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彪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前松后緊的狀況。前段時間探究充分,后面卻沒有時間很好地歸納、小結和鞏固,探究僅僅停留在表面,走過場,很難有實質性的效果;其次是面臨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課堂上的探究交流活動,一部分后進生總是在當觀眾。
近年來,郭思樂先生提出的“生本”教育體系的方法指出“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育教學理念,而前置性學習就是落實這一理念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讓學生進行前置學習,他們就有更充分的時間、更廣闊的空間去探究具有思考價值而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課堂上交流時的深度與廣度自然就得到了保證,使他們的個性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但這種前置學習不同于傳統的預習,它在傳統的預習的基礎上,拓展了內容,更具有目的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重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內容不同
傳統的預習,對許多學生來說形同雞肋,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對生字進行圈點,就算是預習;要么就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或補充資料上抄點內容。而前置性學習是對文章進行系統的學習,學生不僅要讀懂課文,提前解決生字詞,還要開展延伸閱讀,了解關于作者、背景及相關資料,還要提出問題梳理話題,對文章的線索、結構、主旨以及表達方式等進行深入研究,重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2.目的不同
傳統預習的目的,是要求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定了解,在預習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得到一些收獲。而前置性學習是為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做準備的,是具有相當強的目的性的。它就是要達到讓學生在課前能夠對新知識進行感受,進行初步理解,自主尋求解決辦法的目的。
3.要求不同
傳統的預習是一種淺層的活動,如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查閱相關資料等,這些預習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現成的書本知識,對學生來說,這種知識是一種間接知識,一種偏于理性、尚未與情感認識相結合的不完全知識。而前置性學習比預習的要求高一個層次。它在傳統的預習的基礎上,拓展了內容,更具科學性和趣味性。前置性學習任務是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學習目標以及評價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和設計最具有價值的問題或話題。前置性學習要求學生進行信息收集、處理,還要自主地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完成前置性學習任務就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
4.性質不同
預習一般是“單兵作戰”,教師在其中也是毫無作用,只是提具體要求而已。而前置性學習不僅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自主學習和交流展示,構建學習型組織,增強合作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成就感,從中獲得恒久的學習動力。
前置性學習是一個帶有草根性質的中國本土教學模式,如今,正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所認可和選擇。但在實際教學中,到底怎樣的前置學習才是有效的?我們該設計怎樣的前置學習任務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1.內容要緊貼話題或學習課文
在設置前置學習任務時,我們的每一個任務必須緊扣學習課文的內容,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根據《記金華的雙龍洞》(下同)這節課“旨在抓住游覽順序,通過感知整體,了解游記特點,然后重點講“過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達特色,并指導學生學以致用”這一教學目標,所以我設置了“我會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呢?默讀課文,請在文中圈畫出有關的詞語,并想想哪一處景點最讓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多讀幾遍?!薄拔視磉_:下圖是江西的三清山的著名景點一線天,請認真觀察,并想想:假如你去這里游玩過,你會如何把它介紹出來呢?請用一段話來寫出一線天的特點?!边@兩項前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整體感知游記的特點,相信這樣,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時起點就高,帶著自己的思考再來學習,一定會學得更加主動,更加有效。
2.形式、方式要多樣化
前置性學習內容的設置應根據每節的教學內容和本班的學生情況而定,不應有固定的格式,不應該局限學生的思維。前置性學習任務可以布置在書本上完成,也可以寫在練習本上,只要每次的前置性學習任務的設計能圍繞教學目標就行了。在這節課的前置學習單上,我設置了“我會讀書”“我會寫字”“我會收集資料”“我會思考”“我會表達”五個方面的前置學習任務,并且通過五個“我會”來給孩子心理暗示,鼓勵孩子一定行,進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3.要求要明確詳盡
為了讓學生順利地完成前置性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在布置時要求一定要詳盡,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布置孩子讀課文這一前置學習時,我的要求是:借助課后生字注音或查閱工具書,大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通順,也可以讀給家長聽。這樣給出一些具體的要求,相信孩子們自學起來就不會無從下手。并且在后面還引導孩子提出自己還未解決的困難或疑惑,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4.難度要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
既然是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那如果太難或太簡單,這都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在布置任務時,必須根據本班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特點來布置前置學習任務。如在布置收集資料這一前置學習任務時,我想高年級的學生都會,所以我布置的任務是要孩子們在收集眾多資料的基礎上用最簡潔的話來概括,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孩子對信息的處理與提煉能力。
前置性學習,勿容置疑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實際教學中,到底怎么“教”、怎么“學”,前置性學習的操作層面仍有一些問題困擾著一線教師,都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思考并予以解決。如何在生本理念下讓學生進行前置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把一切學習的權利交還給學生,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這是我們努力追求的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