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闕衍來(福建福州)
以良好家風厚植廉潔根基
文_闕衍來(福建福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 2月27日主持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時強調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內在的必然要求。
良好家風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稱贊原福建省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的良好家風,號召全體黨員干部向谷文昌學習。谷文昌留下的“清白、簡樸、為民、奉獻”的良好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
然而,近年來領導干部的家風問題凸顯,不容忽視。家風不正業已成為一些領導干部墮入腐敗深淵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媒體報道,中央紀委近年來查處的黨員干部違紀案件中,約四成與其家庭成員“助推”有關。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的2015年被查中管干部“問題清單”顯示,全國34位部級以上領導干部中有21人違紀涉及親屬、家屬,比例高達62%。山東省委原常委、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家風不正,整個家庭形成了以王敏為核心、夫妻聯手、全家上陣、共同斂財的鏈條。
家風建設并非一日之功,家風墮落亦非一日而成。腐敗官員的家庭之所以從溫馨的港灣淪變為腐敗溫床和“權錢交易所”,說到底是因為家風出了問題。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防治領導干部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的現實問題,應當從家庭、社會、監督、制度四個層面著力,一內一外,一動一靜,實現內外兼修、動靜結合,共同筑牢抵御家風不正的防線,以良好家風厚植廉潔根基。
在家庭層面——涵養家風。“家不治,難理政;風不正,則氣必邪。”領導干部要治國理政必先修身齊家。一要做表率。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是家規的模板、家風的旗幟。要想家風優良,就必須增強自身黨性修養,真正做到既堅守紀律底線,又追求道德高標準,同時為親屬和身邊人員樹立德行標桿。二要立家規。領導干部對子女親屬的管理有時難以“硬約束”,需要借助家規家訓的力量。好家規的制定,既要定邊界,重在劃定不可逾越的底線,又要近實際,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形勢相關,與家庭自身實際密切相連。三要常管教。領導干部要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僅要重教育,而且要秉承“嚴管厚愛”的理念,及時糾正配偶之失,杜絕子女之過,防微杜漸。
在社會層面——關注家風。領導干部的家風決定著家庭或家族的成敗榮辱,也對社會和諧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建設良好家風應當托起社會責任。一要注重歷史傳承,把那些承載著中華文明傳統基因的古賢圣人和先輩先烈的家風家訓作為重要內容,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弘揚、培育好家風,努力營造以好家風涵養好黨風的良好氛圍。二要密切聯系實際,善于將抽象的核心價值觀與具體的家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用貼近老百姓的故事、帶著溫度的事例入情入理,真正讓家風和核心價值觀找到共同點和契合點,在接地氣上見成效。三要完善宣傳激勵,深入挖掘和宣揚領導干部家風建設的先進典型,廣泛開展“賢內助”“廉內助”“廉潔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表彰獎勵“好家風”“好家庭”,喚醒領導干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共識。
在監督層面——護航家風。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既要領導干部的自律、社會的關注,還必須有實際約束力的監督機制。一要強化監督力度。組織人事部門要主動加強與公檢法、審計、信訪等單位的協同聯動,強化關鍵環節的監督管理;紀檢監察機關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注重用黨章黨規黨紀規范黨員干部行為,處理違規違紀問題。二要創新監督方式。不僅要用活用實黨內監督,充分發揮巡視(察)監督的利劍作用,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而且要探索“八小時之外”的有效監督方式,開展常態化“家訪巡查”,將家庭與家風情況納入監督視野。三要突出群眾參與。要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努力拓寬群眾監督渠道,積極開展干部作風民主評議、民意調查、作風建設滿意度測評等,并注重結果運用,提升群眾監督的剛性。
在制度層面——支撐家風。領導干部家風不正的根源在于濫用權力。樹立良好家風,關鍵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領導干部的家風沿著健康軌道運行。一要實現制度全面覆蓋。嚴格貫徹落實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黨員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規定等制度,著重建立和完善領導干部公務、任職等回避制度,領導干部個人及家庭財產定期申報、公開制度等。二要增強執行可操作性。應當改變當前一些制度原則要求較多、程序規定較少的現狀,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具體措施,在“可執行、可監督、可檢查、可問責”方面下硬功夫。如對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配偶子女從業規定,要制定抽查核實辦法,加大對核查結果運用和違規懲戒力度。三要推動建立長效機制。把家風教育納入干部日常教育的培訓內容,在全面推行干部任職前廉政法規知識測試的基礎上強化對領導干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教育,把“家庭美德”的考察納入干部培養、鍛煉、選拔、使用的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