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瀾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高店中學 四川 宜賓 644000)
中學音樂欣賞課的有效教學設計
朱曉瀾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高店中學 四川 宜賓 644000)
教學設計師對課堂教學進行積極建構的過程。教學設計具有預設成分,但它是動態的,教學過程中還有“生成”許多設計。能應對這復雜的局面的恰恰是教師的教學機智。有效的教學設計得以提升。新課標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
序曲:創設意境,激發興趣
創設意境又稱情感喚起階段。情景的創設要有效的、有目的、有計劃,而且類似真實、具有活動性。良好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的心理狀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觀,從而引起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喚起音樂審美的情感。有效的教學設計應從意境著手,以情感為切入點。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多種感官的參與比單一的感官參與,認識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
1、故事意境。故事的娛樂性和去維系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能成功吸引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
2、游戲意境。愛做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在導入部分以游戲切入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3、問題意境。向孩子們提出具有挑戰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
4、音樂意境。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由于電教手段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具有生動性,把學生帶入特定的音樂時空,使學生入境動情,學得生動活潑,有興趣。因此,我咋導入新課時,常常借助投影儀,使學生進入情境。
主題鮮明的發展:情感教學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能最直接地表現和激發情感,最有力地撥動人們的心弦。人們能在聲音動中直接地、酣暢淋漓地體味出音樂家從生活體驗中獲得各種情感,這種情感隨著樂音的跌宕起伏、激蕩回旋、層層推進和反復渲染,最強烈、最細致地表達了感情。
1、多次聆聽,感知歌曲特點。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留給學生一個“靜”的空間,學會安靜地聆聽,欣賞教學中的“靜聽”五做到“耳到眼到手到情到心到”。有一位老師所提出的專注聆聽的方法很受啟發,具體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有效調控法。有效調控法是教師通過自身對學生的信任度采用的靈活多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聆聽音樂。
榜樣引領法。榜樣引領法是指在學生中將相對專心于認真的學生或有進步的學生樹立為其他學生的榜樣的榜樣,以激勵個體、鼓勵群體。及時激勵性評價,讓其樹立信心。
閉目靜聽法。這種方法能充分集中學生的聽覺,突出聽的重要性,同時又能保證欣賞氛圍處于十分安靜的狀態。
動靜結合法。歌唱教學中的“靜聽”,在聆聽范唱時都要求學生安靜地聽,就算有些想唱懂得學生也要求他們只在心里唱歌。給學生留一個“無聲”的空間去仔細聆聽歌曲的范唱。
2、理性認識、情感深入。通過了前面層次的熏陶,使學生情感得于升華,對音樂知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認識。例如:我在教授藝術教材欣賞課《二泉映月》時,初聽階段是采用電影《二泉映月》。復聽階段,放當年阿炳演奏《二泉映月》的錄音。再聽階段,當今國內外指揮大師、交響樂團以及學生樂隊愛愛不同場所演奏的錄像呈現給大家。鞏固階段,放音樂的同時加入文學作品《孤獨的夜行者》。學生們在體會到阿炳在舊社會飽嘗辛酸屈辱的一生和不屈的性格。同時知道《二泉》作為民樂奇葩不僅屬于成長屬于學生,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的,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鼓勵創造表現,引起情感升華。在引出學生情感共鳴之后,可以激勵學生進行藝術創新,引起感情升華。例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后,有欣賞迫不及待低要表現獅子的威武兇猛,這時可以讓他跟著音樂學獅子的樣子走在其他同學中間,不僅使他更好地體驗音樂,更使其他同學更好地理解了音樂。要讓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師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鳴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才得以承認,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對學習的參與性得以增強,由此對新知識產生主動的意義建構。影響有效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教師的人格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教師在教學中的情感投入、教學風格等。因此,每位教師必須提高個人素質,保證做到在課堂上充滿情感地教,讓學生充滿情感的學。
尾聲:有效教學設計的理念與途徑
中學的音樂課堂,應該是屬于青少年審美的課堂,保持一顆童心對美的感知和理解,也是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前提。中學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這就決定了音樂教育得到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中學欣賞課中如何做到有效的教學設計,如何牢牢抓住情感這一主線,不斷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情感強度呢?我認為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其次,抓住重點,使受教育者的審美情感不斷深化。在教學設計時盡可能擴大青少年的音樂視野,選擇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的藝術精品。抓住“聽”這個重點,傾聽、蜻蜓,再傾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和判斷力,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再次,注重學生情感的外化能力。音樂教學要培養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聽內涵。學生能根據音樂的意境,通過演唱、演奏、形體動作等方式表現出來,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有效教學的基本條件首先在于教師對知識具有整體和深刻的理解,在這基礎上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與自己一樣的理解和共鳴。所以,不能深入理解知識的人和不會引起學生產生痛感的人都不能夠勝任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自己要對知識進行解釋和加工,而且要引導學生進行加工。音樂教育是誘發性的,而非強制性的。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與情感的聯系,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感進而塑造學生健康完美人格之目的。
G632
:A
:1672-5832(2017)09-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