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發自張家界、株洲)
基層巡察的困境與突破
文_本刊記者(發自張家界、株洲)

基層的巡察制度作為巡視制度的一種延伸,具有很多共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同。與中央巡視相比,地方巡視存在更多差異化的影響因子,這些因子可能會對巡視效果產生一定影響。近日,本刊記者前往一些已經展開巡察工作的地區進行實地采訪,了解到一些基層巡察工作中存在的困境,以及他們突破這一困境的一些舉措。
巡察組只有獲得廣大干部群眾的信任,大家才會講真話、講實話。
本刊記者梳理發現,十八大以來,多起黨政干部的腐敗問題是在巡視過程中被發現,而在介紹如何發現這些問題時,往往都會出現“群眾反映強烈”的表述。
這是因為,巡視工作收集線索最主要的渠道就是通過廣大干部群眾反映問題。《條例》中有關巡視工作的十三種工作方式中,有七種都是以談話、座談、函詢、問卷、詢問等方式向廣大干部群眾了解信息,干部群眾主動、真實地反映問題是巡視工作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一位曾在中央巡視組工作過的干部李輝(化名)告訴本刊記者:“中央巡視組之所以能發現問題,最主要是靠當地干部群眾對問題的反映。”雖然巡視方式還有展開專項檢查、列席被巡視地區(單位)相關會議等方式,但這些遠沒有被巡視地區(單位)干部群眾的反映更加高效、直接。
7月14日,修訂后的《條例》正式發布后,各地區縣也正式成立了巡察組,巡察組工作的方式與中央巡視組相同,那么發現問題也必須依靠干部群眾對問題線索的反映。但基層巡察組與中央巡視組相比,具有一定的缺陷。
“這個缺陷主要體現在被巡視地區(單位)干部群眾對巡察組的信任度上。”李輝告訴本刊記者,中央巡視組巡視時,很多黨性強的黨員和有正義感的群眾會毫不保留地反映問題,一方面,因為中央巡視組代表中央,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另一方面,中央巡視組的成員是從全國各地抽調,之前與被巡視地區(單位)沒有任何交集,更不可能存在利益糾葛,干部群眾敢講真話、肯講真話。
“地方的基層巡察組,則很難做到巡察組工作人員與被巡察單位毫無瓜葛,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李輝說,巡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靠的不光是中央的權威,更是巡視組本身的公正和干凈在群眾心中樹立的正義形象,獲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信任,這才是巡視工作的生命力。“但這種信任感,建立起來很難,維護住更不容易,如果出現一兩次問題,就會大打折扣。”基層巡察的生命力也在于此,巡察組只有獲得廣大干部群眾的信任,大家才會講真話、講實話。但如何才能確保巡視的生命力,是當前基層巡察組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
基層巡察由于地域有限、人員有限,巡察工作人員與被巡察單位、被巡察單位領導在社會關系上存在交集現象,因此很難做到完全規避。
近日,本刊記者在部分已經開展巡察工作的區縣采訪時發現,李輝所指出的問題,也正是當前巡察組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張宏輝是張家界永定區區委第一巡察組組長,永定區根據張家界市委的統一部署,正在開展第一輪專項巡視。張宏輝所在的巡察組目前負責巡察區工商局和衛計局。張宏輝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巡察工作正在有序展開,第一巡察組已經正式進駐工商局。在與張宏輝的交談中,根據張宏輝的描述,被巡視單位的干部群眾反映問題的熱情并不是很高。而在張家界市慈利縣,第一巡察組組長田洪平則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反映上來的線索信息十分有限。”
安徽太和縣紀委副書記苗勇在與本刊記者交流這一話題時也表示,根據他了解的情況,太和的巡察組在巡察工作中也存在類似情況。
基層巡察由于地域有限、人員有限,巡察工作人員與被巡察單位、被巡察單位領導在社會關系上存在交集現象,因此很難做到完全規避。并且,基層巡察可以調配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很難達到更高級別巡視的標準,辦公條件、人才配置、保密程度都難以達到中央巡視組的巡視水平,這可能會使得一些掌握問題線索的干部群眾心生疑慮,產生觀望態度。
“困難是肯定存在的,目前我們這在努力突破這一困境。”張家界市委巡察辦主任楊年喜告訴本刊記者,他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并且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
楊年喜介紹,以市委巡察組為例,在選擇巡視組成員構成時,市委巡察辦專門建立了一個“人才庫”。這個“人才庫”收錄可能被市委巡察組抽調的人才檔案。市委巡察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本刊記者展示了其中一份檔案,這份檔案除了對這名人才的履歷信息加以完備記錄外,還對其直系親屬的履歷和相關社會關系也做了備注。
“我們在抽調人才時,因人情問題,可能存在風險。”市委巡察辦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目前這個人才庫已經收錄了一百多人,而且正在將這一做法向下級區縣的巡察辦推廣。
而在永定區,本刊記者了解到,區委巡察組成立時出于盡量規避巡察工作人員的社會關系與被巡察單位產生交集的問題,區委在巡察組長的任命上畫了一條“紅線”:必須非永定籍。也就是說,永定區的巡察組組長不得是土生土長的永定區人,通過這種方式盡最大可能淡化巡察組長與當地的人情關系。
而在株洲市,開展交叉巡視也是突破這一困境的探索,株洲縣的巡察組去巡察炎陵縣,炎陵縣的巡察組去巡察攸縣,攸縣的巡察組則可能被派往醴陵市。據本刊記者了解,這種異地交叉的巡察方法在避免“人情關系”的問題上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張家界也可能會在今后幾輪巡察中展開異地巡察的探索。
每一個筆記本都有編號,筆記本里的每一頁紙也都有頁碼,工作完成后筆記本要回收,不能丟失、不得缺頁。
除了規避“人情”風險外,基層巡察要獲得廣大干部群眾的信任,還必須注意工作的嚴肅性、保密性、權威性等問題。
李輝介紹,中央巡視組工作時,有一整套嚴格的工作準則,很多細節上都有十分嚴苛的要求。“比如進駐某個單位展開巡視時,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該單位提供的住宿,不得接受被巡視單位或個人的宴請,不得與巡視工作組以外人員談論任何工作內容,重要談話筆錄和問題線索封存前24小時不得離身等等。”但對于基層巡察組的工作人員而言,由于人力、財力、物力的有限性,很難完全達到中央巡視組的標準。
首先,保密問題就是一大難點,雖然所有參加巡察組的工作人員都會簽定保密承諾書,但很多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
在《巡視利劍》中,中央巡視組在天津巡視時,每次開會前,工作人員都在會議室打開收音機以防止被竊聽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在反腐敗斗爭的陣地上,雖然沒有硝煙,但斗爭形勢依然嚴峻。
為了確保巡察工作保密性,永定區和慈利縣的巡察組也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在永定區巡察辦,本刊記者了解到,他們在選擇巡察組工作人員時,除了考慮此人的履歷、專業、社會關系外,還加入了對性格和個人愛好方面的篩選條件。
“性格過于活潑,嘴巴不嚴的不要,喜歡喝酒的不要。”永定區紀委一位干部告訴本刊記者,永定區只有這么大,巡察組的工作人員也會有自己的交際圈子,“也許他只是無意間在自己的圈子講了關于巡察的話,但很可能通過自己的圈子與被巡察單位(領導)交集的部分發生泄密。”性格過于張揚和愛喝酒的人,則更可能出現這種“意外”。
而慈利縣則更加注重從硬件方面對保密工作提供保障,比如為巡察工作組準備的辦公電腦都做了特殊處理,防止因為電腦病毒等不可控因素發生泄密。
在慈利縣委巡察辦,本刊記者看到,巡察辦為每一位巡察組工作人員都配備了巡察工作專用筆記本。“每一個筆記本都有編號,筆記本里的每一頁紙也都有頁碼,工作完成后筆記本要回收,不能丟失、不得缺頁。”慈利縣巡察辦副主任告訴本刊記者。
除了上述問題外,基層巡察組還可能存在一個致命性的風險。據本刊記者了解,區縣巡察組長為正科級,而且是實權崗位。如果有的地方在成立巡察組的初衷上打折扣,將巡視制度向基層延伸這一嚴肅的政治命題扭曲為地方上解決干部編制待遇的一次重新洗牌的話,那么巡視制度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意義就成了空中樓閣。
“這種風險是存在的,所以中央和省委都專門出臺了相關文件,對成立巡察組有著嚴格的要求和限制。”楊年喜介紹,中央和省委在關于區縣成立巡察組的文件中,對每個區縣能夠成立幾個巡察組,以什么為參考標準,每個巡察組有幾名常駐成員,每次能抽調幾人,都有明確規定。并且區縣成立巡察組需要報經省里,經嚴格審核批準后方可成立。“如果成立的巡察組不是為了巡察的,那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一位紀檢干部說。
如今,巡察組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但基層巡察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屬于空白地帶。基層巡察組要想在基層成為反腐的一柄利劍,還有不短的路要走。困難和阻力是客觀存在的,這無疑對基層巡察工作是一重考驗。讓人樂觀的是,基層巡察組也在不斷探索和創新,正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這巡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