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威
(凌源市凌北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站 遼寧 凌海 122500)
凌源市鄉鎮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制約因子與發展對策
于 威
(凌源市凌北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站 遼寧 凌海 122500)
凌源市是遼寧省西部的一個縣級市,地處遼、冀、蒙三省(區)的交匯處,西南與河北省的寬城縣、平泉縣接壤,南與葫蘆島市的建昌縣、河北省的青龍縣相連,東南與建昌、喀左兩縣搭界。地理坐標為北緯 40°35′50″ ~ 41°26′6",東經 118°50′20″~119°37′40″,凌源市以發展特色農業為主,但是與之配套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尚未提升到新的格局。為此,筆者對凌源市鄉鎮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了相應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切合凌源市實際的改進對策,目的是促使凌源市農業機械化向更高層次發展。
近年來,凌源市的農業生產責任制主要運用了包產到戶的生產形式,由于分散經營,大規模的農機作業難以實施,一時難以達到或實現統一,但是農業機械化又要求具有相當的規模方可實施作業,多年沿襲的分散的經營方式與現代化的機械化規模化作業形成了新的矛盾。
進入新的農村經濟改革時期以來,凌源市的農業生產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農業生產正在逐漸向規模化發展,而當前能全面用于農業作業的農業機械卻供不應求,并且結構也是十分單一。在農業生產規模化作業中,以耕整機械、排灌機械、植保機械占據較大的比重,而播種機械、移栽機械、收獲機械、烘干及粗加工機械等生產環節的機具確實是農業機械的薄弱環節,廣大農民急盼引進上述缺乏的農業機具,以減輕作業者的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一個時期以來,農業機械產品質量不達標,已經是農機產品質量方面的一個焦點問題,有的農業機械生產企業雖然獲得了農機技術部門的鑒定許可,產品上也標出了合格證件,但是由于配件質量差,使用年限較短,故障發生頻次較多,邊修邊壞現象層出不窮。部分農業機械的配件組件一時無法及時供應,給農民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凌源市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還有待于提升,農民對農業機械化方面的投入較少。部分農戶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有心購買但是缺乏購置資金。不僅如此,農機事業的發展速度遲緩還受農民技術水平與技術素質的阻礙。當下,由于農民讀書較少,對新技術了解很不完善,對農業機械方面的知識與技術掌握不全面,對農業機械的操作技能也比較陌生,并且,專業的農技人才缺乏,這些都限制了農業機械化的推廣。
對現有大田進行系統性的土地整理,建設相應的水利配套灌溉設施,設計并整修田間農業機械作業專用路,為農業機械的效能發揮創造必備條件,這樣才能使農業機械推廣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與此同時,推行土地在合理范圍內規模化流轉,將適于機械化作業的農田集中經營,積極培育農田種植生產專業戶,建立健全凌源市的農業機械化專業服務合作社,開展農機旋耕、農機管培、農機收獲等一系列配套的農業機械服務。
加快凌源市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將凌源市現有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及時合理地轉移到凌源市的第二、三產業中,離土不離鄉。部分勞動力轉移后,就會刺激農業機械需求數量的劇增,并且在短時間內增加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的收入,農民有了資金后,就會更熱衷于農業機械化,向農業機械化方向靠近。因地制宜發展凌源市第二、三產業,不僅能以工帶農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而且還會促進農業技術的快速推廣。

近年來,凌源市財政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給予了一定的扶持,對農業機械經營從業大戶進行補助后,有利地促進了凌源市農業機械向專業化推進,使農機具作業得到集中與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機械利用率生產效率。