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軍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銅鐘小學,四川 資陽 641300)
妙趣導入優質課堂
——談小學數學課堂多元化導入策略
李紅軍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銅鐘小學,四川 資陽 641300)
本文從新舊知識聯系、創設生活情境、組織趣味活動、巧妙設計懸念這些方面的導入策略,探討了“妙趣導入,優質課堂”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多元化導入實施策略.
小學數學;導入;多元化;優質課堂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一節課程開始的環節,只有高質量、趣味、有效的導入,才能真正為課程奠定基礎,打開優質課堂的大門.以導入激趣,以導入預設和引出新的內容,是導入的重要意義.
最近發展區認為,學生的認知網絡,是在已有知識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展開有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所以,為拓展學生知識結構,實現優質課堂,在導入環節,可以借助新舊知識銜接導入.基于學生認知水平,針對性預設,巧妙點撥與指導,讓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遷移聯想出新知識.激活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并引導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升學習質量.
如關于“小數加減法”相關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復習“整數加減法”知識.以競賽問答形式,學生總結舊知識,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回答“相同位數對齊,從最低位開始算起,加法滿十進一,減法不夠借一”.復習后,教師引導:“除了整數,生活中還有小數,小數加減法如何計算呢?”學生互動交流,從小數與整數的區別開始談起,因為有小數點,且小數點后的位數不固定,加減法時可能存在不同位數的情況.在討論后,學生給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我們從小數點這個不同點著手,學習小數加減法.”以舊引新,在新舊知識聯系下,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優質的新課學習過程.
新課教學的時候,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興趣,是較為常用的方式.“生活即教育”指出,生活具有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也是重要的學習場所.所以,新課導入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基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從實際生活出發,引導聯想、探究、創造與應用,是優質課堂實現的基礎.創設生活情境,實施科學導入,可以借助多媒體、生活問題、生活畫面、生活故事等,以生活激發學習興趣,引導探索實踐.
如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相關知識時,可以創設生活情境,模擬“小超市”,教師引導學生準備生活中的實物材料、人民幣道具等,展開時間為5分鐘的自主購物活動,并將自己選購的物品價錢列式出來.教師出題:“想買4個蘋果(每個2元)和1個梨子(每個1元),需要多少錢?”“若小明有20元,買了2塊蛋糕,每塊6元,還剩多少錢?”又如學習“相遇問題”時,教師邀請兩名學生模擬生活中各類相遇、追擊情況,有直線、環形相遇與追擊,學生在表演中聯想生活情境,展開數學學習.創設生活情境,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模擬、操作與實踐,快速學習數學知識.
小學生愛游戲、愛活動、愛參與,他們樂于當活動的主人,樂于表現自己和敢于競爭.在數學學習中,為踐行以生為本,打造優質課堂,可以引入趣味的游戲、競賽、實驗、動手制作、模擬演示等活動,基于活動的組織、參與和互動,學生在激勵模式下,積極參與和互動探索.組織趣味活動模式導入,需要關注導入環節的高效性,避免導入時間過長和繁瑣,應設計規則簡單、明了、趣味、針對性強的小型活動,以趣味激活參與興趣,構建優質課堂.
如“圓柱體表面積”知識學習時,教師課前要求學生帶來一些圓柱體紙盒、剪刀、紙等工具,課上10分鐘時間,教師鼓勵學生拆分紙盒,或自己運用工具制作圓柱體.在任務導向下,學生展開動手實踐活動.活動中學生積極思考、各種嘗試,并細心觀察與交流.通過剪切圓柱體,發現其表面由側面的長方體和2個底面圓組成,而反之剪出這些物體,可以滾出圓柱體.活動導入下,教師展開高效的“圓柱體表面積”學習過程.又如學習“5的倍數”時,可以玩“逢五必過”游戲,只要遇到5或5的倍數,就得過,不然就輸.在激烈的游戲模式下,學生快樂展開數學知識的學習.
鮑波爾說過:“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說明懸念和問題,是激發人潛意識思考和主動探究的關鍵因素.課程導入可以運用懸念導入法,通過巧妙預設,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或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興趣出發,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方面提問和激勵質疑,如此能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讓學生展開主動解疑答惑,保障優質課堂的實現.設計懸念,可以從學生認知矛盾、不確定的問題,探究學生心理,激勵從多角度思考,從而激活高質量課堂.
妙趣導入,能構建優質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科學預設,基于教學內容與目標,重視導入環節的優化設計,以多元導入,針對性、有效性的導入,激活新課程的開端,開啟優質課堂的大門.實施多元導入,需要教師給學生更多預習時間,可以配合多元預習任務形式,課上師生互動,學生自主表現預習成果,教師及時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如此提升小學數學學習質量.
[1]竭清泉.多元化設計小學數學課堂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5(6):30-31.
[2]梁瑞顏.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策略新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0):87.
[3]王彩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28):67.
[責任編輯:李克柏]
G622
A
1008-0333(2017)29-0041-02
2017-07-01
李紅軍(1985.02-),男,四川省資陽人,專科,一級教師,從事數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