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倩倩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 蕪湖 241000)
英劇《唐頓莊園》的女性服飾審美藝術
潘倩倩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 蕪湖 241000)
出品于英國ITV電視臺的《唐頓莊園》是近幾年廣為關注的時代歷史劇。該劇以20世紀初英王喬治五世在位時約克郡一個虛構的莊園為背景,呈現了英國上層貴族與其仆人們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下的人間百態(tài),深受中國觀眾喜愛。其中女性服飾變化是該劇亮點,劇中服飾緊隨時代,緊扣劇情,有效的表現了社會與人物的典型特點,服飾考究,制作精美,對我國歷史社會題材影視劇拍攝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唐頓莊園》;女性服飾;審美藝術
故事發(fā)生在二十世紀初一個叫唐頓的莊園里。面對權利和欲望,大家族之間的矛盾不斷。電視劇背景中的英國,正值社會、政治的的變遷過渡時期,工業(yè)文明的進程推動了整個社會的變化。電話、電燈和汽車的出現,使得等級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貴族年輕人們開始擯棄傳統,勇于嘗試新的職業(yè)和挑戰(zhàn),也為日后英國社會階層的消失奠定了基礎。《唐頓莊園》的風靡,離不開劇中精美華麗、令人眼花繚亂的貴族服飾,從而引發(fā)了全世界觀者對于英國最后貴族的古典想象和癡迷向往。本文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通過不同時代的服飾特點研究《唐頓莊園》中女性服飾的審美藝術。
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女性的典型裝束年。維多利亞時代的責族女性以型曲線為最美,服裝突出胸部的豐滿、腰部的纖細以及臀部的凸翹,特別是腰部的纖細程度是衡量身體之美的重要標準。
《唐頓莊園》的第一季是戰(zhàn)前女性服飾從古典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有魚骨的裙撐已被徹底摒棄,當時的女裙多為拖至地面的喇叭形,緊身胸衣的S形曲線不再追求極致的“緊”,腰圍開始放大,而臀部收縮,服裝的整體變?yōu)橹本€型。從此,沒有緊身胸衣的“S”形服飾打破了古典主義的洛可可、巴洛克、克里諾林和巴斯爾長裙,開始向現代主義服飾設計風格發(fā)展。
《唐頓莊園》第一季中三姐妹是由古典到現代這一時期服飾風格轉變的踐行者和推動者。她們緊跟時代潮流,脫去繁瑣厚重的束胸長裙,換上材質更為輕薄柔曼的飄逸裙裝,線條流暢,盡顯優(yōu)雅。
劇中的其他服飾開始具有東方藝術風格的特色,采納了日本和服、中國旗袍、印度莎麗等東方服飾的特色,整體造型輕快,夏季面料輕薄飄逸,冬季面料厚重且色彩艷麗,同時用金銀的絲線、亮片和刺繡等裝飾出具有東方風格的圖案。
第二季的故事發(fā)生在1916年到1918年的戰(zhàn)爭期間,整個歐洲大陸處于動蕩之中,經濟基礎的改變直接影響到男女服飾的改變。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得成年男性都上了戰(zhàn)場,女性必須留在后方參加工作,服飾趨于簡潔、軍裝元素是這一時期最大的特點。具體表現為軍裝造型,剪裁寬松,裙裝開始變得短小,露出腳踝,簡單的直筒裙開始流行。
最年輕的三小姐西珀爾是唐頓莊園中的叛逆者,在著裝方面,三小姐最大膽前衛(wèi)的行為是“穿褲子”。在那個時代的英國,褲裝是男性專屬,女性著褲裝是非常罕見的事情,因此,三小姐以“穿褲子”的著裝行為表達了非常明確的性別政治信息:女人和男人可以做同樣的事情。三小姐西珀爾是那個時代追求婦女解放的先驅,因為女性著褲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才被廣泛接受。比起家中的其他女性親屬,西珀爾的衣著打扮可謂樸素至極,除了重大場合節(jié)日必須著裝禮服,她日常的打扮都是顏色淡雅、款式簡單舒適的長裙和襯衫。禮帽是那個時期凸顯女性身份和魅力的必備飾品,女性貴族的帽子往往數不勝數,而且款式各異,做工考究,但西珀爾佩戴的禮帽大方而不繁瑣,和年輕女仆的差不多,這樣化繁為簡的打扮正體現出新女性對自由的渴望和迫求。西珀爾為自己在社交季訂制的服裝更充分體現了她不墨守成規(guī)的性格。
第三季開始于1920年,英國經歷一戰(zhàn)結束,隨著經濟的復蘇,藝術也在持續(xù)升溫。20世紀10年代到20年代,婦女思想進一步解放,女性服飾也不斷創(chuàng)新。女服的普遍特征:日常穿的裙子縮短,直至膝的長度;裙子的腰部有兩塊布料垂下,在視覺上形成沖擊;裙子的面料、圖案和造型都開始趨于東方的服飾風格,如俄國的天鵝絨面料、日本的和服造型和花卉圖案;在肩部或腰部用大花朵裝飾,在領口、袖口、下擺處用動物毛裝飾。同時,女服開始出現低胸露背的設計,加上長長的項鏈垂在胸前,至此女性柔美、性感的軀體被修飾得更加嫵媚多情。
貴族家庭的女孩在成年時參加社交舞會,以期結交家世顯赫的名門望族,為自己覓得日后的如意郎君,女孩們必定按照端莊高雅的淑女名媛的標準精心打扮自己。劇中三小姐西珀爾更是使用色彩鮮艷的燈籠褲替換典雅高貴的禮裙,再搭上異域風韻的額飾,活脫成了一個吉普賽女郎,極具個性,這都是她新思想的體現,是對傳統行為和思想的挑戰(zhàn)。
《唐頓莊園》一經播出,便在英國和世界范圍內引發(fā)收視熱潮,隨之演變?yōu)橐环N文化現象。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和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都是《唐頓莊園》的熱情擁躉。因此,研究《唐頓莊園》中女性服飾的審美藝術對我國歷史年代劇的拍攝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時裝視覺感受。《唐頓莊園》中的每一集、每一個角色的服裝都穿著考究、制作的精美,根據人物不同的性格設計不同的服飾搭配,同時也根據劇情的變化、年代的變遷參考當時的社會發(fā)展,制作符合年代特點的服飾。
2、跨文化傳播——中國和英國有著文化背景的差別,《唐頓莊園》的播出使得中國人民更加理解英國的歷史時期,對當時的社會發(fā)展、家庭變化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產生認同感;同時也對我國年代劇的拍攝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引發(fā)我們對設計服飾的深度思考。
3、服飾文化的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我國在年代劇的拍攝時要尊重歷史,注重客觀,進行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1] (美) 蘭塔能,著. 媒介與全球化[M].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3
[2] (美)約翰·菲斯克(JohnFiske)著. 祁阿紅,張鯤譯. 電視文化[M]. 商務印書館, 2005
[3] 郭龍娟. 從《唐頓莊園》解讀英國相關歷史文化[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4)
[4] 方曉. 從《唐頓莊園》看英國文化特征[J]. 電子世界. 2013(18)
[5] 譚碧華. 論《唐頓莊園》內的女權主義光輝[J]. 芒種. 014(06)
潘倩倩(1991-),女,漢族,安徽蕪湖,碩士研究生,安徽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戲劇影視。
J045
:A
:1672-5832(2017)09-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