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超
新世紀山東電視劇地域化風格研究
◎邱 超
當前,山東電視劇在中國電視劇的生產大格局中,憑借厚重的文化底蘊、獨特的審美風格和濃郁的齊魯風情,在我國大眾視聽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山東電視劇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創作,推出了多部優秀劇作,在創作過程中注重將劇作內容與齊魯文化風情相融合,展現了齊魯大地的地域風情,彰顯了齊魯文化的風采神韻。
隨著人類社會逐漸信息化,中國電視劇也邁進了多元發展的新時期,電視劇的本體意識也逐漸成熟,主流意識與社會轉型期中的多種文化思潮交相融合。在全球一體化、世界文化多元并存融合發展的新語境大背景下,中國電視劇正積極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不斷發掘藝術表現新形式。
地域文化是地域電視劇的靈魂和根基,也是地域電視劇特色化的源泉,并造就了風格鮮明獨特的地域電視劇。如以濃厚的“京味”地域文化為依托的“京派”電視劇,描繪了北京人的歷史和當下的生活狀況,發揚了韻味獨特的“京味”文化特色,如在《大宅門》系列、新版《茶館》中,處處流露著地道的“京味”。“晉派”電視劇是以博大精深的“三晉”文化為主體,尤其是以近代獨具魅力的晉商文化和晉商精神,述說著山西人民的歷史和當下,在《喬家大院》《走西口》等劇中,晉商文化、晉商精神得到較為全面的詮釋和展現。而以《闖關東》《沂蒙》《南下》《馬向陽下鄉記》等為代表的“魯劇”,取材真實并反映出山東人民的歷史榮光和現實生活,充分展現了山東人獨特的性格特征、理想信念和風采神韻,彰顯了齊魯大地鮮明獨特的人文內涵、審美價值和風情民俗。
山東電視劇歷經30余年的的創作,經歷了初始階段的探索積淀,發展階段的改革奮進,迎來了新世紀的萬花綻放,正走向精品戰略的發展之路。劇作編導們在創作過程中,擅于將劇作主旨與齊魯文化的精神內涵相融合,使齊魯大地的地域特色、文化精神、風采魅力得到彰顯。
地域文化通常是地域電視劇創作的核心要素之一。齊魯文化建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孕育出泰山文化、紅色文化、膠濟文化、運河文化等特征鮮明、多元共存的文化形態,并在融合互補中,形成開放包容、厚重內斂的齊魯文化,豐富了“魯劇”的文化內涵,造就了多元化的題材創作。“魯劇”的主要題材創作類型為:齊魯紅色文化精神表達下的革命歷史題材劇如《沂蒙》;厚重的歷史正劇題材如《北平無戰事》;詮釋小人物的堅持和操守、描述山東農村改革發展的農村題材劇如《馬向陽下鄉記》;飽含齊魯人民正直俠義的傳奇題材劇如《闖關東》;社會新語境大環境下童趣抒發的兒童題材劇如《水滸少年》系列。厚重內斂的齊魯文化孕育滋養了齊魯人民特有的性情、理念和價值追求,這是“魯劇”與其它地域電視劇的根本區別所在。
同時期的社會思潮、意識形態和矛盾沖突會迅速反映到電視劇的藝術創作中?!棒攧 毕忍靷鞒?、發揚了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彩華章,躍升為新世紀民族文化傳播的新形式,且在齊魯文化的孕育下,滋潤出獨特的風采神韻,折射出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裂變和升華,反映了人們潛意識下的心理文化期待和文化訴求。例如運用“紅色懸疑片”的敘事手法,展現反特題材的《誓言無聲》;巧用“民間傳奇”的敘述模式,展現魯商文化、演繹一代“亂世奇商”的《大染坊》。
在娛樂至上,快餐文化日益泛濫的當下,中國電視劇在浮躁心、功利化的大環境下,劇作多趨向于急功近利的迎合市場需求,脫離了“三貼近”的創作原則,一味追求市場利益。然而一大批藝術與市場雙贏的劇作表明,“主旋律”這塊沃土才是最適合“魯劇”茁壯成長的有機土壤。劇中鮮明的入世思想,強烈的社會憂患意識,對社會、命運的高度關注,對精英化正統意識的弘揚,是其另一顯著特征?!棒攧 痹谥餍深}材創作與商業化的有機結合中,形成了獨特的劇作風格,走向了精品化發展之路,有濃郁的主旋律色彩,劇情精致細膩。在一貫堅持“三貼近”的創作原則下,提升了“魯劇”的藝術性、通俗性和娛樂性,并使思想性、藝術性和商業性有機融合在多部主旋律精品劇作之中,作品風格淳樸厚重、高遠大氣,滿足了觀眾的收視心理,取得了藝術與市場的雙豐收。
齊魯文化中鮮明的入世精神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使“魯劇”注重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批判與反思,并流露出精英化的正統意識。在作品創作中,彰顯著鮮明的主旋律意識;在劇作的故事構建上,以反映社會現象為基礎,巧用現代觀點進行深入解讀和剖析,塑造了多元立體化的人物形象。如在《馬向陽下鄉記》《闖關東》等劇中小人物的大智慧,展現了以“家庭”為核心的傳統倫理觀念,家國情懷的意識濃厚;而新沂蒙女性犧牲的群像精神在劇作《沂蒙》中給予了祖國母親符號化的寓意,也成為近代中國命運多舛、堅韌不拔、拼搏向前的民族載體的象征。
多層次的環境基質與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相互融合,孕育了各地鮮明獨特的人文風貌、人文性格和群體特征。地域電視劇中流露出的濃厚的地域文化韻味,彰顯著其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品格,恰如蘊含深厚京味的《大宅門》、描繪厚重齊魯韻味的《闖關東》、彰顯鮮明晉商色彩的《喬家大院》,展現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輝煌榮光。不同地域的風情民俗是其地域文化的具象化符號,也是地域文化物象化與傳播的有力載體?!棒攧 敝刑N含著多種齊魯文化符號,如山東方言、山東快板。齊魯文化符號豐富了劇作內容,又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所指內涵。“魯劇”中的風情民情、人文性格、方言習俗等流露出山東人淳樸的真善美和剛正俠義風范,帶給觀眾別樣的地域風采。正如《大染坊》中出現的大量鮮活立體的風情民俗,高度再現了齊魯大地的地域風貌、人文情懷和市井風情。如濟南聚豐德的菜肴、青島的西式餐廳、張店的手工染坊,仁愛、正直、狹義的人物性格,重仁義的經商之道,守誠信的道德品行等,都深深地烙上了齊魯文化的印記,為觀眾描繪了一幅百年前齊魯市井的風情文化長卷。
邁進新世紀的山東電視劇,既注重對人物多元性格的立體化塑造,又善于刻畫平民化的英雄人物、大義人物,使劇中人物在整體創作環境下具有豐滿性格的類型化特征,但又有其內在復雜性、多重性。如《南下》中的孟思遠、《闖關東》中的朱開山、《沂蒙》中的于寶珍等人物,在動作、言語之間無不流露出山東人特有的豪爽大氣、質樸堅忍?!棒攧 睂∽魅宋锒嘣愿竦乃茉?,對人物命運的高度關注,對風俗民情的細致描繪,深得廣大觀眾喜愛。
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近年來積極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優化劇作產品結構,匯集了大量優秀創作力量,推出多部如《南下》《沂蒙》《紅高粱》《馬向陽下鄉記》《闖關東》等具有強烈時代感、淳厚民族性、鮮明地域性的精品電視劇,打響了“魯劇”文化品牌,推動了山東文化產業精品工程的建設發展,成為當下中國一股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
山東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海陸兼備、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在豐饒的齊魯大地上孕育了獨具神韻的齊魯文化。從上古之際到秦漢時期,齊魯大地一直是為國家的經濟中心,這為齊魯文化的孕育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外在環境。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基礎,是地域傳統習俗鮮活的標志之一,代表著當地特有的人文風貌。把樸實、直爽、幽默的山東方言融入到“魯劇”創作中,使劇中人物的語言更具真實性、親切性、趣味性,為“魯劇”風格的營造錦上添花,也形成一種正面、積極的文化傳播符號。正如《紅高粱》《沂蒙》等劇中,山東方言的合理運用,增添了濃郁的齊魯韻味。同時,山東多彩的民間藝術,諸如:泥塑、剪紙、風箏、面塑、皮影等,為齊魯文化注入了別樣風采,也為“魯劇”的藝術創作提供了鮮活素材,在豐富“魯劇”視聽內容的同時,又蘊含了一定的文化象征意義。
近年來,國內掀起了地域文化研究的熱潮,為“魯劇”走精品戰略之路提供了時代契機,傳統文化的多元性、多域性逐漸得到重視。對我國地域文化研究的深入和發掘,對地域電視劇的發展和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重塑和創新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抵擋外來影視文化的侵擾,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發文化產業和藝術事業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山東省政府積極推進電視劇生產機構的建設和制度的完善,組織成立了山東電影電視劇研究中心,對民營類影視機構的生產權限逐步放寬,投入了大量資金拍攝《闖關東》等經典劇作,出臺了建設山東電視劇精品工程的相應扶持政策。山東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探索建設精品文化工程,積極打造文化產業精品,推出一大批如《闖關東》《沂蒙》《南下》《馬向陽下鄉記》等集思想性、藝術性、商業性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的“主旋律”色彩濃郁的電視劇,并取得了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共贏。
地域電視劇的創作深受地域文化的影響。齊魯文化所蘊含的文化觀念、文化精神等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思維方式,并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特色鮮明、多元共存的文化類型。淳樸厚重的齊魯文化既豐富了“魯劇”創作的文化內涵,又為其創作提供了不竭動力。山東人在齊魯文化的滋養下,傳統思維里始終保持著對政治、文化的高度自覺性,具有鮮明強烈的精英化正統意識,彰顯了知識分子對社會使命感和價值理想的高度關照。
“魯劇”歷史,輝煌榮光。“魯劇”今朝,大放異彩。新世紀的“魯劇”以內容為核、制作領先,多品牌化、全產業鏈多元發展,口碑市場雙豐收,藝術風范卓爾不群。在齊魯文化孕育滋養下的山東電視劇正茁壯成長,高歌唱響“主旋律”,充分利用齊魯地域文化資源,積極引入現代市場管理機制,在中國電視劇生產大格局中熠熠生輝,并推動中國電視劇走向精品化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