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忠+石偉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以參加“2015年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從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的教練員情況、運動員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的教練員執教年限較短,執教經驗科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運動員訓練時間短參加比賽機會少。因此,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四川省 高校 健身氣功 運動隊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10—0111—04
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祛病延年的作用,深受人民喜愛和推崇。[1]隨著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與素質教育的推進,將健身氣功運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高校體育科學育人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高校健身氣功教育的興起,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不斷涌現,現已發展到十余支。[2]隨著健身氣功運動在高校不斷地發展壯大,制約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發展的因素也隨之漸漸顯露出來。通過對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的教練員、運動員情況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得到相關的數據加以整理,找出制約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發展的影響因素,并且做出合理的建議,為解決其實際問題提供理論幫助。這將對健身氣功在高校的推廣及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同時也對轉變體育人才培養方式、推動高校健身氣功隊伍可持續發展、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參加“2015年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11所高校健身氣功運動員及教練員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知網和收集了有關高校健身氣功運動現狀及相關文獻。對文獻進行分析和整理,為本研究提供借鑒。
1.2.2 問卷調查法
向參加“2015年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11所高校健身氣功運動員及教練員發放調查問卷。其中部分高校組建了兩支隊伍,教練員問卷發放回收12份,有效率100%;運動員問卷發放回收64份,有效率100%。
1.2.3 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參加過“全國高校健身氣功比賽”四屆以上的運動員進行當面訪談;通過電話和網絡通訊方式與四川省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的專家及工作者進行咨詢,聽取他們寶貴的意見及建議。
1.2.4 數理統計法
根據相關的資料及調查問卷獲得數據信息,并通過Excel工具對回收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統計。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教練員情況分析
教練員的訓練水平直接影響到運動隊的競技能力及比賽成績。所以,教練員隊伍業務水平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四川省各高校健身氣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動作技術及演練水平的不斷提高,健身氣功運動的訓練難度、強度及運動員所承受的生理壓力和心理壓力也將越來越大。運動員除了自身的刻苦訓練外,教練員的執教水平也起到了主導性作用。換句話說,一個優秀的運動隊或運動員要想取得優秀的運動成績,一方面由運動員自身的天賦和后天的努力所決定,另一方面則需要一批專業技能強、訓練水平高、比賽經驗豐富的教練員作指導。[3]隨著健身氣功競賽的發展,健身氣功教練員的業務水平對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及比賽產生直接影響。通過此次調查,能夠對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教練員這一群體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2.1.1 教練員學歷狀況分析
教練員的學歷狀況代表著其知識水平結構,也代表著教練員在科研、訓練等方面的潛力。而教練員各方面能力又與運動員的訓練、比賽成績有著很大的關系。此次參加“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12位教練員學歷情況為:博士學歷的為0,研究生以上學歷占33.3%,本科生占66.7%,專科學歷0%。可以看出,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教練員的學歷情況集中于本科和研究生,其中本科學歷人數是研究生的兩倍。據調查教練員大多都是體育院校學習畢業,本科學歷者年齡較高些,但經驗豐富,訓練水平高;研究生學歷者屬中青年,富有創新能力。
2.1.2 教練員執教年限狀況分析
教練員的執教年限反映著教練員的工作經驗及資歷等情況。據調查,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教練員執教年限在4年以上的有5位,占總人數的41.7%;3-4年的有4位,占總數的33.3%;1-2年的占16.7%,1年以內的僅一人。從教練員執教年限的數據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些年全國和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發展情況。通過訪問,得知這些有4年以上執教年限的教練員都曾參加了首屆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比賽,繼續執教至今的。總體來說,教練員執教年限較短,針對健身氣功訓練、比賽的經驗較少,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培訓及實踐積累。
2.1.3 教練員崗位培訓情況分析
教練員參加相關運動項目的崗位培訓工作,是培養優秀運動人才的途徑,也是推動運動訓練可持續發展及提高競技能力的重要保障。根據表1的調查表明,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教練員有一半人數參加崗位培訓僅僅1-2次,培訓過3-4次的教練員人數次之,約占總數的33.4%,僅僅有一位教練員接受培訓5次以上。這表明,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教練員參加崗位培訓次數太少,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動員競賽水平的提高。但是,通過表2中的數據可以看出83.3%的教練員都表示迫切需要參加崗位培訓。這說明,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教練員參加崗位培訓的機會較少,交流也不多,并且滿足不了日新月異的訓練形式的需要。
endprint
2.1.4 教練員職稱及科研能力情況分析
教練員職稱能夠表現出其個人的綜合能力,這也就包括了教練員的工作經驗、工作業績、個人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強弱。據調查: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教練員隊伍中副教授占25%,講師占58.3%,助教占16.7%。在這新的競賽形勢下,隨著健身氣功競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教練員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根據表3顯示,教練員執教期間發表有關健身氣功的論文情況,其中的6篇以上的沒有;發表5-6篇的僅僅占16.7%;3-4篇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多數教練員僅僅發表了1-2篇,占41.6%;還有16.7%的教練員沒有發表過相關論文。這說明教練員對健身氣功科研方面重視程度不夠,這將不利于高校健身氣功事業的長遠發展。
2.2 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員情況分析
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不同于高校內其他項目的運動隊,它不僅擁有其獨特的特點,而且必須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制定專門合理訓練計劃與內容,不能急于求成。其主要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四點:第一,大多數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的運動員所學專業并非是民族傳統體育類,甚至是非體育類;第二,這些運動隊中,擁有武術基本功的運動員非常少,并且參加健身氣功訓練的時間很短;第三,為了迎合全國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要求,2015年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運動隊隊員由原來的6人制改為4人制,且每隊男女比例依然是1:1;第四,高校健身氣功運動員是從本校學生中選拔而來,所以運動員自身素質不高。此次對參加2015年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運動員進行了實際的現狀調查,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2.2.1 運動員專業情況分析
參加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的11所高校有成都體育學院、內江師范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成都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理工學院、樂山師范學院、西華師范大學、宜賓學院、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參賽院校涉及到體育類、師范類、理工類、醫學類及綜合類等。但就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員所學專業情況(見表4)來看,體育類專業的人數占到90%以上;而學習醫學類專業的僅占總數的3.1%;其他類專業的人數占6.3%。由此可見,非體育類專業的人數不到10%,這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公平性影響較小;絕大多數運動員都是學校內體育學院的學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教練員選材空間過于狹窄,選材方式過于片面。
學習體育類專業的運動員共58人,將其再分為武術和其他專項, 而學習武術專業的運動員有19人,占體育類專業的32.8%,占運動員總數的29.7%。由于健身氣功運動和武術同屬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類項目,所以在練習基本功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武術專業的學生不足三分之一,說明四川省各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中普遍存在運動員基本功較差,難度技術動作有待于提高的現狀。
2.2.2 運動員來源情況分析
運動員來源情況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刻苦訓練程度及堅韌頑強、努力奮斗的意志品質。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來自農村的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較強一些。從參賽運動員來源情況來看,來自城市的運動員占26.6%,農村占73.4%。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是一支比較能吃苦的隊伍。
2.2.3 運動員參加健身氣功訓練年限情況分析
運動員參加訓練的年限與其運動成績有著緊密的聯系,訓練必須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長期的過程。健身氣功運動員只有經過長期、系統的訓練,其身體才能產生由量變到質變的適應變化,直至達到高水平。然而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其訓練年限普遍短。如表5中,擁有三年以上訓練年限的運動員僅占10.9%,2-3年占21.9%,2年以內的占67.2%。由此看出,許多運動員的訓練時間不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健身氣功比賽的成績。這就需要教練員積極引導運動員努力訓練,循序漸進,不可急躁。
2.2.4 運動員訓練動機情況分析
根據表6對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員訓練動機情況的調查表明:在這六個選項中,選擇“對健身氣功有興趣愛好”占總數的43.8%;選擇“拓展自身體育才能”占總數的15.6%;選擇“為畢業后從事相關職業”占總數的21.9%;選擇“為學校爭光”的有3人,占4.7%;選擇“為身體健康”的有8人,占12.5%;選擇“為獲得學校獎金、補助”的有1人,占1.5%。
表6結果表明,43.8%的運動員參加訓練的動機是對健身氣功運動充滿了興趣愛好。興趣是人類最好的動機,一個人只有對其所從事的事業有著強烈興趣,他才能心甘情愿的為之付出百倍的努力和更多的汗水。所以,這部分人對健身氣功訓練、比賽的效果有著很大的作用。由于興趣的驅使,這些隊員將來很有可能從事健身氣功相關工作,為健身氣功事業的發展做貢獻。
3 結論
教練員學歷層次較為合理,崗位培訓機會較少,執教年限較短,對健身氣功科研方面重視程度不夠,針對健身氣功訓練、比賽的經驗較少,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培訓、科研及實踐積累。運動員存在訓練年限短,參加比賽機會較少,基本功較差,高難度技術動作有待于提高的現狀,不過四川省高校健身氣功運動隊是一支比較能吃苦的隊伍。運動隊選材方式不合理,教練員各施各法,沒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科學統一的標準;集訓時間較短,不利于比賽成績的提高。endprint
參考文獻:
[1] 徐 娟.四川省高校氣功推廣策略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3.
[2] 申向軍,徐 武.四川高校高水平健身氣功運動隊發展現狀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3(01):80—81,87.
[3]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Qigong Teams in Sichua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un Kezhong1 Shi Wei2
(1.Wushu Colleg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Abstract:The coaches and athlet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15 Sichuan Province University Health Qigong competition " are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from the Sports Fitness Qigong team athletes and coach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rm the main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 coaches degree level is more reasonable, and they have less training opportunities, their coach life is short, they pay less enough attention to Health Qigong scientific research, they have less experience for Health Qigo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they need further study, training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urther accumulation. Athletes have short training years, less chances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poor basic skills, and difficult skills to be improved. The selection methods of the sports teams are unreasonable, and the coaches do not combine them to form a scientific and unified standard. The training time is short, and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Keywords:Sichua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alth Qigong Sports Tea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