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姍
(廣西南寧市五一西路學校 廣西 南寧 530000)
初中地理教材活動內容中學生填圖繪圖能力的培養
陳士姍
(廣西南寧市五一西路學校 廣西 南寧 530000)
通過近幾年的地理教學,我深深地感覺到,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地圖在地理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它可以把零散的地理事物歸結到圖中進行綜合歸納,能夠清晰地呈現出地理知識的規律性,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通過運用地圖,學習難度下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習信心。此外,填圖和繪圖又是檢測學生掌握地圖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填圖、繪圖,有利于地理知識的鞏固學習和地理技能的培養。
初中地理;填圖;繪圖;能力培養
初中地理教材活動內容地圖種類多,主要有:地形圖、政區圖、氣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圖,交通、礦產、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圖。初中地圖內容龐雜,既要掌握各地理分區及所處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還要了解區域內地理事物,如主要區域的人口、城市、資源等分布。
初中地理在南寧市是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地位——屬于非中考科目,因此學生對此門科目沒有嚴格的學習目標,沒有學習壓力,進而不夠重視該門學科的學習。本學科實行真正的“減負”:幾乎沒有課外作業。然而,地理學科依然面臨考試,依然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依然要在生活中使用地理常識,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在課堂40分鐘內達到高效學習,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呢?我想除了采取必要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競賽等各種形式之外,地理教學還應該重在運用地圖這一獨特語言開展教學活動。運用地圖主要體現在讀圖、析圖、填圖、繪圖等方面。
填圖可以檢測學生讀圖能力,對圖表信息的掌握程度。它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形成在地圖上定方向、識比例、量距離,會注記的能力,還有利于形成綜合性的立體空間概念,加深對地理事物因果特征的理解和記憶。
在課堂教學中,填圖訓練的方式多樣,充分利用填充圖冊,做好填圖訓練,能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好勝心和動手實踐能力。在填圖訓練中,學生要想學會填圖,教師首先應讓學生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地圖符號、明確有關概念,讓學生認清地圖上的點、線和圖形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含義、范圍和大小數量關系,才能準確快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其次,要求學生養成自北向南,自西向東的文字注記習慣,最后還應培養學生嚴謹的填圖習慣,不能隨心所欲,馬虎了事等不正確的學習習慣。
案例一:《亞洲和歐洲》
在學習《亞洲及歐洲》這一節課時,學生對亞、歐兩大洲的地形較復雜較難記憶,容易混淆。因此,我在引導學生讀完地形圖之后,馬上用3分鐘時間填寫《地理填充圖冊》的《亞洲及歐洲》這一節地形填充圖,分高原、平原、山脈三種類型進行地理單元名稱填圖。學生通過動筆書寫、查看圖冊,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加深記憶,鞏固地理單元名稱的書寫,效果比單純識圖、背誦更有效。
案例二:《西亞》
《西亞》的地理位置簡單歸納為:五海三洲之地。在學習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更準確、更快速的掌握西亞的地理位置,了解這個“十字路口”的重要性。我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內容和地圖冊,然后完成《地理填充圖冊》的《西亞》地理位置填圖,目的在于讓學生自己尋找出五海是指什么?三洲又是指什么?最后,大部分學生能快速的完成填圖內容,并找出西亞所處的五海三洲位置。
繪圖可以在讀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地理事物,在課堂教學中,我通常是要求是學生準備紙筆,根據教學內容,隨時動手動筆,如描繪各種分界線、繪制氣溫曲線、繪制降水量柱狀圖、繪制山脈走向等。另外,在繪圖訓練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情況來開展繪圖展示,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積極性。繪圖是對地理學習的綜合能力的體現,既要求學生對地理事物有較清晰地認識,又需要熟悉基本的地理單元名稱、位置和輪廓。
案例三:《海陸分布》
在學習《世界的海陸分布》中,為了讓學生更加快速、準確的記住全球海陸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我首先在黑板上用“一筆畫世界”的方式,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簡要輪廓畫出來,接著我請所有同學在課堂練習本上嘗試畫圖,并請了5位學生上臺用投影展示他們的作品,結果發現5位學生作品各有千秋,有些同學很有創造力,還給不同的大洲上了顏色加以區分,提前學習了分層設色圖相關知識。
案例四:《地圖三大要素》
在學習完《地圖三大要素》這節內容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手繪地圖作業,用上所學的三大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符號,繪制一幅地圖。在學生完成手繪地圖作業的這一期間,有較多學生畫好底圖之后來找我指導,我感覺很欣慰。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懂得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生活中的地理。大部分學生選擇畫的是自己熟悉的學?;蛘咚幼〉男^,形式多樣,有簡繪、精繪、測繪、轉繪。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繪圖方法去完成作品,達到分層次教學的目的,效果較好。最后我將所有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進行評分和挑選,把學生繪制得好的作品貼出來進行展覽。
案例五:《美洲》
在學習《美洲》這一節課中,為了進一步識記和區別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我在講授完美洲地形后,讓學生自行從南北美洲之間選擇其中一個大洲來歸納地形分布特征,并用繪制出這一大洲的主要地形圖。學生很快就做出了選擇,并根據地形圖,有的學生用摹繪方法,有的學生用簡繪方法完成了地形圖的繪制。接著,我隨機從繪制南北美洲地形圖的學生作品中各抽取了一幅作品,讓作者上臺展示講解,并根據自己畫的圖歸納出地形分布特征。通過這樣的繪圖訓練,學生更容易歸納出北美洲的地形特征表現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平原,東部為低矮的山地。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將學生自己動手填圖、繪圖這一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通過經常性的訓練,有意無意地將一幅幅圖像輸入存儲到學生的大腦中,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還極大的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讀圖、識圖、判圖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張桂蘭.如何運用地圖教學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6,(7)
G632
:A
:1672-5832(2017)09-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