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英+李興龍+陸忠權+楊永健
摘 要:為適應貴州辣椒生產發展的需要,做好獨山辣椒生產品種儲備,引進火箭111、ES904、ZXJ1306等3個辣椒新品種與獨山皺椒2號開展了辣椒新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火箭111、ES904品種均無倒伏現象,且產量水平較高,品種較純,抗病性較好,ZXJ1306品種不耐旱和耐漬,前期掛果率高,后期表現抗性較差,但單果重,產量較高。所有參試品種在獨山或相似條件的地區均有推廣價值,火箭111和ES904宜作為鮮紅椒種植,ZXJ1306宜作為青椒種植。
關鍵詞:辣椒;新品種;抗逆性;產量;獨山縣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6-0068-02
貴州是辣椒生產大省,獨山是貴州有名的辣椒生產大縣,在國內湖南、廣西、廣東等省和國外日、韓、東盟市場上均有良好的聲譽和較大的市場潛力。為適應貴州辣椒生產發展的需要,做好獨山辣椒生產品種儲備,筆者于2016年特從貴州粒豐種業有限公司、貴州老農種子有限公司和貴州卓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了3個辣椒新品種在獨山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詳見表1。
1.2 試驗設計與方法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按1.2m連溝開廂,廂面寬80cm,行距60cm,株距28cm,廂植兩行,每窩2株。每小區按相鄰兩廂計算,小區間不設走道,小區面積18m2,規格為:1.2m寬×3m長×3廂(小區面積為10.8m2),3次重復,重復間設走道,寬70cm。走道和廂溝深35cm,試驗地四周設置保護行。試驗在獨山縣基長鎮秀峰村麻榜組石明慧家的稻田進行,試驗地中上等肥力水平,地勢平坦向陽,前作水稻,肥力均勻,排灌方便。按當地中上等栽培管理水平進行田間管理,移栽前苗期防蟲防病,移栽大田后防蟲不防病,除草不去雜。根據貴州省辣椒新品種試驗方案相關要求,分別對各參試品種的農藝性狀和抗病(逆)性等進行了觀察記載。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生育期調查 從表2可知:參試品種中1號、4號出苗時間沒有差異,3號略晚,2號則比1、4號晚5d;在成熟時間上各品種成熟期一致性差異不大。
2.2 參試品種抗逆性調查 從表3可以看出:在參試的品種中,所有品種均無倒伏現象,在耐旱性、耐漬性和抗病性方面,1號、2號、4號3個品種均表現較好,3號品種后期受降雨和干旱雙重影響,有感染疫病和炭疽病現象,感病植株大量枯死。
2.3 參試品種植株特性 由表4可知:參試品種在株高度上存在明顯差異,1、2號品種較矮為55~58㎝,3、4號則較高,達68㎝以上,差異明顯;在開展度和開展性方面存在著較小差異;在主莖支持性上均不倒伏;在葉、花、果面均無較大差異,在果形、果面上,1、2、3號為指形、平滑不皺,4號則為羊角形,果面略皺;果柄長度上1、2、3號差異不大,4號則果柄最長;果長上4個品種差異不大;果實寬度和果重上1、2、3號差異不大,4號最小為1.0cm,果重也最輕。
2.4 參試品種干果性狀比較 由表5可知:參試品種干制后,果實長度變化不大,寬度較鮮椒略寬,1、2、3、4號品種干制后果面均變皺、不透明;1、2、3號干果重差異不大,為每果重2.3~2.4g,4號最輕,為2.0g;3號每果種子數最多,種子千粒重最重,2號最輕。
2.5 試品種產量與折干率 由表6可知:參試品種中,2號品種鮮椒產量均最高,折合產量為32779.5kg/hm2,位列第1位,折干椒5076.9kg/hm2,折干率6.46%;1號品種次之,鮮椒28765.65kg/hm2,折干椒4589.1kg/hm2,折干率6.27%;3號品種位居第3位,鮮椒21225.45kg/hm2,折干椒4805.7kg/hm2,折干率4.42%;4號品種鮮椒產量最低,為17500.05kg/hm2,折干椒4358.1kg/hm2,折干率4.02%。
3 結論
從參試品種種植表現來看,4個品種均為線椒品種,所有參試品種均無倒伏現象,且產量水平較高,品種較純,抗病性較好。但3號品種不耐旱和耐漬,尤其在后期表現抗性較差(在生長后期受到持續降雨和連續晴天的氣候影響后大部分植株感病枯死),但由于前期掛果率高,且單果重,產量較高。因此,所有參試品種均在獨山或相似條件的地區均有推廣價值,1、2號宜作為鮮紅椒種植、3號宜作為青椒種植。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