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江蘇省睢寧縣新城區實驗學校,江蘇 徐州 221200)
用好當堂反饋材料,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王甜甜
(江蘇省睢寧縣新城區實驗學校,江蘇 徐州 221200)
當堂反饋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重點從當堂練習的設計的層次性、練習設計的目標性以及力求提高有效性的幾個方面,論述用好當堂反饋材料,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幾個主要策略.
初中數學;數學教學;當堂反饋設計;當堂反饋策略;提高效率
新課改的推進,教師們轉變了教學觀念和教育理念,基本放下了“應試教育”的包袱,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自主先學、當堂反饋的平臺.但是,在當堂反饋材料的使用上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導學為主”、“當堂訓練”是課改形勢下的主要的課堂模式.只有注重課堂訓練的有效性,才能真正發揮當堂訓練的作用,助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材施教”體現在當堂反饋訓練上,主要以訓練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方面,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和提高的內心需求.
筆者在“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的運算”的教學時,首先設計了層次性的當堂反饋練習題,首先設計反應運算技能的計算題,如:
①(-11)+8+(-14)
②8+(-2)+(-4)+1+(-3)
③(-5)+4+(-5)+(-4)
④0.45+0.36+(-0.25)+0.54
⑤(-3/4)+(-2/3)+(-1/4)+2/3
⑥(-2)+1/3+(-1/2)+(-1/6)
這個練習具有“普適性”,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但是,當堂訓練,對于“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的運算”教學,僅僅設計上面的“計算題”是遠遠不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要的,對于優秀的學生,他們感到這些計算題“手到擒來”,沒有挑戰性,缺乏趣味性,沒有“刺激感”、找不到成功的感覺.因此,除了設計“普適性”的練習外,還應設計拓展運用方面的練習,以滿足成績優異的學生挑戰自己.如筆者設計了練習題:學校有三個年級、24個班,其中八年級有8個教學班,以每一個班級45人為基準進行了人數統計,統計的結果如下:
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3-2+1+20-1+2-2
請你計算出八年級總共有多少個學生?
對于這個應用題,注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注重練習方式的靈活性,注重問題解決方法的創新性等的考查,可以說是本節課內容的拓展和升華,對于學困生而言,難度較大,在反饋上,可以讓學生選做,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互幫互助的方式,助學困生一臂之力,從而實現整體提高、共同發展之目的,也體現“因材施教”.
鞏固新知識,檢測學習效果是當堂反饋的主要目的.如果課堂訓練的設計與教學內容割裂,甚至關系不大,當堂訓練難以發揮其巨大的作用.為此,當堂訓練的設計應突出教學目標與訓練設計的訓練目標的一致性、吻合性.
如對于《因式分解》的教學時,對于“提取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求根法(十字相乘法)”等,教師應給出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即學即用”,將公式與運算巧妙結合,以強化因式分解方法的具體運用.如因式分解:(1)p(y-x)-q(y-x); (2)x2-(2y)2; (3)x2-a2-x-a;(4)x2-7xy+12y2等,這樣,每學習一個因式分解的方法,就給出一個或者幾個運用該種方法因式分解的練習,以隨時強化方法的運用.在最后的課堂檢測環節,也應該設計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訓練題,以檢測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落實課堂教學目標的針對性、課堂的有效性.
當堂訓練的練習的設計應從“度”和“量”兩個方面探討.首先力避“多多益善”、力避“題海戰術”,其次應注重“針對性”、注重目標訓練、目標教學的吻合,并且注重訓練——反饋——解決問題的高度統一,否則,練而不反饋、反饋不解決都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實現訓練、反饋、解決的完美統一,筆者認為,注重設計材料的“度”和“量”是關鍵,一般以訓練時間10—15分鐘為宜,學生反饋和教師的再次點撥時間為5-8分鐘為宜,否則,訓練占用課堂時間的一半以上,當堂反饋取代了教學的主題,有“嘩眾取寵”之嫌.
當然,數學課與語言學科不同,當堂訓練,也不一定是集中在新授結束之后的15分鐘左右的時間里進行,可以穿插在概念、定義、公式、定理等之后,例子的探討之后,隨時給出一個或者幾個相應的練習.
復習課、新授課的當堂反饋的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復習課的當堂訓練的“量”可以適當加大,“難度”也適當增加,以起到復習、提高之效.
如對于章節的“因式分解”的復習課,筆者設計了以下的當堂反饋練習:
1.把1-2ab-a2-b2, 2(x+y)2+5(x+y)+2,…因式分解;
2.如果5x2-4xy+y2-2x+10=0, 求x、y的值;
3.已知|x+y+1|+|xy-3|=0,求代數式xy2+x2y的值;
4.求證913-324能被8整除.
這個當堂訓練,有因式分解的方法的具體運用,有利用因式分解求值,有利用因式分解探究數、式的特征的,并且,當堂訓練的練習設計具有層次性,難度系數相當,基本6∶3∶1,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發展需求.
當堂訓練的材料的設計和運用,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外,還應注意當堂反饋的形式的多樣化,包括課前自主預習、課堂之初的預習情況檢查的練習設計,新知識探究時的“即學即用”、教學后的當堂訓練,讓當堂反饋促進學生的互動、探究學習,成為架起教學和有效的“橋梁”,讓當堂反饋材料的有效設計、有效運用,助力初中數學課堂走向高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杜大貴.依托當堂檢測打造高效課堂——初中數學“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當堂訓練初探[J]. 新課程·中學 ,2015(8).
[2]陳大興.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初中數學“貴生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4(2).
[責任編輯:李克柏]
G632
A
1008-0333(2017)29-0031-02
2017-07-01
王甜甜(1983.2-),女,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