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文
摘 要:祁門縣地處皖南山區,雨多霧重,老病區多,發生面積大,水稻受害嚴重。該文分析并了解祁門縣稻瘟病的發生規律、特點及重發原因,提出了科學的制定防控對策:選用抗病品種,合理水肥管理,加強病情預測預報,關鍵時期及時用藥防治。
關鍵詞:稻瘟病;發生規律;防控對策;祁門縣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6-0081-02
祁門縣位于安徽的最南端,與江西毗鄰。介于北偉29°35′~30°08′與東徑117°12′~117°57′。地處皖南山地多雨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日照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祁門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包括道路和莊園”之稱,國土面積2257km2,其中:水田800hm2。水稻是主要種植作物,稻瘟病是常發性重大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與周邊市、區、縣相比,祁門縣重發生年份頻率高,老病區多,發病面積大,成災程度重。現分析我縣稻瘟病發生特點、及重發原因,提出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如下:
1 發生特點及重發原因分析
1.1 稻瘟病歷年發生程度統計 從22年統計來看,祁門縣稻瘟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中等、偏重的年份占45%以上(圖1)。祁門山區日照少、霧霾重、雨日多,氣候條件最有利稻瘟病的發生。水稻田大部分為山塢田,兩山夾一塢畈,平畈田很少。灌溉水源大都來自深山水庫或山溪冷水。自然條件形成了大量的稻瘟病老病區,最有名的有歷口西塘畈、安凌五里拐、大坦光華、胥嶺芳村畈等。
年度
圖1 祁門縣1995—2016年稻瘟病發生情況
1.2 水稻品種對稻瘟病的影響 20世紀80—90年代初,祁門基本上種植汕優系列雜交稻,品種主要是:汕優3號、汕優6號、汕優63。其間稻瘟病屬第一大病害,稻瘟病發病特點:發生面積廣、流行快,程度重,絕收田面積超過稻飛虱。1995—2008年,汕優系列逐步淘汰,雜交稻品種多而雜,稻瘟病發生面積明顯減少,重發田塊多為老病區的感病品種。2009年以來至今,由于優質稻推廣,兩系雜交稻面積擴大,稻瘟病發生面積、發病程度又有明顯上升,特別是老病區。表現高感的品種有:皖稻131、川香優8號、川香優4號、新兩優6號、Ⅱ優838、Ⅱ優明86等。重發年份,水稻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表現差異巨大,如2011—2012年胥嶺芳村畈水稻葉瘟在感病品種中重發,一般損失20%~30%,嚴重田塊絕收。而抗病品種輕發。其中有塊田因缺秧補栽了另1個品種,感病的皖稻131葉瘟病葉率30.5%,病指12.6,而補栽的另個品種查找不到病株。原本表現抗性不錯的品種,多年種植后,會在某個年度間整體抗性喪失,感病重發。之后年年感病,抗性不再回復,如皖稻131等。
1.3 施肥水平對稻瘟病的影響 過去,水稻偏施氮肥或施肥過遲,稻瘟病發病重。而1997年以來,我縣開始普及推廣配方施肥技術,稻瘟病發生表現在高產、高水平施肥田塊明顯偏重,而且成災田塊多。如在2012年祁山鎮燈塔測土配方高產示范片,高水平施肥田塊6個示范品種普遍發病,僅有輕重之分。而中、低水平施肥田塊,僅有川香優8號發病。
1.4 旱秧、半旱秧對稻瘟病影響 近10年來,祁門旱秧、半旱秧面積擴大,水稻苗瘟增多。如2011年度胥嶺芳村表現最為明顯,川香優8號水秧田沒發現苗瘟。而多塊旱秧川香優8號苗期發現苗葉瘟發病中心。移栽大田后,來自旱秧的田塊葉瘟重發,出現絕收田。旱秧播種前也做過消毒處理,但對稻瘟病影響不大。
1.5 水稻播種期早遲對稻瘟病的影響 祁門縣農民只種單季雜交中稻,水稻農事操作必須與采茶忙季錯開。早的4月底—5月間上旬播種。大部分茶區播種還要遲10~15d。造成水稻葉瘟感病期、分蘗盛期正處在梅雨季節,持續陰雨天氣極有利于葉瘟的發生、發展,而且不利于開展藥物防治。而后水稻穗瘟感病期、破口抽穗期正處在8月中下旬秋涼季節,祁門8月秋涼季節晝夜溫差大,早晚涼、霧霾重,不少年份秋雨綿綿,特別有利于穗瘟的發生。因此,祁門茶區水稻播種過遲,也是造成稻瘟病發生較重的原因之一。
1.6 稻瘟病防治方法上的問題 (1)農藥市場較為混亂,復配制劑如45%硫三環唑仍在使用,有效成份份量不夠,造成稻瘟病防治失敗。還有的農戶用多菌類多配劑預防稻瘟病,藥劑不適合或防治藥劑有效含量不足,防病控病失敗。(2)不少農戶多年以來預防穗頸都是水稻破口后或包里包外期間用藥1次,防治時間偏遲,用藥次數偏少。還有少數農戶防治穗頸瘟是見到病株才用藥,基本無效。
2 防治對策
2.1 選用抗病品種是防病保產的關鍵 在祁門選擇優質高產水稻品種,一定要注意對稻瘟病的抗性。特別是老病區,更要選擇高抗品種,感病品種品質再優,產量再高,也不宜推廣,風險極大。水稻品種連種4~5a后必須更換。
2.2 合理水肥管理,提高水稻抗病力 合理灌溉,稻田淺水勤灌,干干濕濕,適時適度烤田。積極推廣配方施肥技術,但在老病區,寧可將水稻產量定位于中上水平,不可追求高產而加大施肥量。適當增施硅肥,提高抗病力。
2.3 加強對稻瘟病的預測預報 縣植保站科學提高稻瘟病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利用先進的信息傳遞方式,提高信息的入戶率和時效性。
2.4 及時開展大田藥物防治 防治苗瘟、葉瘟,發現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葉率達3%~5%時施藥防治1~2次;防治穗瘟,老病區、感病品種要嚴格做到破口前3~5d噴藥預防,一周后再補治,每hm2用效成份稻瘟靈600g,或春雷露素30~45g,或三環唑可濕粉450g,或肟菌·戍唑醇112.5~165g,及枯草芽孢桿菌、井岡·臘芽菌、多抗露素等。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