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靜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淺析非智力因素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作用
吳 靜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非智力因素在受教育者的受教過程中可以表現出強大的功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中也不例外,非智力因素的強大作用主要表現在對高中課程目標、課程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
非智力因素;高中思想政治課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目標主要規定了高中生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應該要獲得的結果和標準,就是把他們塑造成德、智、體等各方面均衡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也就是高中生不僅要學會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運用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更要注意情感的熏陶,逐層賦予學生以國家意識、民族觀念和全社會的胸懷。這一課程目標體現了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重視教給學生課堂上以及課外延伸的理論,更重要的是注重對他們的情感的熏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正好彌補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目標關注情感的一方面,注重培養高中生的堅強意志、強烈動機、濃厚興趣等。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高中生帶著強烈的興趣去提高自己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能力,更好地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從而全面地實現高中思想政治的課程目標。
高中思想政治的課程理念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相統一;第二,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第三,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第四,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非智力因素對落實這些課程理念都具有較強的功能,它強調從高中生學習的動力、興趣、情感體驗、意志信心等方面培養他們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積極性,這樣就可以使高中生改變原有的觀念,把握時代特征,了解身邊有關政治的事件,與時俱進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政治老師也能夠從高中生的成長特點著手,在進行課堂講授時能夠遵循三貼近的原則,促進他們個性的不斷完善,增強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堂實效,從而保證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生活與哲學四大模塊以及選修模塊。能否將這些教學內容融會貫通的理解和運用,直接關系到高中生能否成為德、智、體等各方面發展的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非智力因素強調高中生應該具有較強的學習樂趣,巨大的學習動力以及堅定的個人意志等,這樣高中生就會把已經學到的東西和現有的掌握的東西聯系起來,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促進教學內容的融合貫通。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課的五個模塊,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割裂他們之間的聯系。因此引入非智力因素教育并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對不斷完善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增加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有很大的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模式直接關系到課程目標的完成和課程理念的落實,它主要包括講授式、參與式、情景式、探究式和引用案例等幾種。非智力因素的引入,可以使高中政治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要培養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就必須創新教學模式,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樂趣,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隨著高中政治課程的實施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我們很快就可以發現非智力因素可以促進教學模式的全面拓展,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課引入了非智力因素。由此看來,非智力因素的引入可以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更加適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并且得到全面拓展。
[1] 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4-25.
[2] 李洪建.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吳靜,女,漢族,江西高安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思政)。
G631
:A
:1672-5832(2017)09-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