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英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在平常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音樂欣賞教學可以用認知心理學的三個過程(即對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結合認知規律和欣賞教學的特點,參照認知心理學的三個過程把學生的認知過程歸納為聆聽、感受與鑒賞和表現三個層面,這也是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模式。其中認知的第三個階段是輸出,簡單的說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和收獲一一展示,音樂欣賞最直觀、最可見的輸出方式就是表現,它既是學生對聆聽結果的反應,又是學生對作品的三度創作,還是教師對學生感受與鑒賞能力的現場檢測。根據不同的作品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表現手段,大致有說的參與、畫的參與、唱的參與、奏的參與和演的參與幾種類型。
一、說的參與
1.描述情感體驗。音樂是抽象的藝術,要達成同一水平的溝通交流,必須依靠我們的語言。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不同的意境和內涵,不同年段、認知水平和環境的學生對同一音樂作品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所以,我們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在情感體驗,說說自己感受和體會,比如感受到了什么情緒?想象到什么場景?聽到了哪些表現要素?聽到了哪些體裁與風格?聽到了哪些風格與流派?這些形式對音樂有什么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和聯想,大膽表述自己的獨立見解,追求合理的、多維的答案,逐步引導學生積累感受與鑒賞的經驗。
2.參與課堂評價。音樂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應該對自己、他人和集體的唱、奏、演做簡單的評價,由此可見,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評價不僅是學生互通互學的工具,更是學生能力水平的體現。除此以外,音樂課堂教學的管理也離不開評價,如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個性特色、合作創新等等,也是我們評價比較重要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傾聽、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表達,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促進他人。
二、hua的參與
在欣賞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與鑒賞,教師常常會采用很多hua的方式來進行輔助教學,如識記主題用劃旋律線的方式來輔助,感受節拍用揮拍、指揮等方式來輔助,感受場景用繪畫的方式來輔助、感受情緒用畫符號、填色塊等方式來輔助,感受節奏用擊拍、踏腳、拍手等方式來輔助……,學生通過比劃的方式參與到音樂的行進中,感受音樂的整體形態和細微變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如教學《行星組曲——火星》時,除了讓學生聽辨和交流音樂表現要素以外,我讓學生根據音樂的行進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結果答案讓我大吃一驚,有的學生用組圖的形式,根據音樂的發展變化畫出了戰爭中出征、交戰、犧牲的三個場景,有的學生用圖形表現了音樂里面急促的節奏型,有的學生用色塊表現了被陰霾籠罩的緊張情緒。
三、唱的參與
欣賞教學中的唱和唱歌教學有一定的區別,它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演唱,而是欣賞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唱的參與可以幫助我們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情感、識記主題、了解作品風格、了解音樂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我們可以運用識譜、哼唱、創編歌詞、編配和聲等方式來進行輔助。如《乘雪橇》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模仿銅管樂器的動作和聲音,用輕快的“叭叭叭叭”的聲音來哼唱第一主題,幫助學生熟悉第一主題,了解銅管樂器的演奏姿勢和音色特點,同時了解第一主題的音樂表現要素。另外,欣賞教學中還涉及很多聲樂作品,用歌唱來感知也是最好的方式。
四、奏的參與
欣賞教學中奏的參與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中外常見管弦樂器的形狀和音色特點。教師可以呈現樂器實物、提供視頻或音響資料,讓學生了解樂器的形狀、材質、音色和奏法,還可以用身邊的一些資源來模仿這些音色。二是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樂器來感知和表現音樂。我們通常采用以下兩種形式:一種是演奏主題或主題片段,一種是為音樂作品伴奏。在演奏中教師可以根據欣賞內容和學生的演奏能力進行篩選,選擇篇幅短小、曲調優美、節奏感強并易于演奏的,讓學生在演奏中識記音樂主題,表現音樂內涵。再伴奏中教師可以根據作品的特點,選擇作品中出現打擊樂器或者節奏感強的音樂片段,利用現有的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讓學生在參與伴奏中感受音樂的情緒、風格和特點等。三是提高學生對課堂樂器的興趣。我們知道,器樂的學習有一定的專業性,單純的訓練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但是當學生參與到欣賞教學的演奏中,不知不覺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和演奏經驗,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形式。同時,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更能體會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達能力也進一步增強。
五、演的參與
從學生的心里發展來看,1-9年級是一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緩慢過渡的時期,這個期間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所以我們應該盡量采用綜合性的音樂欣賞活動,引導學生調動身體的各種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除了我們上述的幾種常用的參與方式以外,演的參與也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表現形式。包括律動、集體舞、情景表演、音樂劇和簡單的歌劇、戲曲、曲藝片段表演等綜合性的藝術表演。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可以還原音樂情景,創設音樂背景,感受音樂表現要素,了解音樂結構、風格和特點,甚至可以實踐自己的音樂想象、聯想和創造,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欣賞教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特別是對培養學生人格和個性起到關鍵的作用。如《乘雪橇》B段出現了極富趣味性的節奏型XX XX I XX XX I XX X …,我把學生分成前后兩組,前面一組蹲下用指頭敲擊凳子模仿馬蹄聲,后面一組站立揚鞭念“pia”模仿鞭子聲,為了更好地表演這個場景,學生的表情、神態、聲勢都極其形象,他們全神貫注地聆聽音樂,配合音樂,投入到音樂的表現中。
總之,我們要遵循認知規律,掌握認知策略,關注學生的認知表征,把欣賞教學延展為激發學習興趣、學習知識技能、提高音樂素養、培養審美情趣和完善人格品質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