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軍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 南充 637000)
淺談馬克思、恩格斯的憲法思想
羅林軍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 南充 637000)
憲法的英文為constitution,在17世紀之后,其現代含義逐漸形成,主要是指規定國家權利目的、構成、功能和運作方式及其限制條件的成文和不成文的原則和規則的集合。直到19世紀后期,現代含義的憲法才從日本傳如中國,而到20世紀初年,“憲法”便成為中國政治改革風潮中最為重要的詞語,在官方和民間都被廣泛的使用。在中國,憲法的含義也便是在此時得到了明確:規定國家的基本組織、人民的基本權利義務以及基本國策的根本法。馬克思、恩格斯的憲法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憲法思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憲法的思想中的重要幾點進行分析,包括“憲法是現代國家的基本法”、“憲法的本質在于民主政治和公民權利”以及“憲法的階級性”,以期深化對其的認識和理解。
憲法;權利;馬克思、恩格斯;憲法思想
如在1859年《德國的動蕩局勢》一文中馬克思有這樣的表述:“1831年的黑森憲法,拋開它所規定的選舉辦法,即由各舊有等級(貴族、城市居民、農民)選舉代表的方法不談,可以認為是歐洲曾經宣布過的一部最自由主義的根本法。”
憲法是根本法的判斷,是基于憲法的作用、性質而對其地位的認定。憲法是根本法,包含了三個層面的含義:
1.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從國家意義上講,憲法的根本性表現在憲法規定了一個國家的性質、體制和基本組織及其作用。因而可以說,憲法是一個國家建立的根本準則和立國之道的表征。
1.2憲法是普通法律的根據法,即“憲法是法律的法律”。從憲法與普通法律的淵源關系上而言,在大多數國家中,憲法都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這種根據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直接的如表述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間接的則主要是指以憲法的精神和原則作為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
1.3憲法是公民權利的根本規范。在一個國家中,公共權力組織與公民具有的地位和力量存在著不對等性。擁有權力的一方處于強勢地位,而權力的相對人則居于弱勢地位,因而常常會發生公共權力對人與公民的基本權利踐踏的現象。為了防范公共權力對人權與公民權的侵害,憲法明確規定了人與公民的基本權利,成為捍衛人與公民基本權利的基本法。在一國中,人與公民的權利的保障,關鍵取決于憲法對國家體制的安排和對其的選取的基本立場。
除此之外,憲法是根本法,還包含了憲法是最高效力之法的含義。一國的法律體系都存在一個效力等級,而憲法往往居于層級頂端。憲法具有最高效力,是源于“人民制憲”這一憲法創制的特殊性,也是源于憲法所規定事項的重要性。
如1844年,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立憲主義根本就是現代代議制國家和舊的特權國家之間的矛盾。”1850年,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指出:“憲法的基礎是普選權。”“制憲議會是憲法之母,而憲法又是總統之母。總統舉行政變就會取消憲法,因而也就會消滅自己的共和主義的法律基礎。”
誠然,真正的憲法是與民主政治相連,與專制制度相對立的,沒有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憲法,只會是少數人實行專制暴政的工具;真正的憲法應該是確認和實現人與公民權利的保障,應該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沒有以實現和保障公民的權利為終極目的的憲法便不是真的憲法。
憲法是階級力量對比的表現,是在階級斗爭中取得勝利的那個階級(即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體現。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談到:在資產階級同尚未退出政治舞臺的封建貴族的斗爭中,憲法所確立的“現存的統治方式”是由貴族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關系所決定的。馬克思曾經如此評論英國憲法:“不列顛憲法是什么呢?是非正式執政的、但實際上統治著資產階級社會一切決定性領域的資產階級和正式執政的土地貴族之間的由來已久的、過時的、陳腐的妥協。”憲法是在為爭取民主事實的憲政運動的結果,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之后,頒布一個根本大法去承認它,用立法程序把它登記和固定下來。迄今為此,人類社會存在著資本主義憲法和社會主義憲法兩大憲法體系。二者的差別,不在于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形式等等法律上的因素,而在于憲法的階級性質和其宗旨。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憲法在根本上是用于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秩序,保護資產階級利益的。而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憲法則應主要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利益,保護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說憲法是統治階級的意志與利益的集中體現,并不能認為說憲法不體現非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憲法同樣體現非統治階級的意志和維護非統治階級的利益,只是其更多的是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即憲法是各種階級力量斗爭后的妥協產物,體現著各階級的力量對比,其體現維護各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只是有輕重和多少之分。
[1] 《中國憲法學》汪太賢,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 《憲法》張千帆,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 《西方憲法思想史》李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羅林軍,男,法學碩士,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法學。
A81
:A
:1672-5832(2017)09-0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