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寧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3)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及現代法治建設
王 寧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3)
在傳統社會,義務本位、非理性因素、群體主義、禮法結合及德主刑輔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現代法治建設有著重要借鑒意義。當代中國法治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法律文化問題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重視不同法律文化之間的沖突,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有所繼承和發展,進行創造性轉化。
傳統;法律文化;現代法治;創造性轉化
法律史學者武樹臣教授曾對“法律文化”概括:“法律文化是由法律思想、法律規范、法律設施、法律藝術等四者共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①。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就是中華民族過去五千年全部法制生活或活動的成就,它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法律生活模式,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特有性格或精神,它是由中華民族特有的法律思想、法律規范、法律設施、法律藝術的創造結晶和傳承歷程共同構成。
2.1義務本位
這并非意味著傳統社會沒有權利觀念,而是說權利觀念的地位低于義務的觀念。儒家思想以倫常為中心,所講在于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禮,原本是一種習慣,后發展為系統的規范,追求的是合理的等級秩序。
2.2非理性因素
這主要是指傳統法律文化中包括某些宗教和巫術之類的超自然成分和情緒化的人情因素。在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官府為了判案,以獬豸這種神獸或災異現象來作為檢驗某些人是否犯罪的依據,古人自來都相信鬼神和巫蠱之術,相信因果報應之說,看天識冤情。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實體正義的追求遠甚于程序正義。在傳統中國,司法的處理結果需與天理、國法、人情三者相符。在國法與天理、人情相沖突的時候,國法往往要讓位于天理與人情。
2.3群體主義
群體主義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在傳統社會,每個人把自己納入到由清晰到模糊的不同群體中,從同宗、同姓、同族到同鄉、同籍、同胞,而個人對不同群體賦有不同程度的忠孝仁義等義務。群體主義就是這樣一種義務取向的社會組織方式,通過它,家族和社會中的人要各司其職,各守本分,維持各種群體的團結與和諧。
2.4禮法結合,德主刑輔
禮與法滲透,以德治和法治相結合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最初,儒法是根本對立的,在中國一元化的思想模式里,儒法一直處在競爭狀態。漢代之后,儒法本體之爭便慢慢減弱,漢儒思想以禮為主,以刑為輔。儒法逐漸結合,以禮入法,禮中有法,法中有禮。禮法關系越來越密切,有時為一,有時為二;有時分治,有時合治。
3.1本土法律文化與外來法律文化之間的沖突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歷史悠久,思想基礎根深蒂固,并沒有伴隨西方法律制度的引進而失去其色彩,它仍然支配著人們的法律態度,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模式。這使得我們從國外移植過來的法律在實踐的過程中常常變樣走形,甚至完全失效。法律本土化與西化仍然是當今中國建設法治道路上的一大沖突。
3.2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律文化之間的沖突
自五四以來,因受中國傳統思想模式(一元論)與接受了西方的價值觀念的影響,中國思想界的主流一直是反傳統。機械式的思想模式使我們盲目吸收西方文化,徹底反抗傳統主義。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從追求公權力到私權利、從注重實體正義到程序正義等等的轉變,都說明了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律文化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沖突。
3.3多元法律文化之間的沖突
當代中國法律文化主要有三種力量同時并存。第一種是中國傳統的法律文化,第二種是外來的法律文化,第三種是中國現代的法律文化。多元的法律文化之間也不避免的存在沖突,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兩種沖突外,城市和鄉土社會的法律文化的沖突,外來法律文化與現代法律文化的沖突,以及多元的法律文化與統一法律制度的要求之間的沖突等等沖突都是我們在建設法治道路上所要面臨的沖突和挑戰,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關注。
中國的傳統法律文化是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的共同遺產的一部分,當然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并不能否認他們對建設現代法治的意義。對于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我們不能一味地持反對態度,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其精華融合現代理念和法制原則,為現代法治建設服務。
如果我們要建立一個現代合理、合乎人道的新中國,兩大建設——民主與法治的制度和中國文化傳統“創造性的轉化”,缺一不可。我們必須進行“創造性的轉化”,是把一些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符號與價值系統加以改造,使經過創造性轉化的符號與價值系統,變成有利于法治建設的種子,同時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繼續保持文化的認同。法治建設必須以基本人權為基設,以民主為手段或方法,配合以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注重對中國傳統本土資源的挖掘。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治建設并不是對立的,現代法治建設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借鑒,同樣,現代法治也會反作用于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繼承、改造最終使其現代化,將為法治建設提供不可缺少的條件。
[1] 林毓生:《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北京,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2011.5
[2]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3] 武樹臣:《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注解:
① 武樹臣:《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第33頁
王寧,女,現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一年級。
D929
:A
:1672-5832(2017)09-0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