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富艷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9)
淺談家庭美德的建設路徑
曹富艷
(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9)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現代家庭在家庭美德踐行方面卻出現令人堪憂的局面。我們要立足現實情況,抓住問題關鍵,解決問題,探索建設家庭美德的途徑。
家庭美德;問題;建設路徑
家庭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華兒女在生活實踐中的行動指南。但是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卻在現代社會家庭的踐行中出現了或大或小的問題。因此,新時期如何加強家庭美德建設至關重要,構建和諧家庭,創建家庭精神文明,培養優良家風勢在必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關系著社會安定,家庭幸福社會就會祥和,家庭文明社會就會文明。新時期,建設和諧幸福的家庭需大力弘揚傳統家庭美德。“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建設和諧家庭,必須從傳統美德中汲取營養,我們不能隔斷歷史,不能數典忘祖,大力弘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在,不遠游”等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的家庭美德,有利于個人的成長,家庭的和諧,社會秩序的穩定,更有利于實現中國夢下的家庭夢。
家庭文明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家庭文明建設對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具有重要作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把家庭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抓實抓好。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庭文明建設,倡導正確理想信念,注重以文化人,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建設家庭文明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要建設和弘揚新時代家風文化。“世界趨勢浩浩蕩蕩,順之者則昌,逆之者則亡”,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必須順勢而為,不斷創新新的家庭理念,順應時代發展,將家庭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弘揚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腳踏實地,爭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踐行者、示范者。
家風關系著個人的成長,有什么樣的家風,就塑造什么樣的人格。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因此家風也是社會風氣的一部分。家庭不僅是身體停歇的港灣,也是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家庭美滿幸福,否則,家庭衰落,拖累社會。學習顏氏家訓,用好的家風培養祖國的好兒女,為社會建設集聚力量。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一定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以小家帶動大家,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入發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父母道德觀念素質的影響,家庭是塑造人們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場地,所以加強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引導孩子要有做人的骨氣和氣節,要把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講給孩子,塑造他們真善美的道德觀念,讓他們明辨是非,健康成長,成為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千千萬萬的家庭要注重言傳身教,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做人,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要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觀念,并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情懷。
學校是進行專門知識教育的場所。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需傳遞中華傳統美德觀念,傳授家庭美德知識,教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培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
社會是家庭的拓展,對家庭美德的建設也需發揮社會教育的作用。社會相關部門要把弘揚家庭美德,構建和諧家庭擺在突出地位,工會、婦聯等群眾團體要發揮自身的特長,積極主動的開展家庭美德教育活動,宣傳家庭美德。從各個方面關心和幫助困難家庭,讓家庭美德在現實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發揮社會各個部門的協調、指導作用,使全社會形成愛家,愛國的氛圍。
協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互動性,整合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力量,構建一張強大的道德網絡,發揮各自的作用,使家庭美德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扎根,營造優良的家庭氛圍,社會氛圍。
道德和法律相輔相成,法律具有權威性、強制性,法律通過強制手段約束人們遵守道德規范,道德則是憑借良心約束人們的行為,是人們自覺自愿的遵守。但現在“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歪曲觀念和諸多誘惑使人們無力用自己內心的道德信念抵制歪風邪氣。在自律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加強法律約束機制建設,用法律嚴懲違反家庭道德,背叛家庭的人,用法律的約束力杜絕不良現象的發生。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以法律促道德,從而使人們樹立正確的家庭道德觀念,進而促進家庭的和睦,社會的穩定。
鄰里和睦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組成部分,親密和諧的鄰里關系對構建和諧社會至關重要。在加強鄰里聯系的這項工作中,社會工作者需發揮他們的作用。社會工作者以社區為工作單位,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在一定的鄰里范圍內開展實踐活動。例如,每逢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聯歡晚會,在平時開展身體保健知識講座,安全知識講座等等,動員社區成員積極參與,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交流,讓社區成員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逐漸培養相互信賴、團結和睦的鄰里氛圍。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諧穩定的家庭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歷史潮流滾滾向前,家庭美德的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建設我們的和諧家庭,和諧社會。
[1] 李海霞,羅宗火.淺談新時期家庭美德教育[J].今日南國.2008,9.
[2] 高雪梅.家庭美德建設問題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4.
[3] 張瑜,劉鎮江.習近平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1.
曹富艷(1989-),女,漢族,陜西省榆林人,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G641
:A
:1672-5832(2017)09-0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