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盛
90后村支書:期盼家鄉變身休閑文旅小鎮
碧桂園集團捐款約5億元,整縣幫扶英德市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這是碧桂園在深耕扶貧公益20年基礎上,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再次吹響的扶貧攻堅集結號
“我們村靠山傍水,改善民居后,可以發展民宿、賞花釣魚、無污染水果采摘等旅游產業,有大企業進駐協助開發,村民們可以有更多渠道增加收入。”年輕的陸飛紅退伍返鄉在村里基層工作已有11年,現在是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的黨支部書記。
10月27日上午,陸飛紅在英德市政府參加了碧桂園集團捐款約5億元,整縣幫扶英德市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的簽約儀式。
這是碧桂園在深耕扶貧公益20年基礎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再次吹響的扶貧攻堅集結號。
英德地處粵北山區,隸屬于國家扶貧改革和農村改革雙試驗區清遠市,近年精準扶貧成效顯著,成為旅游重鎮,但由于底子薄,貧困村數量依然在全省縣市中排名第二,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截至2017年9月,英德有78個省定貧困村,17611個農村貧困家庭共44791人。
規劃中,全市78個貧困村將在明年全部脫貧摘帽,2020年全部振興建成新農村示范村,并且4萬多人將在明年全部奔小康。得知自家村列入了碧桂園首批幫扶計劃,陸飛紅興奮地向記者描繪起美好的未來。
記者走訪連樟村、白米莊村等貧困村發現,整縣幫扶的消息一出,在貧困村中引起強烈反響,村民既有對現實狀況的困惑企盼,更有著對未來滿懷的憧憬。白米莊村“90后”村支書及主任楊嘉勇對于碧桂園的到來信心滿滿,期待保護性地利用老房子和古村落打造特色休閑旅游小鎮。
“來不及了,我們先去現場看看!”陸飛紅顧不上吃飯和午休,頂著烈日與工作人員去村里看新農村建設中雨污分流的規劃。
依山傍水、風景秀美的連樟村位于連江口鎮,是英德78個省定貧困村之一。早在2006年,19歲的陸飛紅從山東退伍,見過世面的陸飛紅就打定主意帶領村民勤勞致富。他在村委會工作,一待就是11年。
在國家和省里的幫扶下,陸飛紅等人牽頭,村里相繼建起20多畝蔬菜大棚基地和一所玩具加工廠。玩具廠8月15日開始試產,目前有50多位員工就業,明年還可以吸納150名村民就業。
對于近幾年連樟村的變化,陸飛紅感受真切,“原來到村里來的路都是土路,車子一過煙塵滾滾,下雨天泥濘不堪,現在實施村路硬體化工程4.7公里,進出村子方便多了!”
對于碧桂園整縣幫扶英德,陸飛紅坦言這是大好事,多年一線工作,他深感個人力量微弱,“希望有實力的大企業能帶來先進理念,完整的配套,科學規劃、系統幫扶,把配套產業引進來,讓村民們可以自給自足經營運轉。”
和陸飛紅想引進產業不同, 浛洸鎮白米莊村“90后”村支書及主任楊嘉勇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回來,帶著年輕和朝氣,一起建設家鄉。
這位90后村干部上任近半年,幾乎每天都要開車在村里轉一圈,他自嘲車總是沾滿泥巴和雜草,半年下來已經跑了將近2萬公里。
“現在有好的政策引導,有大企業整體幫扶,很多項目可以探討開展,鄉村也需要一些年輕人來埋頭苦干,推進落實。”楊嘉勇說。
在白米莊村里,記者看到不規則的鵝卵石和黃泥堆砌而成的鵝卵石民居,保存完好、風格獨特,依稀可見當年的生產標語口號。“鵝卵石房都有五六十年的歷史,在英德其他鎮很少見,村里有四百多間,大多閑置。怎么能把這些有建筑特點的老房子資源整合,合理利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對于碧桂園幫扶村居發展,他信心滿滿:“有位本地鄉賢正在投資興建占地5000畝的水上樂園;白米莊村和毗鄰的魚咀村又有較完整的老房子、古村落,可以連片打造周末休閑生態旅游的景點,我們希望大企業能牽頭進駐,做好規劃,把這里打造成一個比較有特色的休閑旅游小鎮。”
陸飛紅和楊嘉勇對于鄉村振興的愿望,也與碧桂園在英德市整縣幫扶思路相契合。
碧桂園對貧困村進行整體規劃,開展道路、飲水、垃圾和污水處理、房屋等硬件建設和產業幫扶、培訓就業、教育扶貧等軟件建設,“軟硬兼施”,系統幫扶,探索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特色之路。
對于創建工作,碧桂園提出“兩不原則”: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攬。尊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和優秀傳統文化,從實際出發編制示范村整治創建規劃,不搞一刀切,防止村村一面,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企業參與”的機制,碧桂園充分調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觀能動性,讓自身的資金、人才、產業、市場等資源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搭建“一年致富,年年有余”的脫貧致富長效機制。
為了回報當年國家資助完成學業的恩情,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事業有成后,在1997年以一個大學生助學金開啟長達20年的扶貧公益事業。目前楊國強、楊惠妍父女和公司累計捐贈超過33億元,覆蓋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精準扶貧項目,直接幫助超過4萬人脫貧致富。
1997年,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設立“仲明大學生助學金”,每年捐資100萬元,2006年開始增加到每年200萬元。
2002年,楊國強捐資2.6億創辦全國唯一全免費的民辦高中——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為全國各地品學兼優的貧困少年提供優質高中教育。
2007年,楊國強創辦全免費的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并捐資支持安徽省“雨露計劃”。10年來,楊國強資助14466名農村籍退役軍人接受職業培訓。
2008年,碧桂園接收汶川桑坪中學1700多名受災師生到廣東復課。
2010年,碧桂園在清遠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啟動綠色產業扶貧項目。
2012年,碧桂園在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開展“送技術技能下鄉培訓項目”。
2014年,楊國強、楊惠妍創辦全國唯一全免費的大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迄今投入6億元,已招收1000多名貧困學子。
2016年,碧桂園啟動廣西田陽縣苗木產業精準扶貧項目。
2017年,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向貴州大學捐贈1200萬元,設立“國華教育基金”。
2017年,楊國強、楊惠妍捐款1億元啟動“惠妍教育助學基金”,為順德區內因貧困而上不起學的孩子提供幫助。
2016~2017年,在多年捐資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的基礎上,碧桂園及楊國強、楊惠妍連續兩年每年捐贈5億元參與廣東脫貧攻堅戰。
2017年,碧桂園簽約整縣幫扶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
2008~2015年間,碧桂園集團及其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七次榮膺全國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中華慈善獎”。
2015年,楊國強被授予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
2016年,楊國強被授予首屆“全國脫貧攻堅獎”。
2017年,碧桂園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