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芳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貪腐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
馬慧芳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腐敗嚴重危及一國執政根基,破壞憲政法律的權威統一。自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積極開展反腐工作,多名貪腐人員相繼落馬,體現了黨中央反腐的堅強決心和鮮明黨性。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腐敗是人類詬病,落實刑事政策對于研究反貪案件具有積極作用,有加以研究。
貪腐犯罪;刑事政策;刑法修正案九
2015 年 8 月 29 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對于貪污受賄犯罪新增加了如下規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黨的十八大在反腐倡廉建設方面的政策新目標是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 潔的政治本色,并提出了民主、改革、糾風、教育、制度、監督和懲處等工具、手段和措施體系。這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黨中央提出的反腐敗新政策、新目標,既是總結,又是一個新的起點。這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黨中央提出的反腐敗新政策、新目標,既是總結,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反腐敗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宏大任務,既需要不斷地堅持下去,還需要一個綜合的懲戒與防治體系。其中,刑事法治體系的反腐敗意義顯得尤 為重要。而在刑事法治層面,反腐敗的刑事政策之妥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反腐敗目標能否實現。如果沒有犯罪學理論的支撐,則一種理性的刑事政策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刑事政策是一個合目的性的問題與適當性的問題,是刑法的有益“憑借”。所以,刑事政策是銜接犯罪學與刑法學之間的一個橋梁,刑事政策對規范刑法學之目的或功能的實現起著相當重要的指導作用。誠如有論者所指出的21世紀全球“反腐”斗爭的成果將直接取決于對刑事政策理論中的人權理論、公正和有效、威懾性和導向性等幾個根本問題的實施與完善在其中,提升刑法的“威懾力”是法治國家和“反腐敗”之必取。基于此,2013年新一輪反腐敗斗爭高舉“老虎、蒼蠅一起打”旗幟,采取絕對的高壓態勢,以“壯士斷臂”之決心遏制腐敗和懲治腐敗。目前看來,我國反腐敗的刑事政策應繼續聚焦在“零容忍”上。
刑法修正案九中關于貪腐犯罪規定屬于首次引入終身監禁制度。1、終身監禁的適用對象是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犯罪人。2、終身監禁的適用時間是被宣告刑罰時而不是在死緩考驗期滿后適用。3、適用后果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滿后不得減刑假釋,也就是屬于一中“真無期徒刑”。終身監禁制度的引進有著積極的價值1、符合法治反腐的政策要求,當下中國的腐敗犯罪態勢確實非常嚴峻,對此我們只需簡要梳理一下近年來查處的腐敗犯罪大要案即可窺見一斑。腐敗犯罪的高發,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社會轉型期人們價值觀念的嬗變,比如體制機制方面還不夠完善等。面對這樣的犯罪態勢,作為執政者而言,當然需要思考如何進行有效的應對,其中包括對腐敗犯罪的懲處,也包括如何實現對腐敗犯罪的預防。因此,厲行反腐是我國應對腐敗犯罪的基本政策。這一政策在近年來更是被部分學者概括為“零容忍”的反腐政策,認為法治反腐是我國新時期反腐的基本方針與政策,而“零容忍”反腐是以法治的思維和方式加以具體推進的。當然,反腐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法治問題。在推進反腐的進程中,首先要將腐敗視為法律上的違法犯罪行為,將反腐視為一個法治問題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反腐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同時,政策作為一種指引,本身還需要落實到具體的法律規定和執行之中。這就要求反腐政策必須落實到法律的制定和適用中來,而《刑法修正案( 九) 》關于貪污賄賂犯罪的修正,包括終身監禁制度的設立,顯然是契合了這樣的政策要求。2、體現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這一刑事政策應當是應對所有犯罪都必須堅持的基本政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精髓在于“區別對待”,從而實現“當寬則寬,該嚴則嚴,寬嚴有度”。《刑法修正案( 九) 》對貪污罪、受賄罪設立終身監禁制度,也充分體現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精神,正如有學者所說,“該規定是對嚴重貪污受賄罪之處罰融寬嚴于一體的新舉措”。1、就從嚴的一面而言,終身監禁制度意味著、使在死緩期滿減為無期徒刑后,也沒有減刑、假釋的機會。在《刑法修正案( 九) 通過之前,只有累犯以及部分嚴重犯罪不得假釋,而所有的犯罪都是可以減刑的,即使是對于限制減刑的犯罪也是可以減刑的。但是,《刑法修正案( 九) 》卻明確被適用終身監禁的貪污罪、受賄罪予以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這充分考慮到了腐敗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體現了從嚴懲治腐敗犯罪的政策精神。2、就從寬的一面而言,由于終身監禁制度是附屬于死緩的。由于死緩和死刑立即執行一樣,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這就意味著,適用終身監禁的前提是罪行極其嚴重,罪當判處死刑,但是考慮到犯罪情節以及主客觀情況,從限制死刑的角度出發,對原本應當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犯罪判處死緩,但又考慮到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而同時適用終身監禁。在這個意義上,終身監禁制度針對的是原本符合死刑適用條件的情形,但由于具有終身監禁制度這一法律后果,對原本符合死刑適用條件的犯罪改為適用死緩,因而體現了從寬的政策精神。
寬嚴相濟語境下的懲防結合的反腐方針。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快速轉型和發展,在制度和法律滯后的情況下,腐敗問題日益成為我國實現中國特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目標的嚴重阻礙。在2012年的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懲防結合的反腐敗斗爭方針確立,在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下,我們應更好的理解黨和國家對于反腐問題的決心,加大、加強反腐敗的力度和深度。
[1] 盧建平. 刑事政策學[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李玉榮.黨的反腐倡廉建設方略的確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3
[3] 王秀梅.論賄賂犯罪的破窗理論與零容忍懲治對策[J].法學評論,2009
馬慧芳,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刑法專業2015級碩士研究生。
D920
:A
:1672-5832(2017)09-0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