改革組織機構。透過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看向太極拳,太極拳發展之路存在機遇也伴有挑戰。
3.1 健康時代:太極健身的發展機遇
2013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全國10省(自治區、直 轄 市)2013年20~69歲人群體育健身情況和體質狀況抽測結果顯示:“從體質綜合評價的合格率下降可以預見,國民體質已呈下降趨勢。”[5]各種調查數據顯示國民體質健康出現危機,危及到國家富強與人民幸福。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打造健康中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任務要求。為實現打造健康中國的目標任務,2015年9月初,國家衛生計生委已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編制工作。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不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從國際上看,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出的 8 個總目標有 3個是衛生目標,《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SDGs)明確提出了“確保各年齡的人群享有健康生活、促進健康福祉”的發展目標。2016年8月19日到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要求各地把握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樹立“大健康”理念,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結合,將健康服務貫穿全程。2016年,《全民健身計劃》開啟新周期之年,在這個注定讓人難忘、讓人矚目的年份里,體育的光芒一如既往地繼續照耀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用全民健身的火熱激情,照亮通往健康中國的大道。不管從國內政策還是國際形勢上來看,一個全新的健康時代已然來臨。
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就已經開始了對太極拳健身養生效果的研究,如1977年研究結果顯示練習太極拳對人的情緒、睡眠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6]中國對此研究相對較晚,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中國對太極拳研究迅速增長,研究內容豐富、方式多樣。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太極拳鍛煉與不同人群(大部分研究涉及到老年人和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關系;從生理角度驗證太極拳鍛煉對大腦組織、心血管系統、脊柱、腳部平衡等的作用機制。大量研究結果證實太極拳鍛煉能緩解慢性肌肉疼痛[7]、提高機體免疫力[8]、促進身心健康、改善認知功能、提高生活質量[9]等等。正因如此,俄羅斯的《文化報》曾發表文章講:“中國的太極拳是一種整體健康術。”大量研究對太極拳獨特的健身、健心價值進行了科學肯定,無疑是太極拳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推進劑。不過,太極拳區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健康價值卻鮮有人推究其作用機制。例如,有研究表明太極拳對“身體不適感與精神病性”心理狀況具有顯著影響,對于改善“軀體化與抑郁”狀況較其他運動項目具有顯著作用。[10]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養生項目,太極拳與傳統中醫聯系緊密,根據陰陽、臟腑、經絡、氣血等形成整套鍛煉方法與動作要領,通過生精、化氣、凝神的太極拳運動,達到五臟調和、身強體壯的目的。[11]健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與社會適應上的健康。 “中正安舒,輕靈圓活”——太極拳基本八要也將它與其他運動項目區別開來。既有身體上的氣血平衡,又有心理上的心靜安舒,還隱含與人相處時的“中庸”、“圓活”,對健康的各個維度進行調和,使人在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中處于全方位健康狀態。由此我們可以肯定,太極拳的健康價值無可替代,太極拳擁有足夠的條件應對健康時代的呼喊,太極拳的發展機遇期已經到來。在此期間,太極拳傳承人應該抓住時機,迎合時代潮流,充分發揮太極拳有別于其他運動項目的健康優勢。
3.2 公共服務:太極服務的目標定位
2012年7月11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將“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健身”作為公共體育服務的重點任務。我國全民健身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強化體育公共服務職能,構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提高體育公共服務水平的戰略目標”。十二五期間,覆蓋城鄉、比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為提供更加完備公共體育服務、建設體育強國奠定堅實基礎。2014年10月,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確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應當站在促進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上重新審視,進一步完善并有效實施。在此基礎上,2016年6月15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12]指出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相關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加以推進和考核。隨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印發并實施,其中用整章篇幅提出“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并圍繞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等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綜上可以看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在政府的干預下逐步構建和完善。
2016年頒布并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16-2020年)》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點名提到: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太極拳相較于其他運動項目,雖動作輕緩柔和,卻健身效果明顯,所需場地器材少而簡單,易于入門學習,練習之人隨處可見,太極拳的健康價值一直服務民眾。在政府的主導作用下全民健身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太極拳也因其廣泛群眾基礎逐步進入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領域。“公共服務是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以政府為主導,通過提供各種不同性質的產品滿足公民需要的服務。它的本質屬性包括公共利益性、社會共享性、主體多元性、政府主導性。”[13]太極拳雖有400多年的歷史,然則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國家對武術的重視以及國家簡編太極拳套路推廣普及,太極拳才得以在公共領域(學校、社區等)迅速傳播。全民健身為大眾健身創建了一個絕好的參與平臺,太極拳在此平臺上公共性、社會服務性等公共價值得以凸顯。太極健身豐富了人們閑暇時間在公共場域健身玩賞的娛樂活動,在此過程中太極拳不僅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健身、健康服務質量,還有效推動了相關健康服務產業的快速穩步發展。[14]太極拳因其公共服務性將健康價值發揮極致,有效帶動了康復保健、健身養生等相關健康服務產業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傳達“太極”理念的太極館、養生館和康復中心,“太極”系列已成為了健康養生的代名詞。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政治經濟體制發生巨大變化,以政府單一主體的太極拳管理、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新形勢下需要“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組織、社區(村組織)以及個人多元主體參與”[15]的公共服務型太極拳產業發展模式。endprint
公共服務對象是“人”,太極拳發展應當以太極拳習練者的需求為方向,以提升太極拳公共服務意識為著力點,利用政府、媒體等輔助部門加大宣傳,建立覆蓋全國性的太極拳組織網絡和太極拳輔導站。利用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將場館、設施、教練員、太極拳健身知識普及推廣咨詢、賽事活動等資源融為一體,力求解決廣大群眾“想學太極拳、到哪學、如何科學學習、參加太極拳交流賽活動”等一系列問題,實現太極拳健身的科學化、智能化。太極拳公共服務體系納入到當前推行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之中,更好服務大眾,提高太極拳健康服務的效能,這才是吸引、并留住太極拳愛好者的根本所在。
3.3 國家名片:太極文化的全民探尋
《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第一次提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并且列出一系列具體目標,勾勒出未來5年全民健身的藍圖。全民健身不僅僅是強身健體,其中包含“大力宣傳運動項目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挖掘傳承傳統體育文化,發揮區域特色文化遺產的作用”。[16]簡單來講,全民健身肩負著全民健康的使命,也肩負著弘揚中國體育文化以及中國特色文化的重任。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劉國永說,如今的全民健身已經超越簡單的強身健體,而是與經濟、教育、文化、養老等事業相融合,形成了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17] 由此看來,全民健身的實施情況是國家發展格局的體現,也逐步成為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寄希望將全民健身打造成“國家名片”。作為我國全民健身項目的重要代表,太極拳運動具有展現全民健身現狀和國家形象的雙重優勢。太極拳鍛煉強調道法自然,注重形神兼備、內外雙修,太極拳的民族、文化、健身的特色與全民健身價值取向相吻合。早在前幾年,臺灣的《太極拳》雜志就提出了一個鮮明的論點,即“從21世紀開始,中國的太極拳將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最為流行的體育項目”。基于太極拳優秀的養生效果和文化哲理,2010年中國日報稱美國擬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太極拳。更有資料顯示,直到2012年“太極拳已傳播到204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練太極拳的人數近3億,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太極拳組織”[18],數據看出以太極拳為媒介的中國文化傳播具有廣泛的國際群眾基礎。太極拳無意中成為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認可度較高的標識性文化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修身之本、載道之技無不渲染著中國人追求的恬靜祥和。受此影響,我國本土的全民健身項目特點,必然以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自身身心和諧統一為目的的價值取向,而太極拳是一種追求和諧的文化典范。[19]這些和諧的聲音迎合了世界的主流趨向。回顧過往,國內外舞臺上經常出現“太極拳”的身影,以太極技藝傳播太極文化,體現中國意韻,展示中國形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熱愛。太極拳“以技載道”的運動方式,展現東方身體文化,促使太極文化成為適合大眾文化品味的優秀文化。太極拳的普適性和直觀性使得太極拳參與難度低適合全民參與,然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太極拳不僅僅如此。載有身體文化的太極拳,通過肢體運動,強健體魄與悟道一體,傳遞一種民族氣息。太極拳以身體的外感形式傳遞“修身克己、內圣外王”的武學修為和價值追求,正是當今世界所崇尚的價值追求。太極拳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見證了太極拳漸悟道的文化“走心”過程。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太極拳文化積累在中國,傳播面向全世界。結合我國特色,選擇適合中國人文化心理的全民健身項目推向“國家形象”的高度,不僅可以推進我國全民健身實施進程,也使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擔當起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的歷史使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完善太極拳文化品牌設計,太極拳文化增強我國全民健身在世界范圍的民族文化身份認同,兩者達到互利雙贏的格局。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有將全民健身打造成“國家名片”的實力,全民健身可以將太極拳打造為“國家名片”。“國家名片”的打造需要全民探索,共同參與,以全身心的姿態和決心面對文化的輸出,提升國家形象。“國家名片”一旦形成將是一股無形動力,有利于和諧體育文化的形成,激發全民健身活力。
3.4 組織改革:太極拳組織的必要挑戰
近年來,全國境內各級各部門深刻理解建設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高度重視健康中國的新理念。2016年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又將健康中國這一新思想、新戰略,推向貫徹落實的實踐熱潮,取得積極成果。緊接著,各部門各行業加快工作進度研究制定中長期規劃,力圖把健康中國建設設計圖轉化為施工圖。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占據這“施工圖”上最大的面積,綱要中明確指出,加強組織領導,建好群眾身邊組織,發揮其他社會組織作用,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建立好群眾身邊的組織,方可開展好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活動。太極拳普及廣泛,練習者隨處可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太極拳組織作為體育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當成為最貼近群眾生活的組織之一,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
太極拳是傳播最好的武術拳種,在國內外擁有粉絲無數,太極拳組織也是遍布中國大江南北。人口密度、人均收入、學歷、年齡分布等對太極拳服務組織的影響十分明顯,這就造成了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區太極拳服務組織數量較多,不過太極拳花費相對較少,其他地區也有足夠的成長空間。[6]目前,太極拳組織多有商業化趨向,以私人的武館、養生館或是俱樂部形式存在,缺乏官方組織管理。另外,除了太極拳協會、太極拳養生館是專門為太極拳項目成立的組織之外,其他社會組織為吸引更多人的參與,保證組織內容的豐富多樣,將太極拳納入其中,造成太極拳組織更加雜亂。太極拳組織作為提供太極拳公共服務產品的主要渠道,不能僅僅提供太極拳公共服務主體與客體行為(參與活動),而忽視了公眾對太極拳的真正需求。這是因為我國社會體育組織本身起步就晚,太極拳組織近年來激增,發育不健全。這種不健全成為阻礙社會體育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也阻礙了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落實。面對如此困境,我國政府的主導作用開始發揮效力,由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成為當今社會體育組織發展的新路徑。endprint
專門的太極拳組織多是私人經營的場館,缺乏信息交流、資源供給和法律保障,使公共服務型太極拳發展遲緩。這就迫切需要政府的干預,在評價與管理方面給予支持,加強各個太極拳私人組織之間的交流合作,共同促進太極拳健身價值和公共服務作用的實現。太極拳公共服務體系建構是由政府、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或個人等多個主體提供的太極拳公共服務。加強政府和社會其他組織單位對太極拳公共服務體系的供給、支持和監管,太極拳組織可以得到充足的發展動力和發展空間。“政府向社會體育組織購買體育社會服務未改變體育公共服務的公益性和目標,只是改變了體育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20]在不改變公益性和目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所得資金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更新考核技術,拓寬服務內容和對象,保證太極拳組織的良性發展。
從太極拳組織自身角度看,組織改革首先要做到規避門派之爭,這是有一定難度但必須應對的挑戰。從太極健身、太極心態、太極文化等等“通用知識”入手,借助人們對健康中國建設的普遍認識,營造好太極拳與健康中國密不可分的氛圍。太極拳組織利用有限資源加強太極拳人才培養,建立與太極拳專業學校的聯系,以學校的形式建立官方組織與民間組織的合作機制,保證基礎人才隊伍的壯大。組織中需要專業技術指導人員和科技支持者,幫助組織部門制定太極拳特色的網站、APP等,充分利用互聯網+,不斷更新太極拳內容,暢通群眾參與渠道,記錄學員學習足跡和學習心得,加強交流與加強社會監督。組織改革階段,需要做好推廣的同時及時反饋總結。傳播效果可從兩方面評價:一方面是習練者對太極拳的認同;一方面是太極拳在當地的普及程度。創建太極拳APP或微信公眾號,太極拳愛好者可以學習并交流學習心得,反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練習者相互監督,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參與程度,使太極拳學習程度得到有效評價與反饋。科技時代,智能化的運動裝備占滿體育市場,各種健身APP風靡社會,健身內容、健身方式可謂多元化。太極拳組織應當做到對本地區民眾太極拳公共服務需求的及時了解,合理利用公眾參與和社會資源,調動社會組織、企業等的積極性,形成多元籌資格局,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對稱,以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體育公共服務需求。如此,將組織推向社會化、高效化方向發展,提高太極拳組織承接全民健身服務的能力和質量。
4 結語
2013年8月31日,習總書記會見參加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代表時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21]習總書記的講話道出了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在過去的2016年里,“全民健身”概念得以上行下效,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享受健身樂趣、擁抱健身熱潮,并將健身當作日常生活。在當前我國全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之時,無論是全國各地奔跑的馬拉松達人,還是朋友圈中各種“秀身材”的俊男靚女,抑或隨時隨地跳起來的廣場舞大媽們,都在健身熱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時期如何將太極健身用到實處?如何把太極服務運用實踐?如何使太極文化感召受眾?需要在新一輪的全民健身熱潮中接受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將挑戰當做太極拳發展的機遇,增強太極拳活力,擴大傳播范圍,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健身價值、公共價值和文化價值。太極拳的核心價值觀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太極拳在全民健身中的所具有的鮮明現實意義和價值日益顯現,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深入實施,必將促進太極拳運動的飛速發展。當然,推進太極拳的傳播可更快推進全民健身進程,兩者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面對21世紀的新健康理念,太極拳的觀念定位于“健康服務”“公共服務”“文化服務”“組織服務”,并加強太極拳運動與現代科學相結合,加強科學研究,必然推動現時代“太極拳健康工程”建設和推廣,推進全民健身事業和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太極拳惠民工程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Z].2014-10-20.
[2] 段 佳.研究發現太極拳鍛煉可改變大腦功能活動[N],科技日報,2014-4-45.
[3]李吉遠,郭志禹.太極拳傳播現象的文化解讀[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3):186-189.
[4]孫立志,蔣凡高,廷 波.對人口老齡化后太極拳在老年人群中廣泛開誠的價值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6(12):26-29.
[5]十省抽測顯示國民體質呈下降趨勢[N].中國青年報,2013-08-07.
[6]張 杰.太極拳在美國的傳播及文化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3.
[7]佚 名.美國擬全國推廣太極拳贊其能緩解慢性肌肉疼痛[EB/OL].大眾網——城市信報,2010-08-26.
[8]劉淑慧,張 航.多年太極拳鍛煉對人體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及NK細胞影響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4):50- 52.
[9]梁冬梅,唐文清,駱 聰,等.太極拳鍛煉促進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研究綜述[J].體育學刊,2014(4):61-65.
[10]李芃松,王 磊,等.不同類型體育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3):143- 144.
[11]陳 勝.練習太極拳對五臟器官的影響[J].湖北體育科技,2003(3):313-314.
[1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6]37號)[Z].2016-6-15.endprint
[13]周愛光.從體育公共服務的概念審視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體育科學,2013(5):64-70.
[14]張 翠.論太極拳與全民健身活動[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1.
[15]唐 剛,彭 英.多元主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治理的協同機制研究[J].體育科學,2016(3):10-24.
[16]胡鞍鋼,方旭東.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內涵與發展思路[J].體育科學,2016(3):3-9.
[17]全民健身不只是健體強身[N].人民日報,2016-6-27.
[18]羅衛民,郭玉成.太極拳文化品牌推廣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5):125-128.
[19]邱丕相,王 崗.走進流社會的中國太極拳文化[J].北京體育人學學報,2006(12):1603-1605.
[20] 秦小平,陳云龍,王 健等.我國社會體育組織發展路徑——基于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視角[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5):1-4.
[21]習近平:全民健身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N].大連晚報,2013-09-01.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s appeal to Tai Chi
Tang Meiyan1 Yu Shihai2(1. Xinglin College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200,China; 2. Physical Science College,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200,China)
Abstract:The key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rise for the national strategy, after analyzing the national fitness of national strategy and Chinas strategic of health, and the advantages of tai chi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we can sum up the three core values of tai chi.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health era has come, use tai chis health value as a sports fitness way. As a public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 tai chis orientation is public services. Tai chi can use its cultural value to make national business card. It is needed to Reform the tai chi group for improv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for the national fitness.
Keywords:The national fitness of national strategy Tai chi Health value The public service National business card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