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在歷年不斷飛速攀升的最終交易額數字背后,天貓雙11的意義早已超越消費和零售領域,成為商業和經濟變革的最大試驗場。它展示著面向未來的商業哲學和價值觀:經濟體賦能,全社會合作,高速度迭代,大數據保障。
2017年11月11日零點剛過,阿里巴巴西溪園區1號樓的光明頂燈火通明。這里是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的技術作戰指揮室,空氣中彌漫著輕松愉快的氣氛。這和往年的緊張氣氛截然不同。
發展至第9年,天貓雙11已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購物狂歡節、最大的線上博覽會,更是最廣泛的全球化共振。這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品牌和商品“購物中心”:14萬個明星品牌,1500萬種商品。如果一個消費者花10分鐘“逛”一家品牌店,“逛”完這家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需要2.67年。
雙11全球狂歡的背后,是看不見的“超級工程”。零點之刻,如同三峽大壩開閘泄洪一般,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瞬間涌入:2017天貓雙11開場3分1秒,交易額即突破100億元人民幣。二進制世界中新的世界紀錄再次刷新:交易創建峰值達到每秒32.5萬筆,支付峰值達到每秒25.6萬筆,是去年的2.1倍,但阿里巴巴還是很好地保障了“如絲般順滑的體驗”。
11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雙11不僅是史無前例的社會化大協同,機器智能的大規模應用,也讓今年的雙11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機協同。“可以說,今年雙11技術不是由我來指揮的,而是機器和人一起來指揮的。”
經過九年的進化,今天的雙11,已然成長為一艘需要面對前所未有之規模和復雜挑戰的巨型航母。支撐這一商業奇跡背后的技術體系,也進化成代表互聯網技術巔峰的“超級工程”。除了交易、支付系統以外,還有數據、客服、搜索、推薦、廣告、庫存、物流……這是一個龐大、復雜、精密的商業協同系統,僅靠阿里巴巴幾千名小二,已經無法維系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轉。
大量智能機器人組成的“新物種”軍團,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它們比人類更加善于應對復雜、龐大的體系。這些機器智能“新物種”,已經滲透到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的各個角落,從挑選貨品、導購推薦、客服、設計海報、巡邏機房到管理倉庫……它們開始和人類一起,協同完成雙11的各項任務。
阿里巴巴工程師們發明的AI設計師“魯班”,在雙11期間設計了4.1億張商品海報。它綜合圖像深度學習、增強學習等AI技術,如同普通設計師一樣,完成從草圖到框架、細節元素等一系列設計,為消費者提供最優的商品展示。
在消費者的選品環節,阿里機器智能推薦系統雙11當天為用戶生成超過567億個不同的專屬貨架,像智能導購員一樣,給消費者“億人億面”的個性化推薦。
機器人客服“阿里小蜜”,在雙11當天承擔95%的客服咨詢,回答消費者關于活動規則、購物車、退款申請等問題,極大提高服務能力。阿里也將機器人客服的能力開放給商家,推出“店小蜜”幫商家緩解客服咨詢壓力。
在菜鳥物流的配送中,實現了智慧物流的全面升級和規模化應用,通過對雙11物流全鏈路的智能分析提高遞送效率,在雙11開始前,就提前將爆品調撥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先進的機器人分倉,也讓倉配運轉效率超越人工運轉的極限。
機器人也保障著雙11數據中心的安全。雙11期間,華北數據中心的巡檢工作由智能運維機器人“天巡“完成,24小時巡查數據中心,對億萬級的數據點進行秒級檢測和故障定位,接替了運維人員以往30%的重復性工作。
張建鋒表示,在2017年雙11,機器和人在商品選品、客服、物流、技術運維等領域全面合作,規模之大、領域之廣、協同之深前所未有。通過雙11這樣巨大的社會實踐,機器智能的發展進程將大大加速:一方面,需求場景、數據將推動機器智能的進化,越變越聰明;另一方面,不斷進化的機器智能將更好地反哺和賦能生態伙伴和整個社會,最大化服務于社會。
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則回憶,雙11早期,支付寶交易號都只有16位,除去日期外,承載交易量的是8位號碼,單日最大極值就是一億筆。今年,支付寶交易號已經未雨綢繆地從16位升級至28位,為增長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井賢棟說,“25.6萬筆/秒的支付峰值、4200萬次/秒的數據庫處理峰值,意味著中國自主研發的數據庫躍已經升至全球第一梯隊。雙11閱兵場上鍛造的中國科技力量和社會大協同,未來將為全球20億消費者提供更加平等和個性化的服務。”
28位一定不是支付寶交易號的終點,“9年雙11展現的力量,讓我們在設計未來時,始終保有一份‘留白的勇氣。我們相信,新零售和金融科技的發展,一定會像支付寶交易號一樣,永不設上限。”井賢棟說。
11月11日24時,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落幕,新零售能量全面爆發,“全球共振”效應凸顯,全天成交額再次刷新紀錄達到1682億元,無線成交占比90%,全天支付總筆數達到14.8億,全天物流訂單達8.12億,交易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
這是“新零售”概念的一次大檢閱,2017年的天貓雙11是線上線下聯動的大狂歡:52個核心商圈,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重慶、武漢等主要城市,輻射消費人群超過1億。
支撐“新零售”這個闊大場景的,還有中國獨步全球的物流能力。全部雙11包裹的重量超過20億公斤,這相當于明清之際最重要的“物流”工程京杭大運河大約7年的漕運規模。平均一個包裹的運輸距離,以300公里算,全部包裹所經過的運輸距離總計超過2000億公里,足以繞地球超過500萬圈。
天貓雙11涉及的品牌商背后有超過6500萬制造業產業工人;涉及的批發和零售環節有1.2億關聯就業者;除了300萬快遞小哥,中國物流、倉儲、郵政體系還有超過1000萬的服務支持人員;再算上阿里巴巴平臺上的中小商戶、特色農戶,支撐阿里巴巴體系運作的工程師等技術保障人員,至少有超過2.2億人直接或間接地為天貓雙11服務,這占到全中國就業人口總數7.7億的29%。
如果算上消費者(實際上許多雙11的保障服務人員本身也是消費者),天貓雙11至少會有超過6億人參與,這相當于中國總人口的43%,這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
天貓雙11早已不僅僅屬于中國。在天貓雙11的14萬個品牌中,海外品牌就有6萬個,從LVMH、雅詩蘭黛、SMCP等全球時尚奢侈品,到智利車厘子、加拿大北極貝、馬來西亞燕窩、泰國大米等生鮮特產,覆蓋了全世界各個角落大大小小的品牌商、企業和農場主將把它們的產品,借由雙11的契機,以最快的速度送達中國消費者。
在歷年不斷飛速攀升的最終交易額數字背后,天貓雙11的意義早已超越消費和零售領域,成為商業和經濟變革的最大試驗場。它展示著面向未來的商業哲學和價值觀:經濟體賦能,全社會合作,高速度迭代,大數據保障。
在過去,商業在一定程度上被異化了,它過度地關注競爭,它過度地聚焦博弈;21世紀,天貓雙11讓商業回歸本源,商業基于全鏈條的共生,追求全鏈條的共贏,你我之間不是你贏我輸的關系,而是真正雙贏的正和博弈。這是天貓雙11的中國化闡釋,更是阿里巴巴為世界貢獻的有關商業未來的“中國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