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發自湖南株洲)
再“亮劍”:巡察就是發現問題
文/圖_本刊記者(發自湖南株洲)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市縣黨委按照黨中央統一要求,不斷深化政治巡察,織密基層黨內監督之網,暢通基層群眾直接反映問題渠道,發現并推動解決一大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突出問題,著力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系統總結了巡察工作實踐經驗,它要求“黨的市和縣委員會建立巡察制度,設立巡察機構,對所管理的黨組織進行巡察監督”,同時規定“開展巡視巡察工作的黨組織承擔巡視巡察工作的主體責任”。目前,市縣巡察工作正在各地沿著深化政治巡察的方向持續推進,且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所有巡察工作人員在進駐巡察前集中進行系統培訓,然后按照統一程序安排進駐巡察。
“在我省市州巡察工作中,株洲市縣巡察一體推進差不多提前了半年。”株洲市委常委、株洲市紀委書記、株洲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賴馨正說。
2017年2月20日,農歷春節假期剛剛結束,株洲市便召開了株洲市委第一輪巡察工作動員部署會議,這次會議在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條例》和《中共湖南省委貫徹〈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實施辦法》的同時,安排部署了株洲全市巡察工作,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株洲市巡察工作正式展開。
采訪期間,本刊記者獲悉,2017年1月,株洲市委成立了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紀委書記擔任;副組長由市委組織部部長擔任;成員由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市紀委分管副書記,市委組織部分管副部長和市委巡察辦主任擔任。日常工作由市紀委分管副書記負責,從而形成了市委統攬全局總體抓、紀委和組織部協調指導牽頭抓、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配合抓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據本刊記者了解,株洲市委每輪巡察派出6個巡察組,每組巡察一個市直單位或重點鄉鎮。巡查組人員構成為:每個巡察組由5人組成:1名組長,2名副組長,2名工作人員。其中組長、副組長由市委任命的巡察組組長、副組長擔任,巡察實行一次一授權,各組工作人員則從紀檢、組織、財政、審計等系統抽調,每輪各系統分別抽調3人。“所有巡察工作人員在進駐巡察前集中進行系統培訓,然后按照統一程序安排進駐巡察。”
此外,本刊記者了解到,株洲市委還出臺了《株洲市后備干部參加巡察工作辦法(試行)》《關于實行縣市區異地交叉巡察的辦法(試行)》等制度。其中,《株洲市后備干部參加巡察工作辦法(試行)》規定,所有市委管理的后備干部原則上應參加一輪以上的巡察工作,后備干部參加巡察工作的表現情況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
據株洲市委巡察辦工作人員介紹,株洲市委第二輪巡察共開展個別談話1089人次、明察暗訪21次,受理群眾來信來電來訪316人次,梳理問題線索63件,提出意見建議66條,下發立行立改建議26份。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株洲市為了落實十九大精神,特別是市縣巡察工作相關精神,2017年10月24日,株洲市委部署第三輪市縣巡察工作,明確市縣第三輪巡察工作重點是扶貧領域,主要對涉及扶貧領域的8個市直單位和茶陵縣、炎陵縣兩個國家級貧困縣有脫貧攻堅任務的33個鄉鎮開展巡察。
據悉第三輪巡察中,株洲市委派出6個巡察組,其中4個巡察組采取“一拖二”的方式,分別巡察市發改委、市衛計委、市民政局等8個涉及扶貧領域的市直工作部門;另外2個巡察組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分別巡察炎陵縣、茶陵縣的一個鄉(鎮、辦事處、場)。城市4個區、攸縣、醴陵市、株洲縣共23個巡察組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到炎陵縣、茶陵縣各巡察一個鄉(鎮、辦事處、場)。炎陵縣和茶陵縣各派一個巡察組,分別交叉巡察對方的一個鄉(鎮、辦事處、場);炎陵縣另外的2個巡察組、茶陵縣另外的3個巡察組和1個區委巡察組,交叉到攸縣、醴陵市、株洲縣各巡察一個鄉鎮。
本刊記者從株洲市紀委了解到,第三輪巡察突出巡察扶貧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執行走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中以及扶貧項目實施管理中以權謀私、濫用職權,推進扶貧工作中履職不力、作風不實,扶貧領域“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
現在不在本地巡察,人情干擾的情況沒有了,心理包袱放下了。
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在聽取巡察工作情況回報時強調,要不斷創新巡察方法,做好巡察頂層設計,推動巡察工作全地域、全領域覆蓋,開展專項巡察“回頭看”,加強機動巡察,探索縣與縣交叉巡察。
“我們株洲創新開展了交叉巡察,從目前來看效果非常好。”株洲市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在第二輪巡察工作開展過程中,株洲全市范圍內區縣市委之間巡察實現了全面異地交叉巡察。
本刊記者發現,《株洲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關于縣市區委實行異地交叉巡察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縣市區委第二輪巡察實行交叉巡察;由各縣市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提出被巡察黨組織名單,報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各縣市區委巡察組在巡察期間的工作,由被巡察黨組織所屬縣市區委巡察辦負責協調、服務。
“為確保巡察組不受外部因素干擾,明確各縣市區巡察組在巡察期間的相關工作,接受市委巡察辦的領導、指導。同時規定,巡察組在巡察期間的差旅費用,由巡察組所屬縣市區委巡察辦負責統一結算。”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為了取得良好的巡察效果,在交叉巡察期間,堅持兩個回避原則,一是縣市區巡察組不巡察本縣市區單位黨組織;二是縣市區主要負責人現任職縣市區和曾經任職的縣市區相互實行回避。
株洲縣委巡察辦公室主任肖紅國告訴記者,在巡察組的選定過程中,按照回避原則,將應回避縣市區巡察組編號單獨拿走。將余下的巡察組編號全部放進號碼箱中,分別由縣市區委巡察辦負責人從號碼箱中抽出與本縣巡查組同等數量的巡察組參加本縣市區第二輪巡察。
“縣市區‘異地交叉’巡察的做法,讓少數心存僥幸的干部徹底斷掉了‘找人了難’的錯誤想法,也讓所有單位都有一種利劍高懸、震懾常在的壓力。”株洲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賴馨正表示,“從各縣市區巡察組目前的工作情況來看,我們這種做法達到了預期效果。”
打通最后“一公里”,只要是黨員,就必須接受巡察。
本刊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株洲的前兩輪巡察工作共發現問題線索518條,立案204件,處分115人。如發現并查處了株洲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常奇(正處級)違反“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和“三個不直接分管”規定等違紀問題。
2017年2月,株洲市委巡察組進駐株洲市人民醫院開展巡察工作,發現該院耳鼻喉科違規對外承包等問題。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嚴禁公立醫院將科室對外承包經營。但在金錢美色的誘惑下,周常奇置禁令于不顧,打著提高醫院收入、改善職工福利的旗號,將耳鼻喉科承包給“莆田系”某老板。
兩年間,“莆田系”老板從該院轉出資金2000余萬元,周常奇享用著巨額“感謝費”以及大量煙酒等,對該科室過度醫療、違規行醫等行為視而不見。2017年4月,根據株洲市委巡察組提供的線索,株洲市紀委對相關問題進行初核,發現周常奇涉嫌嚴重違紀,對其立案審查。
此外,據株洲市委巡察辦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巡察,他們還發現了株洲市園林綠化局黨委書記、局長彭嵐(副處級)違規經商、串通招標等問題;株洲市苗圃主任朱劍(正科級)私設“小金庫”、挪用公款等問題;炎陵縣鹿原鎮金花村前后兩任支部書記制作虛假資料虛增工作量套取危房改造補貼的問題;攸縣農村工作局違規撥付產業扶貧款的問題;株洲縣朱亭鎮高福村違反村級換屆紀律的問題等。
“株洲縣在全市的縣市區巡察中是領先的,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第三輪巡察,第三輪聚焦扶貧領域,開展專項巡察。”株洲縣委巡察辦公室主任肖紅國告訴記者,巡察包括鄉鎮、社區、村兩委在內,打通最后“一公里”,“只要是黨員,就必須接受巡察,這其中就包括社會性黨組織;而對于非黨員則移交檢察部門。”
“我們在巡察過程中就發現有人已經涉嫌違法,隨即移送檢察院成立專案組,有的從我們巡察中發現問題線索,在移交紀委立案查處的過程中,就發現對方已經涉嫌違法了。”肖紅國說,在巡察之前,有關部門會對巡察組工作人員進行工作方法上的培訓,“巡察為了避免盲目性,我們往往是帶著問題去的,在巡察之前我們大概就知道有什么問題,因為已經進行了外圍調查。縣里面已經將巡察對象的基本情況反饋給我們,并且掌握了一些情況,這里面就包括群眾舉報。”
“我們縣第一輪巡察過程中,就有幾個干部落馬。”肖紅國告訴記者,株洲縣首輪巡察環保局時,縣委巡察組通過查閱資料、明察暗訪、個別談掛等方式,發現環保局存在違規發放津補貼、收受紅包禮金、套取專項資金等問題,于是將線索移交縣紀委,縣紀委依據該線索立案審查,發現了時任縣環保局局長周某某、時任環保局副局長曾某某、環保局出納馬某某涉嫌違法行為,并提請縣檢察院介入。“目前,對這幾個人已經采取了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這足以證明,巡察的力度在我們縣是十分大的,通過巡察在一個縣里面拿下正科級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