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鬼
從廣場舞到暴走,中老年人的健身活動升級了,可年輕人對他們的意見也升級了。
一輛出租車沖進了中老年暴走團的隊伍里,造成一死多傷。
看到7月8日清晨臨沂街頭上演的這幕荒誕的悲劇,網友們大多表示“活該”,為出租車司機抱不平,畢竟暴走團當時正跑在機動車快車道正中央。
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暴走團占用機動車道違法在先,應承擔主要責任??紤]到車禍造成了傷亡——即使證明這不是出租車司機違章駕駛引起的,司機也要依法承擔一定的責任。
但此事之所以引起輿論沸騰,原因并不在于事故責任如何認定,相反,責任很清楚。長久以來,跳廣場舞的中老年人因為噪音擾民、無理占據公共空間、出國旅游也尬舞等行為,早已被年輕人們看不慣。暴走團作為廣場舞的升級版,公然違反交通秩序而得不到制止,更令守規矩的人們心生怨懟。
中老年人暴走團并非首次出現。在江蘇徐州,早在2010年,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就陸續轉型為暴走族。四年后,這個健身活動像馬拉松在中國爆發一樣,達到了萬人以上的規模。每晚七點,中老年人們組成多個方隊,圍繞著徐州云龍湖暴走,一個方隊少則幾十人,多則上千人。
暴走團內部早已形成了組織化管理。據調查,截至2014年11月,徐州當地的暴走團已經超過200個,男女比例比廣場舞更平均,而且參與者涵蓋了各個年齡層。
單單看暴走團,他們整齊劃一地行動,似乎很有秩序;把他們放在公共空間里,他們就成了一支“暴走”的隊伍?!氨┳摺边@個詞來自日語,意指一種不守規則、失去控制的狀態。一個人發狂奔跑,電車無人駕駛時突然啟動,棒球運動員胡亂跑壘,機械人不受控制地運行,都可以稱之為“暴走”。中老年暴走團對規則的無視,恰如“暴走”的原義。
從廣場舞到暴走,中老年人的健身活動升級了,可年輕人對他們的意見也升級了。
有一句話如是說:其實,你不是討厭廣場舞,你只是討厭大媽而已。
“廣場舞大媽”淪為一個不太光彩的詞,首先是因為我們的公共文化對“大媽”并不友好。當中老年婦女退休以后,社會的刻板印象要求她們要過得像一個“大媽”,安守家中,每日大事無非買菜做飯,閑時找鄰里說說家常,最多戴紅袖章上街做做熱心群眾。
由于過去的獨生子女政策,五十歲左右的中老年婦女退休以后,多半會面臨著獨居的尷尬,迫切需要社交活動,與其他老人抱團取暖。21世紀以來,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普及,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對全民運動的推動,中老年人的健身熱情被點燃了。他們的收入不多,但時間大把,廣場舞、太極、暴走等低成本的健身活動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然而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能夠供他們活動的公共體育場所和設施,實在是少得可憐。
即使到了小區以外,公共體育設施仍然不足。城市規劃者總是優先考慮工商業,其次是如何將低矮的城中村改建成高層住宅區,增加人口密度,然后是修橋建路,拓寬車道,容納更多的車輛。跟內地大城市相比,香港的市區公路往往顯得很狹窄,但這個彈丸之地,截至2016年共擁有動態康體設施2582處,其中各類球場就有2318個,公園、休憩處、兒童游樂場等靜態設施也有2277處。
相比之下,你想在內地城市的出租屋方圓一公里內,找到一間擁有現代化設施的體育場所,恐怕沒有那么容易。2013年,北京人均擁有11.2平方米的公共開放空間,大約為紐約人的一半,華沙人的九分之一。
所以,光是指責臨沂暴走團不尊重社會規則和交通法規,即使他們聽從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城市居民對休閑健身活動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如果不改變舊有的城市建設思路,增設更多的運動場所和體育設施,積極推廣全民健身安全教育,我們那些不曾有幸受過現代教育的父母輩,下一次也許還會繼續犯錯——代價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劉響薦自《新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