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CQDK全媒體記者 王穎 趙青
特別策劃
城鄉“齊步走”“兩點論”
主持人︳CQDK全媒體記者 王穎 趙青
主持人語
過去,我們認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會使城鄉差距擴大,就像我們曾以為搞經濟建設就必然要犧牲環境一樣。現在,我們發現,這其中的邏輯是錯誤的。我們一定能找到一個方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能保護環境、涵養生態;在建設現代化城市的同時,也能建設現代化的新農村。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作為我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城鄉二元結構突出。2010年之前,全市3000多萬人口中有八成在農村,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高達四比一。即便是到2013年,重慶的GDP總額從2009年的6530.01億元快速增長到12656.69億元,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6個百分點,但其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仍為三比一。
面對較大的區域差距、城鄉差距,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慶,于2014年8月出臺了《重慶市統籌城鄉重點改革總體方案》,堅持將城市和農村作為重慶發展的兩條腿。
從農村金融創新、“三塊地”和戶籍制度改革,再到時下興起的特色小(城)鎮建設,重慶力求通過制度創新、強化資源要素的市場化配置來拓寬農村的發展空間;借改善基礎設施、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差距。
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重慶城鄉統籌發展的方向越來越明確,路徑也越來越清晰。
城鄉統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有兩點很重要。一個是讓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流動,激發農村發展的自身動力;另一個是發展成果共享,這既包括農村享有與城市同樣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也包括農村自身發展成果惠及農民。
因此,本期“特別策劃”將圍繞“流動”和“共享”“兩點論”展開,并以此為“路標”去搜尋樣本。這些樣本看似獨立,但實際上是從不同的側面去深入城鄉統籌這一話題,最終將共同呈現重慶城鄉統籌發展的畫卷。
城鄉統籌發展是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歸根結底還是要激發農村自身的發展潛力,讓農村追趕上城市的腳步。所以,我們不但要以城市的視角,更要以農村的視角來看待城鄉統籌發展問題。
重慶市第五次黨代會強調,要更多從“三農”角度審視城鎮化,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加快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城與鄉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是重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把牢城鄉統籌發展這個關鍵抓手,進一步向“深水區”挺進、突破、深化、提升,多實踐、多探索、多出成果,構建全面、系統的體制機制,才能激發更大的生機和活力,使城市更像城市,農村更像農村,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實現更深度的融合,譜寫城鄉共贏、和諧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