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曉
(青浦區御瀾灣學校,上海 201700)
如何在唱游課里滲透四三拍節奏學習
——以唱<螢火蟲>為例
劉 曉
(青浦區御瀾灣學校,上海 201700)
四三拍是小學音樂課里常見的節拍形式,但對于二年級小朋友來說,他們對四三拍接觸較少,大部分的歌曲學唱以四二拍為主,在強弱關系以及節拍特點的掌握上難度很大。所以如何從四二拍過渡到四三拍,是小學一年級小朋友走向二年級音樂學習的重要一環。本文以唱歌課教學《螢火蟲》為例,闡述了如何在課堂上滲透四三拍節奏的學習,讓最初接觸四三拍歌曲的小朋友能樂學、好學。
唱游課;滲透;四三拍
《螢火蟲》是上海音樂出版社《唱游》二年級二學期四單元的第1課。這首歌曲是一段體結構,3/4拍,全曲共四句,具有起承轉合的特點,歌曲旋律建立在F宮調式上。該曲的學唱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八分休止符三句重點句;另一個就是四三拍的節拍強弱規律的把握。
在課堂的具體環節設計中,利用小紙杯的游戲,讓二年級孩子們仍然能在他們最喜歡的游戲中掌握四三拍的節拍規律。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準備若干個小紙杯,掌握了四三拍強弱規律以后,可先選擇三個杯子,表示四三拍的三個循環拍出。如此反復,見圖1。

當孩子們熟悉的四三拍的基礎拍之后可將杯子形狀稍作變化,見圖2。

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我會同步給孩子們視覺上的沖擊體驗,通過觀察螢火蟲的“飛行軌跡”,感受螢火蟲調皮可愛的性格,通過點和線條的對比,找到音樂中的斷連演唱特點,從而更深體會歌曲《螢火蟲》四三拍節拍的特點。與此同時,我在給孩子們欣賞歌曲的同時,也會用手指帶領著孩子們,點一點,畫一畫,這樣的體會將會更加深刻。

自由選擇組合教師規定動作范圍里的聲勢動作:拍手、拍腿、跺腳以及拍肩。當然,這首先要先學會分析每一個動作的強弱關系,然后選擇合適的動作展現四三拍強弱弱關系。另外,部分同學在選擇動作的時候,沒有動腦筋思考強弱的關系,所以會有部分同學選擇了拍手和跺腳,又或者是全部選擇拍手等這樣的動作來體現四三拍,這個時候我會及時引導孩子們,即便是選擇了三個強拍動作,那通過怎樣的修改,也能體會強弱關系呢?孩子們很積極地回答說,后面兩下拍手聲音輕一點就可以了。是呀,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提高了他們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音樂學習的審美體驗不正是需要這樣的探索精神嗎?
在之前的唱游課學習里,孩子已經掌握了音樂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比如演唱方面就有重唱、獨唱、領唱、合唱以及輪唱等等各種不同的歌唱表現,然而在本課的學習過程里,當孩子們能夠熟練掌握了齊唱這首歌曲之后,就可以利用他們熟悉的其他演唱形式來重新演繹歌曲。當我問到孩子們還能如何用其他的演唱形式來演繹歌曲時,大家都異口同聲地選擇車輪形式的演唱方式——輪唱,來重新表現歌曲。
在演繹歌曲的同時,也能發現孩子們演唱過程中的一些小問題,這個主要問題就是歌曲的斷連結合運用得不是很流暢。二年級孩子們經過一年多的學習,逐漸有了較準確的音高概念以及節奏概念,但是在學唱歌曲時,仍會有個別不好的演唱習慣,那就是總是用同一種情緒和音色特點去演唱歌曲。《螢火蟲》這首歌曲孩子們在演唱的時候音準以及節奏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遇到八分休止符時,問題就來了,不能及時抓住歌曲重點句中的跳躍感和普通句型的連貫感。總是用同一種連貫的風格在演唱。這次我將采用模唱的方式,弱化歌曲的歌詞,強化歌曲中的斷和連,用“lu”音模唱歌曲,讓孩子們在模唱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歌曲的情緒切換。
因為已經有了之前的杯子節奏練習的基礎,孩子們在內心已經形成了四三拍的固定節拍模式,比如,或,又或許是這兩種節奏的結合體等等。選用自己的創編,來為歌曲進行節奏拍擊,不但強化了四三拍節拍概念,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今后的音樂創作過程里更有勇氣和信心。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鉆研教材,保持對孩子的愛,了解并結合孩子們的喜好,進行課程的深度挖掘,才能夠真正實現音樂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讓孩子們都愛上音樂課。
G6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