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健
(江蘇省啟東市濱海實驗學校,江蘇 啟東 226200)
堅持以生為本提高核心素養
——從培養初中生物理思維能力談起
張海健
(江蘇省啟東市濱海實驗學校,江蘇 啟東 226200)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理念,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首要目標,而思維能力既是學生綜合素質的表現,又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本文作者認為,只有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積極思索,學會思維,才能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鋪平道路.
一題多解;數學知識;隨手實驗;夯實基礎;思維能力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理念,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首要目標,而思維能力既是學生綜合素質的表現,又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初中從八年級開始就設置物理學科了,但不少學生感到物理知識很難學,而他們沒有掌握好物理思維規律是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只有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積極思索,學會思維,才能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鋪平道路.
創新思維也叫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以豐富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為基礎.在物理教學中接觸到的習題中,我們應鼓勵、引導學生采取一題多解的辦法來解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譬如例題:一個鐵球的體積為0.5dm ,它的質量是1.58kg,試問此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的?(已知鐵的密度為7.9×10 kg/ m3)這個習題適合一題多解,當展示題目后,我要求學生至少用兩種方法解答,結果出現了如下解題方法:
(1)已知鐵球的密度與質量,可以通過計算得1.58kg鐵的體積V的值,再按照V與V是否相等最后得出所求結論.
(2)已知鐵的密度與鐵球的體積,先假設這個鐵球屬于實心球,然后很快計算出其質量m,最后按照m是否等于鐵球的質量而判斷出正確的結論.
(3)已知鐵球的質量與體積,若假設這個鐵球是實心球,則可以計算出鐵密度ρ,最后由ρ是否等于鐵的密度來判斷出相應結論.
上述解題過程中,第一種方法一屬于常規性思維,大部分學生能自然聯想到,但后面兩種方法恰似簡單的套路,其實隱含著求異思維理念,即:先假設后論證.
“一題多解”的本質就是一個問題的解法不是唯一的,我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大膽嘗試“一題多解”,才能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更牢固地理解基本概念,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網絡,并切身體驗“一題多解”的樂趣,創新思維能力同步提升.
在計算與大小判斷類題目中,經常涉及到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跨學科的轉換能力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不少物理公式屬于一次函數,諸如物理量正比和反比關系等;同時,許多物理量也可以用一次函數圖象表示,并在圖象中判斷大小.初中物理有時也出現一些非線性圖象,但初中數學沒有學習斜率,學生只能硬記,假如我們可以利用一次函數來解決,那效果事半功倍.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初中物理隨手實驗占的比重很大,而且更加方便、快速.學生在理解靜摩擦力的方向時,很難理解“相對運動的趨勢”.諸如人走路時腳底所受摩擦力方向,物體剛放上運動中的傳送帶時的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學生一般都會認為向前運動,摩擦力向后.這樣的錯誤分析主要是沒有弄清判斷摩擦力方向的依據是“發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其實,這是屬于相互接觸的兩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方式進行隨手實驗:拿一把直尺當傳送帶,橡皮當物體,一個手拉動直尺,另一手把拿著橡皮靠在直尺上,假設沒有摩擦力的存在,橡皮不會跟著直尺運動,比較剛開始時與結束時橡皮在直尺上的兩上位置,就可以根據相對運動準確判斷出摩擦力的方向.
四、注重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輕松愉悅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非一日之功,但愿大家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平時多與學生交流,并不斷地反思積累,爭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鋪路石.
[1] 周艷茹.激發求知欲望 關注科學素質——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實踐與反思[J].物理教師,2014(05).
[2] 李霞.新課標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學的幾點體會[J].教學研究,2013(11).
[責任編輯:閆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29-0044-02
2017-07-01
張海健(1975.10-),男,大學本科,江蘇省啟東市人,中學一級,從事評審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