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名
論新時期我國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初探
◎陳冠名
十八大以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進入了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等建設領域取得了偉大成就。但由于轉型期各方面的機制體制尚不完善,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尤其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易發高發,近年來更呈上升趨勢,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大,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本文立足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建設的實際,以構建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制度體系為研究主題,在分析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不健全的基礎上,從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的教育防范制度、懲治制度、監督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來論述構建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希望能為新形勢下我黨的反腐倡廉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一)腐敗現象的危害
第一,腐敗現象損害了黨的先進性和光輝形象。貪污腐敗問題腐蝕了黨員干部的先進性,破壞了公務員的形象,動搖了黨和政府的威信;違背了黨員干部的宗旨,踐踏了黨的綱領,容易導致黨員干部失去民心而走向衰亡。第二,腐敗現象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社會主義文明;干擾到社會主義的民主法治進程,破壞了社會公平和穩定。第三,腐敗現象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社會的穩定。我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社會,在我國,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腐敗現象在危害黨和人民的同時,也必然危害了我國的利益。腐敗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會使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離心離德,招致怨恨和沖突,破壞社會穩定。為了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們要重視腐敗現象的嚴重危害性,大力加強和開展反腐倡廉建設。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
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反腐廉政建設總體布局的戰略明細。首先,這是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基本保障。對于執政的共產黨而言,以人為本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反腐廉政建設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來避免權力的異化,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二者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任務,反腐廉政建設的成效如何,直接影響科學發展觀的踐行。其次,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大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首次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任務,反映了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其中,完善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對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進行有效監督,不斷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這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緊迫任務。“執政基礎最容易因腐敗而削弱,執政能力最容易因腐敗而降低,執政地位最容易因腐敗而動搖”。共產黨愈是長期執政,反腐廉政的任務愈艱巨,愈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若黨內的消極腐敗現象不能被有效抑制和防范,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而導致人亡政息的悲劇發生。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見效和成果。但隨著不斷深入和反腐敗實踐形勢的發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反腐倡廉制度發展還不完善,科學化水平不高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共產黨逐步建立反腐敗制度體系,但由于形勢的深入發展,反腐敗的制度還不完善。第一,一些重要部門和關鍵行業存在制度空白。目前的反腐倡廉法規體系中規范性、制裁性的法律居多,而保障性的法律嚴重缺乏。例如,我國目前雖已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等,然而,相關的保障性法律法規則偏少。第二,反腐倡廉監督體系不健全。從理論上說,我黨對于黨員領導干部的監督,目前已形成了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府內部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公民監督和輿論監督組成的的監督體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監督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監督功效。根本原因是,保障監督的法規制度不健全。
(二)新時期中國社會腐敗問題出現許多新的形式特點
第一,個體腐敗犯罪上升集體腐敗,指的是多名官員結成同盟、共同開展腐敗行為的現象。近年來,我國在反腐倡廉建設上加大了對腐敗行為主體的懲治力度。案件上窩案、串案呈上漲趨勢,出現了集體犯罪的趨勢。集體腐敗比個人腐敗具有更大的破壞性,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腐蝕更多的黨政官員,更重要的是會產生更嚴重的政治腐蝕性。所以,打擊集體腐敗犯罪現象是我國反腐治腐的當務之急。
第二,基層官員腐敗犯罪上升中高層官員腐敗犯罪,是指腐敗行為主體正由基層向中層和高層官員蔓延。縣處級、省部級以上官員牽涉到腐敗犯罪的案件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一方面,說明我國政府對打擊腐敗不斷加大力度;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官場復雜關系網和金錢網,官官相護。法律和制度體系的不健全,嚴重破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政府形象,動搖了政府的威信,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第三,官黑勾結腐敗犯罪,官黑勾結即為黑惡勢力與官員勾結,合謀進行腐敗犯罪活動,聯合斂財。比如,一些官員為了達到個人或者工作目的,在拆遷或施工過程中,勾結利用黑惡勢力,找黑社會組織幫忙,欺壓百姓,強行拆遷或施工,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損害了百姓和群眾的利益;同時也打擊了國家機關的社會公信力。
(一)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思路
1.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對黨員的思想引領作用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表明,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是取得勝利的精神保證,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習近平指出,在新時期要“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衡量的標準就是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現實世界中的一些黨員、干部的“軟骨病”,源于精神缺鈣,做到一切為了人民,就是治療精神缺鈣的藥。黨員干部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俯首甘當孺子牛”;要深入基層,體察民意,了解民生,感念民生疾苦,為民眾排憂解難。白居易有一首詩寫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利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2.加強廉政文化在黨性修養上的作用
習近平認為,黨風廉政建設要從長期歷史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主動借鑒國內外的有效做法,用于指導實踐。要研究古今中外的廉政文化,以史為鑒,從中得到啟發和借鑒。廉政文化建設要和思想道德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保持黨的純潔性,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使黨員干部廉潔從政。要注重廉政文化和道德教育在黨性修養上的作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守精神家園,“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要引導黨員干部學習馬列主義,信仰馬列主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操守廉潔。
3.以黨章為準繩嚴明黨的紀律
無規矩無以成方圓。黨章,就是廣大黨員衡量作風、履行職責的準繩,是規范黨員干部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關心民生疾苦不懈怠、加強黨性修養不放松的根本大法。黨章,是嚴守黨的政治紀律的一面明鏡,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找差距、比不足,去歪風、樹正氣,俯下身來為民服務、挺直腰桿兩袖清風。以黨章為鏡,要常學常看、常念常新,做到“學而時習之”;以黨章為鏡,要強化學習,注重反思,“每日必三省吾身”;以黨章為鏡,要維護黨章,堅守誓詞,“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以黨章為鏡,要踐行黨章,貫徹黨章,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做到憂國憂黨憂民。如果說黨章是規范,是準繩,那么黨的紀律就是依靠和保證。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依靠的就是鐵的紀律,嚴格的紀律一直以來就是黨的優良作風和獨有的優勢。在紛繁復雜的現實面前,在任務繁重的擔子面前,更要團結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站穩腳跟;更加需要統一步調、統一言行、統一思想,把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作為地方工作的前提條件,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決不允許搞變通和打折扣。嚴明黨的紀律,要把政治紀律放在第一位,把嚴格執行黨章的有關規定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用黨章規范自己的行為,紀檢部門要強化監督和審查,保證令行禁止。
4.依法治國,將腐敗裝進法治的籠子
依法治國,要求把腐敗裝進法治的籠子,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的需要,是中國特色法制體系的需要,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我國現階段的反腐倡廉工作,已進入法治反腐的重要機遇期。依法治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群眾監督意識已經轉化為行動。更加健全的施政行為公開制度,讓公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逐步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為依法治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懲治腐敗,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還需要堅守法治、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的執法者來懲治腐敗。正所謂“公生明,廉生威”,執法者要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習近平一直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來懲治腐敗。2014年1月14日,在黨的十八屆中紀委三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反腐敗高壓態勢必須繼續保持,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就是要強化法治的執行力,使各級領導干部從心底里把法律制度、黨規黨紀當成高壓線,做到“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決查處各級領導干部的違紀違法案件。僅2014年上半年,就有16個省部級高官落網,包括徐才厚和蘇榮。對這些大“老虎”的零容忍,極大地震懾了整個官場,強力整肅了官場秩序,顯示了中央反腐的決心。如果沒有零容忍的態度去反腐,針對腐敗問題下的文件、立的法規再多,仍然難以阻止腐敗蔓延。只有以零容忍的態度去反腐,才能營造更加清明的政治環境,進一步提高法治的威懾力和執行力,純潔黨員干部隊伍使法治真正起到腐敗的防火墻的作用。
(二)新時期中國反腐倡廉制度對策的綜合分析
黨的十八大結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新特點,突出了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意義,表達了新一代領導班子對于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決心。十八大關于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的新認識給我黨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建設許多啟示,結合中國特色反腐倡廉建設以往的經驗以及世界各國在反腐敗運動中的經驗與收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新時期的反腐倡廉建設。
1.提高整體監督的效能
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的監督制度。歷史反復證明,腐敗與權力緊密結合,只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監督制度,把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法律化、制度化,這樣才能使權力沿著正確的軌道和方向前行。對于我國政府來說,應當根據當前的國情構建包括黨內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在內的權力監督體系,使權力主體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的關系。構建科學的監督體系,必須實施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相結合。黨外監督包括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和完善社會監督。
2.加強制度教育
教育是反腐敗斗爭的基石,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重要舉措。反腐倡廉教育預防體系建設是為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在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占有重要地位。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加強教育制度的建設在推進反腐倡廉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反腐倡廉教育會間接提高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識,充分調動全黨、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強反腐敗的立法工作,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的法律制度
我國目前現行的反腐敗的法律法規有相當多的內容都只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許多反腐敗的措施主要通過行政命令來執行。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做的,一是將一些反腐倡廉的制度規定上升為法律規范,二是修訂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在實體性法律制度方面,應制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的配套規定。這兩個條例雖然明確規定了違反黨的紀律的懲罰方式和行政機關公務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行政機關的決定等應當承擔紀律責任,但這兩個條例難以適應新形勢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要求,還需制定配套規定,使之進一步具體化,以提高其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性。此外,要健全對黨的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和民主黨派機關公務員的紀律處分規定。要制定和完善對損害群眾利益行為的責任追究辦法,特別是要探索和完善辭職、辭退、免職、降職、降薪、任職限制等有關懲罰措施,并根據違法違紀具體情節作出相應的追究。
4.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重視國際反腐敗合作,2003 年,第 58 屆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反腐敗公約》,12 月中國派代表在墨西哥簽署了該公約,這是聯合國歷史上首個指導國際反腐敗斗爭的法律文件,反映了反腐敗斗爭正在逐步趨向國際化。針對這一問題,胡錦濤曾指出:“反對腐敗,是各國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有利于各國更加有效地懲治和預防腐敗,也有利于實現各國人民要求政治廉潔的共同期盼。”“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反腐敗領域同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進行合作。我們主張,各國應該在互相尊重主權的前提下開展互利互惠的國際合作,在尊重各國國旗的基礎上加強反腐敗務實合作。”2007 年 9 月,國家預防腐敗局成立,體現了我國對《聯合國反腐公約》所規定義務的履行,也向世界展示了黨和國家反腐倡廉建設的決心,對我國進一步開展反腐敗對外交流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在反腐倡廉建設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反腐敗方法也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反腐敗工作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理論、思想、經驗都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反腐倡廉建設工作的強大武器,成為中國共產黨拒腐防變的根本保證。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430073
陳冠名(1990-),男,河南信陽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