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分析
◎沈陽
本文主要分析了漢語言文學發展面臨的窘境,并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策略。
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的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漢語言文學也是歷久彌新,這也是我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資本——擁有著獨一無二的文化底蘊。然而因為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漢語言文學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本文對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進行了分析。
(一)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夠
當前的學習充滿功利性,家長和老師都更看重學習的實際意義,所以學生被迫學習數理化和英語等實用型的學科,需要承擔升學的壓力。面對這些實際問題,學生根本無暇學習國文,只有花大量的時間去鉆研數理化。進入大學之后,有更多的專業課需要學習,還要為提升就業競爭力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幾乎沒有時間去提高國文水平,因此高校學生的中文水平很難得到提高。
(二)我國不夠重視漢語教育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很多人將經濟利益作為生活的追求目標,因此對實用學科非常重視,如計算機、物理、醫學和英語等有“錢途”的專業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而國學專業卻鮮有人問津,這種現象令人心寒。雖然古漢語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但我國的文化都是通過漢語承載的,這是我國文化的根基,所以我們不能忘本。如今已經很少有人會去學習四書五經了,針對古漢語展開的教學也存在問題,國學教師大多注重講解字面意思,沒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導致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受到外國文化的沖擊
除了我國自身的不重視以外,漢語言還受到了外國文化的沖擊,尤其是英語國家。因為英語的使用范圍遍布全球,所以我國的大學生也非常重視英語學習,學習英語的時間遠勝于中文時間,希望能夠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而且我國的大小企業普遍要求求職人員具備大學英語四級或六級以上的水平,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只能努力學習英語。另外,英語也是出國的必備條件,學生如果想要出國留學,就必須考托福或雅思,這類的考試相對較難,學生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也就無暇兼顧其他了。
(一)加強漢語言宣傳力度
要想讓國民以中華文化為傲,首先需要不斷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同時要加大對中華文化的宣傳力度,讓世界認識到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對中國產生興趣,進而挖掘我國的文化內涵。只有更多的人想要學習中華文化,才能提升漢語言專業在我國教育中的地位。近年來,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例如《最愛是中華》《成語英雄》和《中華好詩詞》等文化類節目,這些節目一經播出,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已經陸續推出第二季、第三季了,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傳播中華文化,這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所以國家應對此加強研究,推出更多漢語言文化的宣傳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學習中華文化。
(二)強化中國古典文學教育
中國的文言文和古詩詞都是經過歷史沉淀的文學,也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很多對漢語言文學缺乏了解的人,會認為漢語言晦澀難懂,即使能夠看懂對于工作學習也沒有什么幫助,這種想法是非常片面的。為了促進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應從教育領域加強滲透,向更多人傳授漢語言文學知識,確保漢語言文學得到傳承和發展,逐漸轉變人們的錯誤觀點,汲取西方教育經驗,加強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教育宣傳,讓更多國人了解古典文化,促進漢語言文學的長遠發展。各大高校應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適當的改進,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設計出新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做好相關的教學資源配置,以文學類課程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人格和品味,落實人才能力培養為目標。
(三)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
提升我國的經濟軟實力是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強大助力,只有經濟實力得到提高,我們才能給予漢語言文學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當我國經濟發展提高,其他國家對我國的關注度明顯上升,他們也會漸漸看到我國文化的魅力,這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和發展大有裨益。近年來“孔子學院”受到很多國家的追捧和喜愛,面對這種趨勢我國需要培養出更多的對外漢語教師,改變漢語言專業冷清的現狀,讓更多的人投入到漢語言學習當中。此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更是讓國人看到漢語的力量,重拾對漢語言發展的信心,漢語在世界的舞臺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需要國民一起努力,向世界傳播我國的語言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蘊涵豐富,漢語言是其重要的一部分,這是我國民族文化經過沉淀留下來的文化成果,也是學生學習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文化受到了外國文化的沖擊,所以我國的文化部門和教育部門應重視,加大漢語言文學的宣傳力度,強化古典文學的教育,同時要提升我國的經濟軟實力。只有綜合國力強大了,才會有更多的外國人熱愛漢語,從而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地位。
作者單位:永城職業學院 4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