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趙本學 謝志遠(湖南長沙)
有的領導干部為何“假作為”
文_趙本學 謝志遠(湖南長沙)
隨著正風肅紀的力度不斷加大,黨員干部作風明顯好轉。在領導干部容錯糾錯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之時,部分領導干部寧愿少作為、不作為,甚至是“假作為”。“假作為”的領導干部如果呆在關鍵崗位上,除了透支公信力外,更將領導權力行使置于危險狀態,不僅會貽誤一方發展,而且會埋下社會不和諧的禍根。領導干部“假作為”原因有五:
具有望到天花板的“眼力”。把官位看得太重,升遷無望、精神頹廢、得過且過,雖然占據著領導崗位卻不把心思用在干事創業上,抱著混日子的態度每天得過且過。領導干部崗位、職數有限,領導干部都面臨著個人職務的進退留轉,官癮太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升遷“自我設計”、規劃“升遷路線”、制定“提拔計劃”,升遷欲太強,就會疏于做事,爭名爭利。
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就要做到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保持謀事的平和心態、干事的持久激情,在實現好、維護好群眾利益過程中,留下政績政聲,立下豐碑口碑,成為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才有希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提拔,受到重用。
富有追逐名利的“動力”。一些領導干部功利心太強,精心編織各種利益鏈和關系鏈,樂于串聯金錢、權勢、色欲、榮譽、名氣,把升官發財作為努力工作的動力,與自己沒有利益關聯的業務工作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風險的事決不沾邊,責任問題決不沾身。
黨員領導干部黨性不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擰得不緊,沒有切實解決好“人生為什么,入黨做什么,掌權干什么”的問題,就可能把名利看的過重,陷入名利的泥坑。做一名“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就要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加滿干事創業的動力,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真正入腦入心,做到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聚精會神干事創業。
缺少獨當一面的能力。工作成績和效果是檢驗一名領導干部駕馭能力的標尺,在其位卻不謀其事、不擔其責,把工作任務寫在紙上、掛在嘴上、貼在墻上,講“正確的廢話”,安于上傳下達、照本宣科,工作中的責任能推脫就推脫,不能推脫就敷衍塞責。事實上,每個領導職位都有相應的工作任務和領導責任,但是在一些地方,績效評估不實,考核問責機制不健全,導致部分領導干部有職務沒有任務,有任務沒有責任。
作為主要領導要謀全局、定方向、出思路、負總責,作為重要領導干部要搞配合、管業務、抓具體,把工作任務順利完成、把工作干出色,才能修煉就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責、直面矛盾、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誤事、好共事的好干部。
擁有懶政怠政的慣力。領導干部懶政怠政也是一種腐敗,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對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工作布置了沒有回音,計劃了沒有行動,開頭了沒有結果,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負其責。發生懶政、為官不為的現實問題,直接原因是部分領導干部產生了“為官不易”的錯誤認識,在工作上只求不出紕漏,關鍵原因在于監督不到位,問責乏力。
要阻斷部分領導干部懶政慣性,形成“謀事要實”和“創業要實”的氛圍,就要加強監督和教育,規范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同時不僅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而且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更要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導向,讓政治素質不過硬、道德品行不好、履職能力差的干部下課。
缺乏為民服務的定力。久居官場,飽受“山頭主義”“圈子文化”侵蝕,對“慢政”“懶政”“粗政”“虛政”影響制定政策的水平、執政能力、執政方式和執政形象習以為常。官場陋習的根源在于風氣不正,部分領導干部忘記初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忘在腦后,脫離群眾。
要增強為民服務的定力,就要凈化政治生態、清正官場風氣;就要堅決反對人身依附關系,講圈子文化,團團伙伙,堅決反對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倡導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領導干部要擰好思想“總開關”,補好“精神之鈣”,堅持黨性、守住底線,努力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