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彧
“剛剛,印度撤軍了!”8月28日下午,新華社微信號消息一出,網友沸騰了。印軍無條件撤軍意味著從6月開始的洞朗對峙,以中方勝利完美結束。沒有開戰,那些被印度寄予厚望的山地師(軍)的綜合戰力到底如何?真如印度自己和西方替他吹噓的那么神乎其神嗎?
在此前印軍非法越境中國洞朗地區的事件中,印度國防部長賈特利曾高喊“現在的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而他所恃的最大后盾就是印度陸軍在邊境一線地區部署的多個山地步兵師。特別是最近幾年,印度還把個別山地師擴軍為“山地軍”,來向中國和巴基斯坦暗中“施壓”。那么,這些被印度寄予厚望的山地師(軍)的綜合戰力到底如何?真如印度自己和西方替他吹噓的那么神乎其神嗎?
為了對付來自北方和西方的高寒山區威脅,印度組建了世界上一半的山地師,同時印度還在組建新的山地師。目前印度共有12個山地步兵師(其中兩個仍在編練中),總兵力超過15萬人,主要部署在印中、印巴的邊境地區,并形成局部性、領域性的兵力優勢。
據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提供的資料,印度一個山步師大多維持在1.5萬人的員額,每個師另有約8000人的后勤支持力量。印度陸軍采取司令部制度劃分全國戰區,其中東部、北部、中央3個司令部下轄的6個軍都有山步師。每個山步師大致包括3個山步旅、1個炮兵旅、1個工兵團、1個通信團、1個勤務營、1個憲兵分隊、1個軍郵分隊、1個戰地勤務班和3個地面聯絡班。從編制上看,印軍山地部隊極為重視工兵和通信兵的配屬,特別是在師級部隊里配置1個通信團,在世界上獨此一家。而印軍山步師還出現了建制工兵團,這也是罕見的,顯然與其面臨的作戰地形復雜、交通聯絡不便有關。
為了提高山地作戰水平,印度特別邀請了著名的美軍第10山地師的教官來授課。美軍第10山地師自二戰以來,聲名赫赫,先后參加過海灣戰爭,索馬里營救被困的“游騎兵”和SAR特種部隊,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平時駐地是紐約州的德拉姆堡,曾在阿富汗戰爭中7進7出,是阿富汗戰場上美軍著名的“救火隊”。第10山地師所屬的小規模部隊,常常作為美國軍事存在的先遣力量出現在國際上各焦點地區,西奈、波斯尼亞、科威特和科索沃都留下了該師官兵的身影。
美軍的山地部隊只此一家而已,師級規模也曾是世界最大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山地部隊也都是小型輕裝部隊,印度卻組建了更龐大的山地部隊,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山地部隊的國家。
所以印度國防部長賈特利高喊“現在的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他所恃的最大后盾就是印度陸軍在邊境一線地區部署的多個山地步兵師。
不過據美國教官反映,“印度軍人都天生感覺良好,盡管在掌握特種山地作戰技巧和戰術配合方面相當愚笨,卻始終自以為是;印度人還會操著‘只有他們自己能懂的英語和美國教官爭辯,印度人經常用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曲解原意。”
這評價看上去不是什么好兆頭,擁有山地的國家可不少,但山地部隊卻都沒有大規模化,這顯然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小規模精銳化的山地部隊,與其他重裝部隊和體系配合,可以達成斬首突襲的效果;大規模的山地部隊,顯然不可能裝備精銳化,人山人海的山地部隊布滿山坡,那豈不成了大規模空襲的最佳靶標?
印度山地師針對中國
正是在美軍的指導下,近年來印軍尤其重視炮兵和航空兵力量的建設和運用,且根據印巴在克什米爾山區的沖突經驗,印軍為山地師大量配備了155毫米輕型榴彈炮、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在對地火力打擊、突擊運輸等方面可發揮重要的作用。
而在當前的中印邊境線上,印軍沿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修筑的主要哨所,都附屬有直升機起降坪或空投場,道路密度大,尤其在實控線東段,像印度第4軍下轄的第21山地師,便針對中國方向構筑了三道防御陣地。除了設立哨所、永備工事等固定設施,印軍還在邊境地區構建數據鏈通信網絡,以衛星和航空偵察為主要手段,結合雷達預警、電子偵察、邊境哨所觀察等手段,初步形成陸空天“三位一體”的偵察預警體系。
那么,印度為何熱衷建立山地師(軍)呢?建立山地打擊軍的想法,最早出自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均持不信任態度的印度陸軍參謀長V·K·辛格。他多次公開鼓吹說,為了對抗中國穩步增長的軍事力量,印度國防部很有必要改變自身的防務重點,改變以往主要針對巴基斯坦的軍力部署與作戰預案,改采“中巴并重”的防務方針。另據透露,作為印度籌建山地打擊軍的綱領性文件,印度陸軍《2012~2027年綜合遠景規劃》著重強調迅速升級印度邊境地區——尤其是和中國之間數千公里長的接壤地帶的基礎設施,以便在艱險的地形中部署更多部隊并有效進行作戰。
在錫金方向上,印軍部署了1個軍部、3個師部、14個旅,約5.5萬兵力,形成了對中國邊防部隊的絕對兵力優勢。這個軍就是印軍第33集團軍,其軍部設在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古里市。該軍的防御重點是東線,負責東線西端的錫金、不丹和乃堆拉山口方向,下轄17、20、27山地步兵師和一個陸軍航空兵中隊,總兵力5.5萬人。其中第17山地師,師部設在甘托克(目前在中錫邊境和中國軍隊對峙的就是這支印軍);第20山地師,師部設在賓那古里;第27山地師,師團部設在噶倫堡。從該軍的設防區域來看,重點防守西里古里走廊,防范中國軍隊南下切斷它的咽喉,因此承擔著很重的戰略防御重任。
山地師裝備來自西方
歷史經驗顯示,組建山地打擊軍的花費遠非建設常規打擊軍可比,僅以稍早前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同意組建的兩個山步師為例,每個師的編制預算就高達950億盧比(約合138億元人民幣),其中采購超輕型榴彈炮和高原型直升機等特殊裝備占了大頭,若換算成規模為其5倍以上的山地打擊軍及更多的配套裝備,其開銷無疑將是天文數字。據《印度時報》援引軍方人士的話說,山地打擊軍將至少下轄2~3個師及附屬支援兵力,其中炮兵被視為“決勝兵種”,他們將裝備美國生產的M777型155毫米口徑榴彈炮,最大射程為25公里,戰斗射速5發/分鐘,可由騾馬馱載或由直升機吊運,被認為是中印、中巴邊境炮戰對決的骨干裝備。印軍期望這些山地打擊軍屆時能用直升機部署或轉移M777榴彈炮;通過快速的機動,印軍可獲取高海拔地區炮火優勢,增強山地攻防能力。endprint
至于說裝甲車輛,印度現役山步師一般只配備少量爬坡性能較好的俄制BMP-2步兵戰車,但在日常訓練中很少看到它們出動。不過據《印度防務在線》報道,印度國防部打算為未來的山地部隊配備更加先進的國產“阿布罕”步兵戰車,其動力系統即便在高原缺氧環境下也能正常運轉,武器系統的射擊仰角也較大,更符合在起伏的山地作戰的需要。與此同時,印度還大肆采購大噸位直升機,目的是便于己方山地部隊實施空中垂直機動和包圍行動,以機降或傘降方式突入敵方縱深作戰。
那么,印軍的山地師的編制特點和作戰特征有哪些呢?以印軍王牌第21山步師為例,該師現有兵力約1.7萬人,從編制上可以看出,印軍山步師武器以輕武器、火炮和輕型裝甲車輛為主。同時,因為受地形限制,印軍山步師炮兵只裝備105毫米和130毫米兩種口徑重炮,印度國產105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為11公里,戰斗射速5發/分鐘,被認為是山地軍炮戰對決的骨干裝備。事實上,印度山地師向來重視炮兵,聲稱“沒有炮兵支援的步兵是戰場上的羔羊”,所以炮兵有可能成為影響中印地面軍力對比的重要因素。印度曾緊急向美國購買140門M777超輕型155毫米榴彈炮,希望能用直升機吊運或轉移M777榴彈炮,以獲取高海拔地區炮火優勢,增強印軍山地作戰能力。
此外,印度這些山地師的裝備和火力如何?印軍每個山地師由少將級的師長指揮,1個師有9個主力步兵營組成,1個山地步兵營不含支援人員,約830人。印度山地步兵的單兵裝備,有南非的AGS-17榴彈發射器,AK-47、VZ58、L1A1等自動步槍,SVD狙擊步槍,FN機槍和INSAS機槍等,火箭筒則采用西方的武器,如西班牙的C90和瑞典的“古斯塔夫”火箭筒。近年來一個明顯的跡象是,印度軍方開始在中印邊境部署4個裝備俄印聯合研制“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導彈團,這種導彈射程為300公里,重點加強遠程打擊能力和軍事威懾力。而且近期,印軍在喜馬拉雅山口設立了蘇-30戰機基地和運輸機基地,同時印軍最近也積極購買適合高海拔飛行的直升機,并從美國進口了C-130戰術運輸機和C-17戰略運輸機。不過,這些機型數量有限,不足以改變中印邊境運輸力量的天平,但整體來說,印軍山地部隊的前線部署非常嚴密,最近甚至為了加強控制,把中印邊境哨所的駐軍,都從一個排增加到一個連,由此足見印軍對中印邊境作戰的重視程度。
中國山地旅的能力
反觀中國一方,僅僅只在中印邊境部署了3個山地步兵旅,中國這樣做有何考量呢?首先是中國空軍可以對中印邊境進行空中支援,已經可以常年在青藏部署戰機,其次是云南和四川二線機場部署有大量戰機。從現代化戰爭的特點來看,有層次、有精確打擊能力的空中力量是遏制對方地面部隊的最好武器。只要有了制空權,對方有多少地面部隊都沒有用處,特別是山地戰,從空中封鎖住幾個主要道路樞紐就可以了。而且中國的青藏高鐵發達,從二線增兵將會非常迅速。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這一地區部署有整編制的遠程火箭炮和火箭軍導彈部隊。特別是PHL-03型300毫米火箭炮,火箭彈采用先進的一次拋散的破甲、殺傷雙用途子母彈戰斗部,拋撒子彈一次完成,子彈不少于500個。
上述武器再配合中國裝備的大量轟-6G/K新型轟炸機,可從數千里縱深的內地機場起飛,在青藏高原上空的安全空域,進行長劍-10巡航導彈齊射,一個波次就可以發射600枚,打擊600個戰略目標!而一天之內,這些轟炸機可以往返2~3個波次,發射上千枚巡航導彈,在北斗的精確制導下,足以殲滅和壓制印軍的所有一線和二線基地及機場,把其空軍的所有戰機直接砸在地面上。一旦印軍丟失了制空權,那么防空能力極其薄弱的印度山地師,就只有等待挨打的命運!而且中國駐藏部隊的布置是前輕后重,印軍的布置是前重后輕。印軍這種把兵力密集布置在對方火箭炮射程以內的做法,讓人哭笑不得。一旦開戰,解放軍僅僅用遠程火箭炮就可以覆蓋印軍重點山地部隊的所有出發和集結陣地!而一旦一線部隊被打掉,印軍的二線部隊又頂不上來,等于一旦被解放軍突破一線,就要全線崩潰,相信到那時,印度的下場會比1962年時更慘。
所以,在中國強大的軍事、政治、外交壓力下,印度難以招架更不敢應戰,最終撤軍是再正常不過了。
(綜合摘編自《揚子晚報》、騰訊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