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方財
悠悠清溪尋古韻
◎戴方財
春節(jié)前夕,從千里之外的深圳來到了慕名已久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zhèn)清溪村,探尋那溪水潺潺,群山環(huán)抱,石巷悠悠的苗寨古村落。
清溪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新行政中心北面的清溪村和大連村,始建于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已有長達七個半世紀的悠久歷史。古民居內現有村民1300余戶,其中楊姓苗族人口占80%,全村保留有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110余座,完整的四合院18座。2008年11月,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將清溪古民居建筑群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次年申報成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民族特色十強村寨。2012年申報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進入公示階段,最后還是以微弱票差與“國保”擦肩而過,抱憾而歸。
據《楊氏族譜》記載,清溪楊姓始祖楊應魁系楊再思第六世孫。楊應魁生于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曾任綏邑蓮荷巡檢司。元至元四年(1267年)楊應魁偕妻子由赤水下籍清溪,他見此地山青水秀,遠山龍脈起伏有序,后龍山脊來勢高遠,十八羅漢山脈氣勢磅礴,地勢開闊,水口緊閉,認定這是一處風水寶地,于是毅然選定這里作歸宿之地。
走進村口,遠遠的看到兩株高大楓樹矗立在村莊的后面,象一對站崗值勤的衛(wèi)士在守護苗寨的安寧。又似一對年輕的情人在含情默默的對視,似乎恨不得牽上對方的手,走進久負盛名的苗寨古巷中去品嘗甘甜的清溪水。詩曰:
千年古楓展翠顏,
相對而立已千年。
一公一母把情傳,
無緣相視手難牽。
一路緩緩前行,在村口,苗家阿妹早已等候在那里,光鮮奪目的苗服格外吸引眼球。可是,要想欣賞村落里的民族特色風情,就必須先過了阿妹這關。他們會用苗家特有的迎賓方式----攔門酒來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酒是苗家漢子自己親手釀制的純米酒。每位客人在進村前需先喝三杯米酒,否則就不會讓你進村,當然這是苗家好客的原因。
走進村寨,一條清澈的渠水橫穿整過村莊,據當地村民介紹,在古時候,這里的水是從午后山的清風洞留下來的,因水質干凈,清爽可口,成為村民生活用水,農業(yè)生產的必備水源,清溪之名也因此而來。
在村中穿梭,寬大的青石板路,古巷深處古韻悠悠。古式的建筑群門窗上能清楚的看到“福,壽,祿,喜”四個字還有獨特外形酷似蝙蝠的雕花。古香古色農家四合大院,展示了古代人闔家和睦。三進槽門的民俗風情。那時候,在迎親接客,或重大喜慶的日子才會將正門打開,平時一般人都是從偏門進到堂屋。能經過三道門檻的人都屬于有頭有臉的人物。
在古民居,每天的房屋都能看到一個獨特的窄窄的窗口,相傳,戰(zhàn)爭時期,為了躲避抓壯丁,村民通過這個瞭望窗口看到來抓兵了就發(fā)出信號,所有的人就迅速躲進后山里,等人走了,再回來恢復生產生活。
喝油茶,打糍粑也是古苗寨的千年生活習俗。據說,喝油茶可以治療感冒,當年紅軍經過城步時,有一位紅軍首長因長途奔波感染風寒。熱心的苗族人為他端上了熱氣騰騰的油茶,結果第二天,紅軍首長竟然康復了。后來這一消息在當地傳為佳話。喝油茶的習慣也在苗家代代相傳。平時的早上,要先喝了油茶熱身后再出去干農活。中午也會喝上油茶。油茶因獨特配料,有提神,驅趕疲勞之功效。當有客人來了,油茶是必不可少的迎客方式。苗家喝油茶油規(guī)矩,一般要喝四碗,其原因是:“一杯苦,二杯呷,三杯辣,四杯香。”每一杯的口味不一樣。另一說法是:“一碗強盜二碗賊,三碗朋友四碗客。”入鄉(xiāng)隨俗,否則好客的苗家人會不高興的。
領略了清溪古民居的悠悠古巷,天人合一的四合大院,保存完整古村落群和古民風民俗,讓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
戴方財,筆名雨后晴空,湖南城步人,現為廣東散文詩學會會員,城步作協(xié),中國詩歌網會員。作品先后發(fā)表于南方日報,當代文學,詩歌中國,湖南紅網,邵陽日報,邵陽新聞網,城步紅網。江山文學網檀香書苑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